分享

藏书票与藏书印

 黄山云鹤 2018-02-23


百家号11-2511:16





  藏书票一直被誉为“版画珍珠”或“纸上宝石”,是贴在书的首页或扉页上带有藏书者姓名的一种小版画,一般为长度5-10厘米的正方形。藏书票上除了有主要图案外,还有藏书者的姓名、别号,有时还有一两句箴言、警句或藏书年份等信息。

  学术界普遍认为,藏书票出现于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藏书票为德国人所有,制作时间约为1470年,藏书票的画面上有一只刺猬脚踩几棵被折断的花草,嘴里还衔这一朵花,上面飘动的缎带上,写着“慎防刺猬随时一吻”。这种图画构成的藏书票,在早期极为罕见,因为当时的社会只有贵族和修道院才藏的起书,而贵族们更愿意以家族徽章和贵族纹章作为藏书票的图案,以示身份、权势和地位。直到18世纪,随着教育普及,出版业发展,藏书不再是少数贵族的专利,许多中产阶级也开始收藏图书。随着藏书的平民化,藏书票也开始平民化,图案丰富多彩起来,有风景以及与个人生活、工作、爱好有关的图案。藏书票设计趋向个性化,也更追求艺术效果,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收藏性。随着藏书票的风靡,欧、亚、美许多国家相继成立了藏书票协会或俱乐部,藏书票交流和收藏成为时尚,甚至出现了很多藏书票收藏家和博物馆,1966“国际藏书票联盟”诞生,使藏书票在国际范围内有了更广泛交流的机会。

  藏书票是20世纪30年代传入我国的,鲁迅倡导的版画创作运动推动了中国藏书票的发展。80年代初,中国藏书票研究会成立。当时郁达夫、唐弢等人也非常喜欢收集藏书票。

  藏书票和邮票类似,一出现就演变为收集和收藏的对象。由爱读书而收藏书籍,进而有了藏书票,又由藏书票衍生出藏书票设计和收藏热。这种人类对知识的崇拜和对书籍的热爱是藏书票艺术发展的源泉和根本动力。

  藏书票是舶来品,在我国发展和流行都比较晚,我国自古以来流行的藏书标识是藏书印,这是地地道道的中国艺术形式,与欧洲人的藏书票异曲同工,但出现的时间更早,可追溯到唐朝太宗的“贞观”印,到宋代,已开始用“秘阁图书”这样专门的收藏印了。

  藏书印与藏书票比可谓五花八门了,就其材料而言,或铜或金,或玉或石,明代以后玉石者居多。就内容而言,从名章,到书斋、书室、堂名印章,金石书画鉴藏印以至抒情言志印,甚至类似遗嘱的垂诫子孙印,无所不有。就字型而言,行草篆隶,各体皆精。

  藏书印在我国古代颇为盛行,用于言志的如“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他的私藏印章“七品官耳”、“动而得谤,名亦随之”寓人品于字里行间,颇具韵味。还有明代文学家黄宗羲的藏书印,上刻“穷不忘买,乱不忘携,老不忘读,……”,爱书之情,尽在其中。直至近现代,仍有很多文人雅士在沿用藏书印,张大千的藏书印为“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爱书之情,溢于言表。邓拓的藏书印别有格调为“书生之气不可无”,这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做学问的态度令人钦佩,还有矛盾、俞平伯等人的藏书印也各具特色。目前,我国的印章艺术方兴未艾,北京琉璃厂附近集中了一大片精通篆刻艺术的大师,他们制作的藏书印极具艺术性和观赏性。

  喜欢读书的人大多爱好藏书,每拿到一本值得珍藏的图书,不管是精心制作一枚藏书票,还是在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或钤上一枚赏心悦目的藏书印,都寄托着同一种的心绪情怀,这种情怀就是尊重知识、热爱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