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穆:对历史要有“温情与敬意”

 圆角望 2018-02-23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一生治学教学不辍,他为世人留下了数量庞大的著作,给中国文化研究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他在代表作《国史大纲》的序言中曾写下:对历史要有“温情与敬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钱穆先生的名言警句。





我们的文化前途,要用我们自己内部的力量来补救。西方新科学固然要学,可不要妨害了我们自己原有的生机。不要折损了我们自己原有的活力。能这样,中国数千年文化演进的大目的,大理想,仍然可以继续求前进求实现。


第一,要恢复中国固有的道德。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忠孝、仁义、廉耻、节操那一番大道理。


第二,应使中国社会发挥出现代力量来。


第三,中国应该走进一步,还要加强工业。


这样一来,中国的文化,庶可再进一步达到他原先所理想的境界。 


《中庸》上曾说:“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以上摘自《中国文化史导论》)







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


所谓对其本国以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识。



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此乃一种浅薄狂妄的进化观。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推诿古人。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


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较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否则其所改进,等于一个被征服国或次殖民地之改进,对其国家自身不发生关系。换言之,此种改进,无异是一种变相的文化征服,乃其文化自身之萎缩与消灭,并非其文化自身之转变与发皇。

(以上摘自《国史大纲》)




编辑 / 胡达闻

来源 / 商务印书馆微信号


感谢你的阅读,晚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