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多师堂画家一一陳鸿彪

 我心中的太阳在 2018-02-24

原創作者:陳鸿彪

编 辑:陳建軍

  陳鸿彪 祖籍廣東潮陽,1962年出生於湛江。从事中國山水畫的學習、研究和創作三十多年。兼修詩词、書法、篆刻及佛學。早年師從林世昌先生學習書法和古詩词。1990年拜陸儼少先生為師學習山水畫。曾先後三次在深圳舉辦《陳鸿彪山水畫展》。作品入選多个联展和邀請展,在深圳、廣州、中山、北京、香港、泰國等地展出。著有多篇艺术评論在報刊上發表。2012年至2014年入北京鳳凰嶺書院範揚工作室學習,任北京鳳凰嶺美術館創作院畫家,現為深圳自由畫家。



自述

無限美妙的大自然,在我心靈儼如西方靜土一般,清靜、莊嚴而神聖。藝術創作的修持,亦如禪修一般,苦並快樂著。

把“我執”放下,把“名、聞、利、養”放下,然後,去參“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大自然從來就沒說什麽,而前人卻說了許多,都拿來變成“我的”,“我要的”。但這不是“我”,要成為“我”,必須進入“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境地。對我而言,對景寫生不僅在筆、在手、在眼、也在心、更在悟,至而把寫生“放下”。於是有了在叢林裏被荊棘劃傷,被黃蜂追刺,在青苔石上跌入泉流;有了灕江岸邊徒步四十裏的跋涉;有了喝農家茶、吃農家飯、與農人談季節、談種植與收成的經歷。這些都存於我的阿賴耶識裏,便有了“見山祇是山、見水祇是水”的感悟。大自然的不言而言、不法而法,正是禪學的“不立文字”、“以心傳心”,啓迪了我心靈上的再創造。

藝術創作要表現個性風格。在有見識的同時,還要有膽識,尋找知識的源頭,自然會有所悟。見識越廣,膽識越大。敢於鑽入“洞穴'的深處,就一定會找到屬於自己的出路。

藝術創作應當關注社會、關注民生,做社會進步的潤滑劑。於是我選擇了以筆墨傳遞清凈心,努力清洗自身心靈上的污垢,以清凈心感染他人。

一一摘自:2007藝術關愛行動《溪山行旅一一陳鴻彪山水畫展》

陳鴻彪与恩師,湛江著名書法家林世昌先生合影(2010年)

林世昌先生(1927~2010),廣東吳川人,與清代吳川狀元林召棠同親同族,他自幼習書,有着深厚的传统功底。多年来,“變則通”樹立了他對書法創作的信念,“不斷否定自己,大膽創新”主宰了他對書法創作的意志。他創辦仲真书法班,从事社会書法教學30餘年,是湛江市書法家協會的創辦人之一。一直擔任霞山區書法家協會主席並長期从事書法教育工作,培養了大批書法人才,對湛江市書法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大梅沙之夜

墨筆紙本 205㎝×124㎝ 2016年作

  積墨,中國畫技法名。指山水畫用墨由淡而濃、逐漸漬染的方法。北宋郭熙《林泉高致》:“用淡墨六七加而成深,即墨色滋润而不枯。”作為一種技法和語匯,積墨在水墨畫的发展及新面貌的形成上具有特殊重要性,尤其是在山水畫領域。

積墨,即層層加墨。指山水畫用墨由淡而濃、逐漸漬染的方法。这種墨法一般由淡开始,待第一次墨跡稍干,再畫第二次第三次,可以反复皴擦點染许多次,甚至上了颜色後还可再皴、再勾、畫足為止,使物象具有蒼辣厚重的立体感與質感。

用積墨法,行筆要靈活,無論用中锋还是側锋,筆線都應參差交错,聚散得宜,切忌堆叠死板。要注意第一次墨色与第二次墨色之間的差别,色度的濃淡相差略大一些,才能看得出筆痕,不至於干後糊涂一片。用得好的積墨法始终保持墨的光泽,積墨愈多,光彩愈足;如果干後出玩灰色的死墨,積墨法就失败了。成功的关键决定於筆法,筆筆有力,行筆有度,墨色才能有神彩。總之,積墨法既要渾然一体,又要有筆跡墨痕可尋,墨色生動,光彩焕發,忌灰暗板滯。

小石潭記

墨筆紙本 180㎝×97㎝ 2016年作

丹霞聖境

墨筆紙本 248㎝×124cm 2017年作

唐.王維詩意圖

墨筆紙本 138㎝x68㎝ 2016年作

題文: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上圖:如是雨林

墨筆紙本 138㎝x69㎝ 2016年作

古禪師詩意圖

墨筆紙本 138㎝x68㎝ 2017年作

題文:幽徑隨僧入,高人期谷口。

老松肅客過,明月出林梢。

無心自乘翠山風

墨筆紙本 139㎝x69㎝ 2008年作
題文: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
一一青原惟信禪師句

陳鴻彪夫婦與國画大师陸儼少先生的合影(1991年)

