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村落游之二十七:宁化村

 江山携手 2018-02-23

 

古村落游之二十七:宁化村
 

看到“宁化”两字就想到了太原有名的宁化府老陈醋,但经过深入了解,此“宁化”非彼“宁化”。到了宁武,知道有个宁化村,过去叫宁化城。所以,游览宁化村就成为宁武一行的必游之地。

一大早就来到宁武县芦芽山风景区大门,经过五个多小时的游览,游了原始森林、高山草原、芦芽山、情人谷等景点,一路上山、下山,折腾得我们筋疲力尽,连中午饭也没有吃,尽管还要赶着回家,但却不能误了去宁化村看看。

返回东寨镇,沿宁白线,顺汾河而下,过化北屯乡,行20公里,根据GPS的提示,已经到达宁化村附近。看着汾河对岸的一个村子,判断就是宁化村,但就是不知道如何过河,虽然从宁白线到村边有一个钢索浮桥,但却无法想象车辆和人如何才能过去。有村就有路,根据这个判断,我们又前行1公里,下宁白线,左转一个急弯,有一个水泥小桥。过了小桥才是宁化村。

进了宁化村,但看不到一点古迹的存在。我们问过一位老人,老人说,这里是关外,再往里走才是关里。通过老人话,我才领悟到过去宁化是一个重镇,还分着关里关外。

回到家中,我通过网络搜索,才大概了解了宁化村的过去。

宁化村,古代叫宁化城,在宁武县城西南50公里处的汾河之滨。城顺山势走向而建,居河畔一台地缓坡之上,周长约2.5公里,依山傍水,风景独秀。

据史料记载,宁化的建城史可追溯到隋开皇年间。初建时叫“隋阳宫”,也称“汾阳宫”,是隋炀帝为巡猎避暑之便而设立的行宫,而后在此基础上建宫城,称汾阳宫。具体位置在今宁武县宁化乡宁化村南。清代《宁武府志》记载:“隋汾阳宫,在县西南六十里,世传隋炀帝避暑处。”《山西通志》称隋汾阳宫城六里四十一步。《宁化志》称旧城六里二百九十七步。炀帝奢靡无度好大喜功,因起官而设郡。其与大业四年(608)隋炀帝在宁武“天池”所建的“汾阳宫”(俗称“天池汾阳宫”)并称“上下行宫”。从唐代以后,因宁化特殊的地理位置,开始由宫城向军事防御性城堡发展,朝廷不时驻重兵于此。清《宁武府志》记载,“宁化城,因隋汾阳宫城之旧城廓而筑之”。曾称“牛角城”,为“卧牛城”(今山西忻州)的犄角之一。宋太平兴国四年(979),设立“宁化军口”并置宁化县。宋嘉佑6年,因西夏人侵扰隘口,设立宁化军,宁化宋城的称谓即源于此。金大宗22年设宁化州,又升为刺史州,之后城池又改建、重建。明洪武二年(1369年)设宁化巡检司,山西都指挥使常守道帅官军来屯,将旧城六里二百七十步、南边关厢裁去,于城东山坡上,随地形势筑城二里一百九十七步,未完调去。五年(1372年),延安侯唐宗胜、千户唐成继成其功,城高三丈一尺,壕深一丈,城楼六座。十一年(1378年),改巡检为宁化守御千户所,隶山西都司。嘉靖中,改隶宁武。至万(历)十四年(1586年),甃土城以砖,当改宁化所,时设掌印千户、巡捕、城操吏目各一。中有静乐仓,今仍为宁化巡检司。明代又在宋城的基础上加筑城墙,周方二里余,城墙高三丈一尺,东南北设壕,西南北置门,共建城楼9座,更铺13座,以及瓮城建筑等。在清代曾驻旗军达3000多名。

