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2)年报行情操作应用初探(二)

 xm风帆 2018-02-23

    缘起

在拙文《年报行情的操作应用初探》中,我谈到过作为一般的投资者,尤其是业余的投资者。题材、概念、政策等等发动的行情,有时候很难捕捉和把握,多数情况下只能是被动的追涨,而且风险也大,稍有不慎就会沦为接盘侠。

而每一年当中,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机会,那就是年报行情的机会,这个机会没有题材、概念等那么隐秘,也没有政策上的那么难以捉摸。只要肯多花点时间,这个一年当中的重要机会,要把握它,相对而言,不会是那么高难度。

最近由于大盘一直下跌,然网上各种所谓的业绩雷报导特别多,有网友来问,这个年报行情为什么变成了雷?也有网友来质疑这个看业炒股的理论……

世间的事物,都具有阴阳两面

我们都知道世间的事物,都具有阴与阳的两面性,有好的一面,自然就有它坏的一面同时存在。不是绝对的独立。年报对于股价行情的影响,它同样有利好的一方面,也有利空的一面存在。

所以,这个地方要注意,年报竟究对股价是利好还是利空,要看具体的情况,有些个股业绩相当的差,那么当年报出来之时,自然就是行情上雪上加霜,只有下跌为主。而有些个股因为业绩提升、业绩好转等等,那么当年报出公布前后,它的股价就会由跌转涨。

并不是说年报它就是一个只助股价上涨的东西,这一点请部分网友概念上要清楚。

几个重要的应用核心

以下内容,为加深印错,不要再有错上加错的理解,我将字体加粗。

1.年报对股价的影响,是中长期的走势,不是一根半根阴阳线。

所谓的年报是什么?若是按教科书上讲的,恐怕很多人还是会发晕。用一个不太形象的比喻,我记得我们上小学时,那时候还有留级制度,也就是说每年春季的期末考试,若是分数不及格,那就得留级,去年是一年级,留级之后还是只能上一年级,不能上二年级。

所谓的年报,那就是上市公司一年交的成绩单,这个成绩单的影响力很大,所以千万要注意,不要拿它去搞什么短线操作。因为短期内的股价波动,实际上多数情况下与基本面的关联并不大。

2.年报属于基本面分析的一部分,凡是基本面相关的分析,都只适合于中长线的操作,不适合于短线。

这个应该好理解,很多人对于这一块总是概念上很模糊,所以当股价一上涨或者一下跌,马上去看基本面,结果有些基本面好的股反而在跌;而有些基本面超级烂的股,反而不断上涨,于是乎就又一次晕了。

注意,财务分析只是基本面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是全部。这个一定要注意,再强调一次,很多人一看报表,就以为自己对于基本面分析到位了,说句难听的话,那还真的差得很远很远。

3.公司年度业绩并不是等到上市公司公布之时才能知晓,而是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进行分析,只要认真分析过,那些所谓的雷几乎不会出现。

很多人总以为所谓的年报,那就是坐着等,张着嘴等上市公司的公布才有得看,才能知道是利空还是利多。这种观点是大错特错的。具体如何提前分析,稍后再单独叙述。

如何防雷

以下内容很重要,请勿必仔细阅读!

那么,我们究竟如何来防所谓的雷?前言提到过我们其实可以通过提前分析来防雷,这个究竟该如何操作?具体来讲,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通过对1-3季季报的分析来综合分析

①单季与往年的对比,就是拿每一季与往年对应的季度进行对比,看其是增还是减,这样做可以有效防止有些因为行业性质不同,其单季业绩上的差异问题。例如有些行业有可能一至三季是淡季,而第四季才是旺季,一年的业绩重点在第四季,象这种情况我们若是对往年的一至三季有一个对比,大概的情况就已经知道了。

②一至三季之和与往年年度业绩的对比,辩证平均地看一至三季之和应该占全年的75%左右,那么这里我们把要求提高一点,也就是说若当期一至三季度业绩之和超往年年度业绩85%以上,那么也就是说,象这业的上市公司它业绩提升基本上应该是没有大的问题,但是要注意,并不是说绝对没问题。这个问题稍后再说,一步步来。