陸儼少先生(1909年-1993年),現代畫家。又名砥,字宛若,上海嘉定县南翔镇人。1926年考入無錫美術專科學校學習。1927年從王同愈學習詩文、書法;次年師從冯超畫學畫,並結識了吴湖帆,從此遍游南北胜地。1956年任上海中國畫院畫師。1962年起兼课於浙江美術學院,1980年在該院正式執教,並任浙江畫院院長。擅長山水,尤善於發揮用筆效能,以筆尖、筆肚、筆根等的不同運用來表現自然山川的不同變化。線條疏秀流暢,刚柔相濟。雲水為其絕詣,有雄秀跌宕之概。勾雲勾水,烟波浩淼,雲蒸雾霭,變化無窮,並創大块留白、墨块之法。兼作人物、花卉,書法亦獨創一格。


宋.蘇東坡詩意
墨筆紙本 138㎝x68㎝ 2016年作
題文: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凈身。

八鄉山的回憶

墨筆紙本 205㎝×143㎝ 2017年作


淺絳山水設色

淺絳山水基本上以水墨為主,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以赭石為主色的淡彩山水畫。《芥子园画传》说“黄公望善皴,仿虞山石面,色善用赭石,淺絳施之,有时再以蓬赭藤黄着山水,其山头喜蓬蓬松松画草,再以赭石色勾出,時而竟不着色,有时也用淡花青罩樹葉以赭石着山水中石面及松皮而已。”這種着色方法,始於五代董源,盛於元朝黄公望,延至今日淺絳山水已成為水墨画的主要設色方法。

淺降山水

墨筆紙本 138㎝x69㎝ 2016年作

王維詩意圖

墨筆紙本:180㎝×97㎝ 2016年作

搜盡奇峰打草稿

墨筆紙本:70㎝×36㎝ 2009年作

释寒山诗意

墨筆紙本 138㎝×69㎝

題文:碧空泉水清,寒山月华白。
黙知神自明,观空境逾寂。

溪潭野趣

墨筆紙本 138㎝×69㎝

陳鴻彪與皈依師,佛學大家、覺真法師合影(2011年)
  覺真法师,江蘇南通人,覺真法師(1933~2016),儿時出家,童真入道。前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江蘇省佛教協會會長茗山長老之徒,曾隨師講學於蘇、浙、粤、星等地。歷任潮州嶺東佛學院副院長,香港佛教僧伽學院副院長,香港佛教聯合會宗教事務監督。現擔任世界佛教論壇總編辑等職務。近十年來為長江商學院、北京大學、上海交大等著名高校的mba班,國學班講授《佛學與企業家精神》,《禪與心靈世界》等管理人文课程以傳播佛學開啟智慧,成為最受歡迎的课程。出版的专著有《心的大學》《和諧人生》《快樂人生》《感知人生》《有容乃大》《享受人生》《当管理遇到佛學》《素往來》等。後參與遼寧大學永惺佛學研究中心研修學苑的創立,並任院長。現任香港東林念佛堂首座兼弘法部主任,並應聘为《世界佛教論壇》期刊總編輯、鉴真佛教學院特聘教授、研究生導師。已出版專著二十餘種,海内外發表文稿300餘萬字。他在長江商學院、北大、清華、上海交大、西南交大等高校CEO培训班所主講佛學智慧與人生管理等系列课程,是企業家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

降伏其心

墨筆紙本 138㎝x69㎝ 2016年作

禪意山水

唐代著名诗人王維被人稱作詩佛,他的詩中處處充满着禅意,“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圆”等美好的詩句,為我们描繪了古典的景色韻味,他的詩中總是充满着一股让人寧静的味道,让人不由自主的静下心來去領會世界的美妙。

雲在東頭水在西

墨筆紙本 70㎝×45㎝ 2009年作

題自作詩:轉入春山翠映溪,林間忽遇採菇尼

今年嶺上梅開否,雲在東頭水在西

小石潭記

墨筆紙本 138Cm×68㎝ 2017年作

空山禪境

墨筆紙本 138㎝x69㎝ 2016年作

題自作詩:層巒積翠染僧衫,尚有春寒浸碧潭

步履皆因自性在,雲遊至此帶空還

六祖出山圖

墨筆低本 200㎝×102㎝ 2017年作


唐.賈島詩意圖

墨筆紙本 136㎝x68㎝ 2016年作

題文: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陳鴻彪聆听恩师範揚先生點评習作(2013年)

範揚:1955年1月生于香港,祖籍江蘇南通市。曾任南京师范大學美術學学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鳳凰嶺書院範揚工作室導師,範揚現為中國國家畫院國畫院副院長,兼任南京書畫院院長,中國藝术研究院中國畫院研究员,文化部优秀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贴。




新溪行旅圖

墨筆紙本 185㎝×103㎝ 2017年作

  中國畫追求“三美”:自然美、笔墨美、藝術美。要从前人的“自然美”、“筆墨美”中追求“藝術美”,这是自然美的升華。从自然美變成筆墨美再变成藝術美,是一種思想的境界。


