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路向东,窥探安泰河畔蛰伏的时光|沿河行

 fzzhd9033 2018-02-24


『沿河行第一期,透过城市内河认识一座城。安泰河曾是福州城运河交通的总枢纽,全长2.52公里,平均宽度9米。半个世纪前,安泰河水不仅可饮,还可“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乘潮通航6~7吨船只。』


···


街上行人的脚步从2017跨至2018。


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一遍遍重复着如洪流般的广告信息,试图植入来不及思考的大脑;新来的那阵冷空气未经主人的允许就登堂入室,如洪流般击垮人们的免疫力……



而在河水里,时间总是寻不见踪影。


2018年,我尝试变成洪流本身,注入这座城市的动脉,做一个行脚僧,开始福州沿河行。


「1」

历史上岸后,时间依旧在流淌


逆着往三坊七巷行走的人流,走到安泰河朱紫坊段,街道很空,安泰河的河面上留着一丝阳光。行人来来往往,各自沿着河边走着。


一条河流从空间里淌过,再穿越时间,留下了想要短暂停泊的小石子和一些匆忙安营扎寨的杂草,顺便用它的血脉滋养这片土地的文化。


抄近路的外卖小哥、接孙女回家的大爷、买菜回家的妇女,这条沿河的街道似乎一点也不值得多加关注。



但河畔的榕树,以其毫不费劲的自然之力,把根深深扎进了时间,顺着它绵延不绝的根须,穿越到从前。


宋代朱门四英杰朱敏功、朱敏中、朱敏元、朱敏修在这里扬名天下,近代“海军世家”萨家和方家从这里“扬帆起航”。



安泰河见证了这些荣耀中国史册的几个家族的荣辱变迁,而对于如今匆匆路过这里的人来讲,安泰河只是一条不能走人的路,普通且没有美感。


沿着河流一路向东,河边挂满了大红灯笼,天色渐暗,灯笼却都没亮,显得有些冷清。




一间没有招牌的杂货铺突然出现,给冷色调的安泰河点上了一颗美人痣。店铺里的货物满满当当,有点不知道从何下脚,也找不到一条可以通往店铺里的小道。


老板娘在用自己的公用电话打着一通来自远方的私人电话,锅里的菜火候还不够,等待爆炒的降临。




老板娘看我背着相机,眼神里充满了游客气,于是指着三坊七巷那头:


“你走反了,三坊七巷在那边。”


“我不去三坊七巷。”


“这破房子有什么拍的,你看后面都要塌了。”


还没来得及再说上一句话,老板娘转身又去打她的私人电话了。告别岸上的过去和现在,继续逆流而上,经武安桥,游荡至琼东河。



「2」

在河道和草丛中,有百态福州


东至琼东河,走了将近一公里,最后一段因为河畔都栽满了绿植,除了远观,没有其他办法与安泰河再进行面对面交流。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又开始了向西一公里的沿河行。福州城的内河,以安泰河为代表,几乎都没法分辨出河水是在流淌,还是已经被千篇一律的绿色所吸尽,变得干涸。




但即便是这样,悠闲的老人家依然喜欢坐在美人靠上,也学年轻人捣鼓起微信,建立自己的微信朋友圈。


聊起十几年前的安泰河畔,老人们比划着,给我们这些小年轻复活曾经的安泰河。


“我们小的时候,这河里是有鱼的。这里(安泰河河畔)是我们各家养鸡养鸭的地方。这些都是后来政府搞的,要跟三坊七巷那边一样嘛!”




城市化像个调色盘,不断地更改城市的色调,城市内河也被偷偷摸摸改换了容颜,但它不急不躁,该往江河湖海里汇的,一刻也会不停歇。


顺着安泰河静止的流速,空间切换到依旧潮气蓬勃的澳门桥段。


说起安泰河,最出名的也就是三坊七巷这一段儿了,络绎不绝的游客和享负盛名的景点,给这里贴上了一层耀眼的金箔纸。




咖啡馆、酒吧、网红店充斥着安泰河澳门桥段。但与夜晚的样貌不同,早晨的安泰河还未苏醒,冰冷的河水和散落在岸上的桌椅享受着片刻清净。


文艺青年拍照的取景框里,是舞姿舒展的广场舞舞队,啪嗒啪嗒打着节拍,与树上的鸟鸣合辙押韵。




此时的安泰河畔有两种声音交相呼应着:一边是揽虹亭下老年乐队传来的曼陀铃;一边传来剪指甲的响声,抬头望去,坐着一中年男人,头顶上写着“玉山涧巷”。




这支老年乐队唱着他们的青春和回忆,恍惚间像是在观看献礼祖国的晚会。他们的脸上洋溢的春光和歌声里的激情,感染着在场的听众。


还在牙牙学语的小孩用自己的感知力,吸收着半个世纪前的抑扬顿挫;跟着孙子转圈圈的爷爷,嘴里也哼唱着那首《走进新时代》。




嘴里断断续续地哼唱着《走进新时代》,走到了“锈场”门口。它曾作为福州继海摇livehouse之后的第二处现场音乐演出场所,接演了后海大鲨鱼、尧十三、岛屿心情、法兹等独立乐队的演出,在福州摇滚客的心里占有一小块位子。


如今锈场也改头换面,成了一间亟待装修的空店面。


过了文儒坊段,安泰河开始变得蜿蜒曲折,在通湖路来了个急转弯,改道南北走向。它又再次陷入沉静,从主角变成配角。




在这段黯然失色的安泰河畔,一侧是福州市在建的唐城宋街遗址博物馆,一侧是还在梦乡里酣眠的流浪汉。



△在建的唐城宋街遗址博物馆


这段古时几经辉煌的安泰河畔,让人觉得凄清之余,还有一丝来自现代都市的凌厉和苛刻,没有上一段安泰河来得那么温情。


「3」

在河畔“安家”,从此便没有乡愁


被好奇心驱使着,我们一直等到傍晚,再次折回安泰河唐城宋街段,和“住”在河畔旁的三个流浪汉聊了会儿天。


晚高峰时段,凛冽的寒风吹得更加放肆。夜色给这三位沿河居住的居民,划分了三块隐秘的私人区域,让我们变成了没有礼貌的闯入者。




假装游客走错了路,与第一位河畔居民搭上了讪。这位大哥老家是江西的,看上去三十多岁的样子。普通话还带有一点牢固的乡音,盘腿坐在床铺上,跟我们聊起了他的婚姻和家乡。


他怀念老家辣味十足的重口味,难忘自己第一次来福州打工的情景,得意自己有一身的本领。



△白天的情景


在他仅有的那一席之地对面是他身上最贵重的财产——一辆自行车。“我原来工作的厂子倒闭以后,没过多久我就没钱交房租了,所以背着铺盖骑着自行车就出来流浪了。”


当被问到过年会不会回家时,刚还有点小自豪的神情就如同他身旁的安泰河一样,黯然失色躲进了深深的夜色里。


2018年,是他独身一人在外过的第五个新年。




夜色和岁末年尾的时间点让我们的对话变得无比沉重,静止的安泰河无法用轻松的流水声掩盖我们的愁绪,也不敢再上前打扰其他两位邻居了。


一条蓝色的线条,就这样将所有的曾经和现在汇集到一起,将那些在空气、地面不断移动的事物用它特有的方式描绘了出来。




借用《圣经·传道书》里的一句话,期望能看尽人世与河流的相似之处——“江河都往海里流,海却不满;江河从何处流,仍然归往何处。万事令人厌烦,人不能说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