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潮汕访古纪行(二)古城潮州

 江山携手 2018-02-24
潮汕访古纪行(二)古城潮州

湘子桥又名广济桥,坐落在潮州城东,横跨韩江,全长五百余米,因传有韩愈的侄孙韩湘子手书“洪水止此”的石碣竖于桥畔,故名。湘子桥始建于南宋,历时五十七年建成,东西两段共十八墩,桥墩用花岗岩块铆榫砌成。东西桥墩之间江水湍急,未能合拢,只能用小舟摆渡。到明代中期增筑一墩,缩短了未合拢部分的距离,改用十八艘梭船联成浮桥,贯通东西,便成了“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即桥由东、西两段的二十四座桥墩和中间的十八梭船连接而成,浮桥可开可合,结构奇特,同时,还集梁桥、拱桥、浮桥于一体,这在我国桥梁史上还是个孤例。

 

潮汕访古纪行(二)古城潮州
浮桥能开能合,随潮升降,为我国最早的一座开关式石桥。明代此桥大修过五次,并在桥墩上建起了各具特色的望楼,遂出现了“廿四楼”的景致。清雍正时又在浮桥两端桥墩上置铁牛两只,牛背上镌“镇桥御水”四字。道光年间洪水毁东岸桥墩,墩上铁牛坠入江中。故有民谣:“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二只铁牛一只溜”。
 
潮汕访古纪行(二)古城潮州

这座充满神奇的桥,每一个桥墩距今都有几百年的历史。在古代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在大江上建造这样的大桥,其难度是超乎人们想象的,故潮州民间便流传许多“仙佛造桥”的传说。据说韩愈刺潮后,时常登东山门游玩,深感过江之苦,便请他的侄孙韩湘子和广济和尚一起造桥。韩湘子造东面一段桥,请八仙来帮忙。韩湘子亲去凤凰山取石,把石头都变成黑猪,一路赶来,但最后一群猪刚赶到凤南时,给一个孕妇识破,并怪叫起来:石头怎会走路!一句话泄破天机,石头再也赶不动了,因此韩湘子负责的东面最后几墩没有修起来。广济和尚造西南一段桥,请来十八罗汉帮忙。他去桑浦山开取石头,把石头点化成群乌羊,也是一路赶来,但最后一群乌羊赶到半路时,碰到当地一个恶霸地主,存心想夺取这些羊,便说:你这和尚哪来的羊呀,分明是我家的。广济和尚被纠缠得不耐烦,遂说:既然是你家的羊,便赶到你田里去吧!当地主把羊赶到他自家的田里去时,却变成一座座石山,压掉了地主的良田。因为最后一批黑猪、乌羊没有及时赶来,中间一段桥便没法修拢。天又快亮了,怎么办?八仙中何仙姑只好将手中的莲花瓣抛向江心化成十八条梭船;广济和尚一见,立即抛下禅杖,化成一根大藤,把十八梭船拴住成为浮桥。这样,人们为纪念仙佛合力造桥的功绩,便把此桥既称为“湘子桥”,又叫“广济桥”。

 
潮汕访古纪行(二)古城潮州  潮汕访古纪行(二)古城潮州
桥西是潮州古城,正对湘子桥的是古城七门中最巍峨壮观的“广济楼”,也是潮州名城的主要标志。广济楼始建于明洪武三年,是一座宫殿式三层歇山顶阁楼,置于高大厚实的台基上,拱门中开,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前后为木石柱相衔接支撑,并跨出城墙外,成为骑楼。登楼四望,但见韩水北下,长桥卧波,烟波浩渺,远山如黛,别有一番景致。
 
潮汕访古纪行(二)古城潮州  潮汕访古纪行(二)古城潮州

古城内的风格,或许很像早些时代的厦门,以至于同行的朋友们纷纷驻足在老街和老房子前摄影留念,这古朴的小城应该勾起了他们对童年或少年时的回忆吧。口罩则感觉这里和马来西亚的槟城有几分相似,看来打拼在世界各地的潮州人把家乡的传统也一并带了去,或许是当年韩愈的功绩吧,潮州人一直固执地保留并发展着传统文化,无论身在何处;同属广东同是侨乡的岭南五邑地区则刚好相反,大量的华侨回乡建造了众多的西洋楼房,不到百年的建筑群今年还正式登上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不知道有数百年历史的客家土楼有何感想、千年湘子桥作何嗟叹?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