山水橫幅

墨筆紙本 138㎝x68㎝ 2016年作

題文:心似白雲常自在,境如流水任東西。

山中有流水

墨筆紙本 138㎝×68㎝ 2016年作

題文:唐.儲光羲詩意

山中有流水,借問不知名。

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

轉來深澗滿,分出小池平。

恬淡無人見,年年自長清。

虎溪三笑
墨筆紙本 98㎝×70㎝ 2008年作

中國畫的留白

很多人對留白有误解,认為不着一筆的绝對空白之處就叫留白,这是不對的,道理很简单,中国畫是以純水墨的绘画,就像西方的素描一樣,是以單純的黑白來描繪景物的,所以如果不畫的地方就算是留白的话,那么西畫素描里也有空白,留白也就不算是什么“中国特色”了。

留白是一種構圖法,是以一種無實際物相的方式去表達畫面中的意境,以無相表达意象。其实就一句話:“言有盡而意无穷”,這才是中國畫的留白。

中國畫中的空白,有著很大的學問。 這種留白其實就是氣運,隨著畫中的生發自然所繪,形成一種動勢,向一定的方向运动着。這就是“氣局”。所以畫不在大小,在乎氣局。有的畫咫尺有千里之勢;有的畫尺幅再大,但氣是散的,也形成不了氣局,瑣碎而凌亂。因此,要講構局、經營、位置。中國畫本來就讲舒卷开合,舒放开來,氣盈六合,卷合起來,可藏于密處。這種氣局、氣運之妙,就赋予了中國畫的生命活力,產生了畫中的動感局勢。

山靜似太古

墨筆紙本 99㎝×50㎝ 2009年作

題文:山靜似太古,日長如小年

驚蟄有期

墨筆紙本 69㎝x38㎝ 2009年作

山深树茂水尤清

墨筆低本 138㎝x68㎝

  中國畫的意境是什么?“意”是主题思想,“境”是客觀境界,情景交融達到美的境界,詩的境界。也是人们常说的詩情畫意。

  意境的產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產生又有赖於对客观事物的深刻认識,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馬,这些都是長期认真细致的觀察所得,全面了解了其精神實質,“胸有成竹”畫起来有利於發揮畫家的思想情感,借景抒情也就容易多了。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开闊視野,開闊知識面,对每個家自身們修養最為重要。宇宙的形形色色都是畫家的素材,但畫家必須用脑子去概括素材,熔化素材,從中得之心源,才能创作出獨到之作。

清明時節

墨筆紙本 84㎝×55㎝ 2010年作

  山水畫,簡稱“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觀為主要描寫對象的中國畫。形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但尚未从人物畫中完全分離。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時趨於成熟,成為中国畫的重要畫科。傳統上按畫法風格分為青綠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綠山水、沒骨山水等。

水流花開

墨筆紙本 138㎝x69㎝ 2016年作


深山探藥圖

設色紙木 69㎝x45㎝ 2009年作

  水墨山水,是用純水墨不设颜色的山水畫體。相传始于唐,成于宋,盛于元,明清两代有所發展。

作画講究立意隽永,氣韻生動,并形成整套以水墨為主體的表現技法。其笔法繫以勾勒、皴擦、點染为主导,長於結構和質感表現;其黑法繫於墨的濃淡干湿。潑、破、積、烘為主導,有“水晕墨章”、“如兼五彩”的效果,長於體積和氣韵的表現。在理论上强调有筆有墨,筆墨結合,以求達到變化超妙的境界。


晨光

墨筆紙本 180㎝x97㎝ 2016年作

水墨葡萄

墨筆紙本 138㎝×68㎝ 2017年作

自題句:閑來幾筆青籐趣,不賣青山賣玉珠。

陳鴻彪的寫生作品

陳鴻彪的寫生作品

  “寫生”是一个纯正的西方術語,它是对靜態的物体、人物或是變化中的風景進行即時創作。中國畫古代寫生,本意指的是不依赖粉本的材料限制而直接对大自然中的物象进行觀察与描繪,因此,明代唐志契曾說:“昔人謂畫人物是传神,畫花鸟是寫生,畫山水是留影。”由此可见,中國畫中强調的“師造化”与西方美術中的“寫生”是有着一定的巨別的。西方的寫以寶為美,而中國畫中的寫生是以取舍、虛寶、構圖、為美。

寫生作品

《客家民居写生》53㎝X34㎝

《客家民居写生》53㎝X34an

《客家民居写生》53㎝X34an

《客家民居写生》53㎝X34an

  一个畫家應当以毕生精力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筆墨方程式,一点一画,都應该是自己心靈的印記,是最能代表自己理想与个性的心靈符號。

一個藝術家要創造出更美的藝術作品,就必須走進大自然,從大自然中吸取自然之美。陳鴻彪畫中的自然開合,笔墨流暢,線條清晰,留白自如,气流通遠的繪畫意境,也正是吸取了古代山水畫之精華,結合了當代創作語言,充分呈現出古今筆墨之韵味,南北山水之風格。

數年來,陳鴻彪潜心於國畫山水的研究於創作,写生于祖国的山山水水,大好河山。並結合南北山水画之所长,创出自己独特的藝術語言。
陳鴻彪的國畫山水,讓更多的收藏家愛不釋手,他的技法也是學畫入门难得的繪畫寶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