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山海经》,览今古万沧

 黃龍子 2018-02-23

小布提醒一句

阅读此文,你可能需要一本字典



再次翻开《山海经》,已经有了别样的味道。


犹记得儿时看的是有些泛黄的纸页,书中满是我看不懂的怪名字,还有山川湖海,在那时,那山海只在《山海经》之中,离着我太远太远。


稍长大一点,多识了些字,古旧的书早已不知去向,便翻起手边配了插图的《山海经》,纸张白而透亮,那些奇异走兽飞禽的图画却屡屡进入我梦中,梦总有万千故事,千丝细缕,我却牵不住一毫,只得站在幻境与梦的边缘,白白让这些经典流走。


而今浅尝了岁月风霜,寥知生活的清苦,也曾亲自赤脚踏过几条山川,方知《山海经》中的山海,不在书中不在简里,而在于心之间,神之上,在于朝晖夕阴,更迭的时尘之中。


在我看来,《山海经》是水的源头之一,它孕育了太多太多,以至于无数故事的产生、传颂,都是它的源远流长。其重要的价值也体现在它保存了大量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羿射九日、鲧禹治水等等。不仅如此,《山海经》还激发着数千年来人们的创作激情,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梁甫吟》《北风行》《清平调》等作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山海经》的影子。


在一个吃货眼中,《山海经》许是一本不错的异味食谱。开卷不多阅,便见无数个“食之……”的字样。第一卷《南山经》中,“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髦,其名曰类,自为牝牡,食者不妒”;“有木焉,员叶而白柎,赤华而黑理,其实如枳,食之宜子孙”;“有草焉,其叶如蕙,其本如桔梗,黑华而不实,名曰蓇蓉。食之使人无子”;“翼望之山,有鸟焉,其状如乌,三首六尾而善笑,名曰鵸鵌,食之不魇,又可御凶”;“有木焉,其状如棠,黄华赤实,其味如李而无核,名曰沙棠,可以御水,食之使人不溺”;“是多冉遗之鱼,鱼身蛇首六足,其目如观耳,食之使人不眯,可以御凶”;“有鸟焉,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𪁺𩿧,食之无卧”……


说到食之无卧的𪁺𩿧,脑中便浮现出一则不眠人的故事。如是说,这一年玉石收成不好,于是商人决定亲自去采玉。独上基山,天色渐黑而迷路,在一悬高之处发现上等好玉,欲取之,没想到该处是猼訑生息之地,猼訑为守护己地而化为人形与商人决战。交手时商人随身佩戴的玉环绳子断裂,商人用计谋打败猼訑,并扯下它一缕金发作为绳子的替代重新拴好玉环,拾得好玉继续赶路。途中遇到一酒家,𪁺𩿧化作美女诱惑商人与之打赌,若商人敢从悬崖处跳下去,则女子定能医好商人并愿归从于他,反之则美玉尽收。由于商人佩戴着𪁺𩿧的毛发,因而毫无惧色地纵身跳下,最终获得𪁺𩿧……半夜,商人在草丛里惊醒,一切好似一个梦,并不存在酒家和𪁺𩿧、赌誓,商人定神后怀揣美玉继续赶路,日出日落,商人再无眠,也走不出这基山。


《山海经》中自有诸多灵气之物,不同的动物,大抵也互通灵性吧。《南山经》中亦有这样一则:“又东四百里,曰洵山,其阳多金,其阴多玉。有兽焉,其状如羊而无口,不可杀也,其名曰䍺。洵水出焉,而南流注于阏之泽,其中多芘蠃。”讲的是洵山中有一种名叫䍺的野兽,体形同普通的羊,没有嘴,不吃不喝却能生活自如。洵水发源于这座山,出山后,向南流去,注入瘀之泽,水中生长着很多紫色的螺。阅之则看到这样的画面:天空漂浮的云映在䍺清澈的瞳孔中,瞳孔中浮动的天空变成翻涌的海,有一波大浪袭来,䍺从礁石上起身,看大浪退下后遗留了什么;一枚小小的淡紫色海螺被送到下一波海浪触及不到的石岸上,䍺疑惑,用下巴轻轻触碰海螺,许久里面摇摇晃晃探出一个抱着脑袋晕眩状的小物,见之又吓了一大跳,赶紧缩回壳里发抖,恳求䍺放过它不要吃它,喋喋不休又小心翼翼的样子与无口而沉默的䍺形成鲜明的对比。最终䍺用下巴将海螺顶回大海里,用无法示人的笑意望向大海……这样美丽的生灵在交流着,令人不禁感叹生命的伟大和神奇。