③一至三季的业绩之和在该行业中的分析对比,看看整体行业中的位置,这个也很重要。

虽然年报一般出来得没那么快,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式。但是有一个资料那就前三季的季报,早就摆在那里好几个月了,我们为什么不好好利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些上市公司出了大问题,其实蛀虫早就存在,只要细心一点,可以提前发现,绝地不会是突然袭击。

2.对四季度风险的分析

当一至三季的业绩明显提升,那么接下来因为第四季目前是个未知数,若是再能提升,则全年的业绩必上涨;若是出现亏损之类,则会将前面的努力全拖下水,所以这个地方,我们重点要注意它的风险。

①查看该股十月份以后重大的事件,包括公司管理层的公告,以及该行业的新闻事情。重点要注意一些大的利空,或者对行情有重大发展影响的新闻。

②查看该股板块,即该行业的在十月份以后的重大事件,特别是与该行业相关的政策、消息等。

③查看该股同行业板块内个股,尤其是所谓的龙头、龙二、龙三,以及烂尾的一至五个股的情况。看看同行业中有无重大的影响因素。查看龙头目的是看整体行业的稳定性;查看烂尾是要注意看看有那些能搞坏一锅粥的老鼠屎。

3.关注业绩快报

业绩快报是指为了提高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公平性,上市公司在会计期间(年度)结束后、定期(年度)报告公告前初步披露未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主要会计数据和经营指标。

业绩快报虽然是未经审计的数据,但是具有一定的参考性,注意是参考性,不是绝对性,这个地方一定要概念明确,别又用错了。在进行综合分析之时,这个快报的参考性不容忽视。

①本公司的分析,拿到这个快报,先进行该上市公司的分析;

②与板块间的对比,有必要对于整个板块间的上市公司作一个对比分析。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本上市公司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知道该行业板块整体的水平,以及该公司处在行业中的地位。

4.关注上市公司的重大事项、公司动态、高管动向、大事公告等内容。

这些内容在F10里都可以方便查阅,只要适当关注就可以知道,但是不能完全不看。尤其是十月份以后的一些情况,尤为要注意。

5.实际的操作与要技术面相结合

这首山歌都会唱,但实际上都没有具体去做到。主要是有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要如何结合,其实要做到也不难。简单地说,基本面与技术面的结合有三种情况:

①股价先涨,这种情况等利好年报一出来,就是在使命招唤接盘侠了;

②股价后涨,这种情况往往是年报利好公布了不涨反跌,吊尽一些分析不透彻人的胃口,让那些分析上的半吊子吃错药,等到都看坏时,它又突然发动,这种常见为黑马股。这种股就抓住一个核心,它有业绩是强的,但股价没涨,早晚会涨。

③股价与年报公布同步,这种也很常见,主要出现在一些长期的慢牛股上面,因为这种种没有什么大的惊险,它的业绩提升那是明摆着的事。

6.不熟悉的上市公司不要碰

我们都知道巴菲特是一直坚守这一信条的,这一点同样是很多人都山歌会唱,实际做不到。我们要防一些基本面上的雷,最重要的还是要对该上市公司的行业有所了解。至少要知道它是做那行业的,这个行业究竟发展如何,这些都要清楚。

例如贵州茅台、格力电器、华帝股份……这些上市公司,虽然我们没有去他们工厂实地考察,但是我们到商场、超市等等地方去转一转,全是他们的产品,象这样的上市公司当然就是很安全的。

至于那种无论你百度还是千度,都度不出它到底是具体做什么的,其产品到底是什么都找不出资料的,象这样的公司,就要小心,这种雷的存在就会很正常了。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

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

这是一个很有名的对联,望文生义也好理解,这就是说看一个人要看实质的表现,不能只看行为的表面。所谓的论心不论迹,关键是有心,而不是去做表面的工作,比如一富一贫两个人,富的人在父母生日时大摆筵席、大请宾客;而穷的人只能勉强给父母吃好点、住好一点,但是穷的人是尽到了自己的努力。