宁化古城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除隋“汾阳宫城”遗址外,还有宋城”旧址、明清砖砌城墙、关帝庙、万佛洞等,保存均比较完整,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宁化村,我们想找到一些古迹,但从村中的一条路径直往北走,到了尽头,除了一些与其它村庄没有二样的房子外,没有找到一处古迹。我们遇到一位老人,老人摇摇头,不知我们在找什么,经过反复解释,老人才指着我们来时的路告诉我们,返回去向左拐上坡便是村里的关帝庙。我们沿着原路返回二百多米,便有一条通往坡上的石阶小路。

小路铺着巨大的条石,石缝中、路旁长满了杂草,如果不仔细观察,根本看不到有石阶路的存在。半坡向左,同样是一条石阶小路,上几级台阶,便进入了过去香火旺盛的关帝庙。关帝庙的破旧的大门紧闭着,旁边有一倒塌的墙口,从墙口进去,便是关帝庙。关帝庙的大门是由几间房子构成。关帝庙的大殿坐北向南,正对着由南向北的大门。整个大殿已经破败不堪,似有倾倒之势,根有香本谈不上香火。庙宇的院子里杂草有一人多高,每走一步都很困难。

从关帝庙门前继续上坡,便是一条南北村街,向右是古城门,向左是当年的村公所,解放后做过乡政府,门旁的墙上有四个不成语句的口号:务质伤死。仔细分析才知道原来是八个大字:优质服务、救死扶伤,只是后来绘了两幅画,把上面的四个字给盖住了。

我们沿着村街向南走去,街旁的许多院落门前都有石阶,通过石阶可以想到过去每家每户的殷实与辉煌。街道尽头是一座古城门,城门已经封堵,无法通过,几位村民在城门外不顾热浪滚滚,饶有兴趣地打扑克,不时为一张牌吵得面红而赤。城墙向西通往村处的汾河边,向东通往山上。城墙已经破烂,墙砖被村民们拆去盖了房子,如果不是经人介绍,很难看出过去是一座能抵御外敌的固若金汤的城墙。在城墙内的一棵大树下,五六个老人清闲地聊着天,谈着宁化村的过去,聊着宁化村的现在,想着宁化村的将来。

与宁化古城隔河相望,还有依山开凿的万佛洞,据说殿内四壁嵌有佛像万余尊。万佛洞的创建者是五台山显通寺铜殿、太原双塔寺的修建主持明代高僧妙峰。

万佛洞,建在宁城山的半山腰。拾级而上,逐渐看清宁城山巨大峭严流水冲刷的痕迹,门楣上刻着“万佛洞”三个大字,洞口两侧的石柱上刻着石联,两边的大石碣上,分别刻有题诗,记载了当年开凿的过程。

明万历19年,建过不少驰名建筑的妙峰法师偕同一舟法师,云游毗卢佛道场芦芽山,途经宁城山,见到石壁峻峭,遂决定凿洞立佛,当年开工,历经5年完成。

清同治10年,法号广空的祯秀法师,积资重建佛洞,历经10年,凿成以万佛洞为主的佛洞群。

万佛洞里正中的塑像是佛祖释迦牟尼,左边是弟子阿难。相对而立的石柱上,彩绘着盛气凌人的站殿将,柱顶和四壁,原有密密麻麻的小佛,可惜已毁。

因为时间关系,万佛洞我们没有去。

在回来的路上,我一直想着,宁化古城由于人为因素,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破坏,就要消失了,不久的将来,怕是连城门这样的古迹也看不到了,宁化古城将会成为历史的记忆。


古村落游之二十七:宁化村

古村落游之二十七:宁化村

古村落游之二十七:宁化村

古村落游之二十七:宁化村

古村落游之二十七:宁化村

古村落游之二十七:宁化村

古村落游之二十七:宁化村

古村落游之二十七:宁化村

古村落游之二十七:宁化村

古村落游之二十七:宁化村

古村落游之二十七:宁化村

古村落游之二十七:宁化村

古村落游之二十七:宁化村

古村落游之二十七:宁化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