《山海经》中同样记载了很多植物,虽不似动物活泼,却也有着各自的灵性。书中有一段“又东四百里,曰虖勺之山,其上多梓楠,其下多荆杞。滂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海。”虖勺山相比之南方众山,算是比较贫乏的山了,山中无鸟兽,除却杂草每年只生有梓楠荆杞四种植物。梓与楠生长在海拔较高的地方,荆与杞则栖息在地势较低的地方,由于没有飞禽走兽传递信息,山上与山下全无瓜葛。山中原本相安无事,却因百年一度祭祀山神而改变了四物的命运。由于山上不产什么宝物,更没有算得上祭品的东西,住在这座山下的人们只好用楠建成一座宫殿,用梓制成一架抚琴,将荆与杞各自的果实摘下,捣成粉状合着花一同焚香来祭祀山神。虽然它们不能再自由肆意地生长,但山神每次抚琴焚香,梓琴之音绕楠梁,荆杞之香渗殿堂。


换一个角度,如若将《山海经》中不同属性的兽放在一起,则别有一番妙趣。《西山经》曰:“西次三经之首,曰崇吾之山,在河之南,北望冢遂,南望䍃之泽,西望帝之搏兽之丘,东望䗡渊。有兽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蛮蛮,见则天下大水。”而后“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钟山。其子曰鼓,其状如人面而龙身,是与钦䲹杀葆江于昆仑之阳,帝乃戮之钟山之东曰瑶【本字左偏旁为山,亦作瑶】崖。钦䲹化为大鹗,其状如雕而墨文白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鹄,见则有大兵;鼓亦化为鵕鸟,其状如鸱,赤足而直喙,黄文而白首,其音如鹄,见则其邑大旱。”若取这“见则天下大水”的蛮蛮同“见则其邑大旱”的鼓于一世,两兽同见于天下,岂不水火相宜,万世太平。


《山海经》中每一条山脉在详细介绍之后,都附有一则该山脉主要供奉的山神、山神的样子以及详细的供奉方式,古老的先民比我们更加懂得对大自然怀有敬畏之情。中央系列的山系,例如济山山系、荆山山系的山神都是人面鸟身的形态,祭祀的方式除了需要有毛的动物,还需要将吉玉投入山中,而很多山系本身就产有美玉,山民取玉,拜神时要投玉,每一次攫取都会有付出,每一次收获都带着无上的喜悦,字眼中能窥见先民对于山神诚心诚意的仰望。而那些异首异身异尾的兽们,也象征了古人的图腾崇拜,诉说着中国古代伟大和繁盛的宗教信仰。


每次翻开《山海经》,都是开启一脉洪荒,数千年前的生息跃然于眼前。对于每一山水的描述仅只言片语,却引发万千思绪,随文字回荡于留白之处和谜样的山水之间。着十双翅膀飞翔的鸟、人面的鱼、黑面獠牙的畜、多爪的龙……说《山海经》是一册述图之作大抵也不为过,以最精准的文字勾勒出一个时代的真实存在,令人无尽遐想,无尽崇拜。


《山海经》的世界很小,字里行间只容得下一川一石,一花一兽;《山海经》的世界很大,未来的千万洪流世说,由此开拓。


《山海经》作者、成书时间未定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全书现存十八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山海经》是中国各代史家的必备参考书,由于该书成书年代久远,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价值参考。同时,《山海经》又是一部科技史,它既记载了古代科学家们的创造发明,也有他们的科学实践活动,还反映了当时的科学思想以及已经达到的科学技术水平。



作者:黄艾麒(首都师范大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