若是我们拿穷与富两个人在对于父母生日上的表现去对比,换言之不能用花在父母身上钱的数目来衡量究竟孝与不孝,若是以这样的标准,那世上就没有真正的孝子。或许有些人为了要当一回孝子,恐怕要不择手段弄钱了。

同样的论迹不论心,比如两夫妻很恩爱,但是若是在路上碰到一个帅哥(美女),多看一眼,这是人之常情,仅仅只是多看一眼而已,并无其它任何背叛的想法,这些都是很正常的现象。若是以多看一眼就认定这是有背判之心为标准,那么这个世界上恐怕就没有什么真心恩爱的人了。

今天我为什么讲这个对联呢?一方面是昨天有个朋友,两夫妻就是因为这方面吵架了,亲官难断家务事,没办法,我们刚好撞上了,就劝劝他们了,于是乎我就给他们讲了这个对联。

若是我们把这个对联的思想深层分析,世间的事与物其实都是这样的,例如我们炒股票,股价在进行间,难免在技术面上会有一步三回头的情况;而在上市公司的经营过程中,也难免会有种种因素,比如某些年度、季度上出现一些亏损或者一些不利的消息等等;再比如有些上市公司的财报或者其它方面出现过一些小的问题……

象这一类的情况,我们要看整体的发展,不能仅盯着一丁点去钻牛角尖,毕竟很多情况都是正常现象,就好比我们人,谁能保证自己一年三百六十天不生病、不感冒……都做不到的,难道感冒一次就要准备给这个人办理身后事?很明显不是的。所以对于基本面的分析,一定要着眼长远,要拿起望远镜,摘掉近视眼镜。

不要做知识、信息上的聋子、瞎子

这话可能不太动听,但这是事实。据我的观察,很多人其实对于基本面的分析,那基本上是纯粹外行,顶多曾经翻过一本半本书,然后就认为懂了。这种懂都是假懂,假懂只会误大事。

炒股票,若要论难度,其实难度最高的还是基本面分析这一块,这个涉及内容、知识太广了,一般人若不是多去了解,多学习,多努力,很难真正做得好。例如我就经常在网上遇到一些人来大谈估值,或者来问怎么估值。

这些个估值谈何容易?真以为读过一本半本书然后就会了?首先,你对财务管理了解多少?你对经营管理了解多少?你对企业管理了解多少?你对国家的经济政策了解多少?你对于行业的发展、现状了解多少?……

有一大堆的问题,不是我讲话难听,随便挑一样,就要搞不清楚的,象这种谈什么估值?如财务管理这一块,真以为按国内一些作者书上说的那样简单,抓几个财报数据就行了?这些数据若是有问题的呢?如何知道它有没有问题?想过没有?

话说如果仅仅抓几个财务指标就说懂了财务管理,那么我们财经类专业的人,当年在学校里几年学习这个专业,岂不是白忙活一场了?

另外,对于信息,当然不是小道消息,这个信息是指正常渠道、官方的消息,在那里看呢?巨潮网是必须要看的。另外几大官方的证券报网上的消息必须时常关注。不能仅在网上看一些神棍微博里吹的二手货。

这些无论是基础的知识还是重要的信息,如果不去多了解,那就成了真正的瞎子和聋子,操作中岂有不踩雷的?

注意改正坏习惯

这个今天我思考再三,觉得还是说一说吧,坏人当到底,因为不说恐怕有些人永远都不知道。例如这几天发生的两件事:

1.上周我发表了《波段、中线、长线操作一招精》。当时因为配有较多的图,一篇日志不能发表,我就分成了两篇,同时还注明了不要仅看图片,一定要注意先读工具“说明书”。接下来的怪事多了,两篇日志的发表,我前后只是间隔了二分钟,而且是连续的。

这么说吧,有些网友实在是超级夸张,居然硬是没有找到我说的那篇“说明书”。诸位说说看,这是不是太邪门了?太离谱了?两篇连续发表的,根本就不要你去找,在网页下面有提示“下一篇、上一篇”。这样还用得着找?

这还不是最离谱的人,还有更离谱的事,居然找到我很久以前发表的日志,而且标题完全不样的,过来问是不是这一篇?

不是我脾气大了,看到这样的人,我真想一砖头就拍过去……

2.上周六我发表了两篇日志,其中一篇是连续的《忠言逆耳》系列,另一篇是提醒一些网友的。到今天为止,至少有十几位网友来问我,这一周怎么没更新呀?我说我更新了,他们说没看到你最新的更新?

以前是周六更新一篇,这次更新了两篇,就不习惯了?这是什么道理呀?

这些都是什么毛病知道吗?若要深层分析下去,需要从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各方面去讲,需要写好几部专著才行。但是今天这个不是我们的重点,我点到为止,只是提醒诸位,这样的毛病一定要改,这样别说炒股票了,在人生各方面,尤其是事业方面很麻烦很麻烦的。

若是这么机械化的行为,炒股票重要的信息如何把握?这个习惯不改,真的不适合炒股票了。

理入和行入

理入与行入,这个是修道有关,我们都知道达摩祖师提出的,大意是说:

入道的路有好多条,举要而说,不出两种:一种是理入,一种是行入。所谓“理入”,说的是借助教理领悟宗旨,深深地相信一切生命同样具有真性,只是因为被客尘妄想遮盖,所以才显不出来。如果能够舍除妄想归向真如,集中精神进行壁观,就可忘却自己忘却外物,凡人圣人等同为一。坚定地进行观壁毫不动摇,更不随着文章教化心起波澜,这样就和禅理暗合,打消分别之想,寂静无为,名叫“理入”。所谓“行入”,说的是“四行”,其他各种修行全都可以归到这里。什么叫“四行”呢?一是报怨行,二是随缘行,三是无所求行,四是称法行。

我今天只是借这两上名词来讲,实际内容与这两个名词的关系不在,借用名词是方便讲述,也容易增加印象,我们学习技术,也就是我一直在讲的,知识和技术是两个东西。

首先,理入,我们要对知识了解、学会。即道理上先要通,若是道理都不通,基本的原理都不知道,再怎么努力也容易是走弯路;

其次,行入,即我们基本理论、原理学会之后,接下来就是要多去修炼,不要只是理上懂了,然后不去修炼,那么永远都没有真正的技术。

今天讲的内容,原理是很简单的,应该是一看就懂,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去实践,很多东西需要去各方面的资料收集与知识学习补充。不要仅仅是道理上明白了,然后就又以为懂了,这又是在自己忽悠自己了。

我们从甲地要到乙地去,我告诉了你往东走,十公里即到目的地。当你知道了方向、路程之后,接下来无论是步行过去、跑步过去、骑车过去、乘车过去、开车过去……无论那一种方式去,重要的是这条十公里的路你必须走一趟,你才能到达目的地。

若只是知道方向和路程,然后不肯迈开步子,一直在甲地,那你永远都不可能到乙地。吹吹牛可以,但是没有到过就是没有到过,这个是永远改变不了的事实。我们炒股票的功夫境界就是这样的,你必须是到了“乙地”,才有那个境界,没有到,只是知道怎么走,有多远,那都是扯淡。

后记

价值投资、基本面的分析是经典的理论,也是国外股市数百年发展下来的真正实用的绝招,巴菲特凭此技成为全球公认的股票大师,这不是浪得虚名。所以不要因为自己不懂、用不好就乱怀疑、乱质疑。

奉劝极少数网友,大脑要清醒,这个理论不是我发明的,不要做井底之蛙,自己不懂,跑过来跟我质疑理论是为那般?经典的理论,你不肯用就算了,何必还要影响其他想用、能用的人呢?多余的话我就不多讲了,没意思。

总之一句话,一个经典的工具,究竟有用无用、适不适用,是不是绝招?完全在于使用的人有没有真正的智慧。换言之这个只分人有用无用,不是理论方法上的问题。若是人无用,无论什么拿到手都会是无用之物。

开盘之中,一边在看盘,一心多用所写。时间仓促,水平有限,难免有错论谬论,望高人不吝赐教!

祝君成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