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数学110分以上必须避免的4大误区,最后一个超级难!

 百眼通 2018-02-25

一起奔跑,努力到达我们的目标

解决了以下四大误区,高考数学考上110分没有问题,跟东方一起进步吧!

误区一

弃难题而重基础,是提分之首项工作

如果说一轮复习(拉网式地过知识)是耕地,二轮复习(专题式地提分数)是种植,那么,三轮复习(模拟式地冲刺)则是长叶、开花、结果。

越是到开花结果的时期,土地的作用越容易被人们忘记;越是临近高考,考生越应该回归课本。

去看看课后重点习题,读读课本上的拓展知识,对高考都是有帮助的。每年高考数学真题中,基础知识占到80%左右,也就是说,只要考生基础知识夯实了,考个120分并不困难。

中等生或者中等偏下的学生,如果能踏踏实实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则具有更大的提分空间。

复习建议:

切忌因急于挑战难题,而忽视选择题和填空题。

答题时,选择题和填空题一定要稳扎稳打,题目没有简单与难的区别,只有对与错的区别。

另外,数学题目常考查一些似是而非、很容易混淆的概念或性质,这需要考生在平时注意辨析有关概念,准确区分相应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同时在审题时要多加小心,确保审题准确。

一般看似简单的题目,往往暗藏“杀机”,即使下笔容易,但稍不留意便误入命题者设置的“陷阱”。

误区二

懒人吃饼,学生过于依赖老师

“懒人吃饼”的典故大家都听说过,太懒的人往往会被饿死,而数学复习也是一样,自己不下苦功夫,很难考高分。

高三数学复习容易出现的第二个误区就是“学生过于依赖老师”,特别是二轮复习之后,很多学生都依赖于老师总结的专题,不思考不深究,直接就去做模拟题和真题。

这是不可取的做法,这样做看似节省时间,实则对学过的知识理解不深,记忆也不深。

复习建议:

考生尽量亲自把所有知识按照自己的逻辑重新总结一遍,书本上的公式、例题、拓展知识都不要放过。

总结一遍之后,再去做高考真题和模拟题。数学程度好、做题快的学生,可以按照一天一套题的速度进行,做题慢的则建议3天做2套题,这样保持到高考,冲刺高分不是梦!

误区三

丢了西瓜捡芝麻,答题技巧撂一边

随着高考越来越临近,不少家长开始着急:“我的孩子平时学得很认真,也很努力,语文和英语还可以,就是数学一考试就不见分数提高,这是为什么呀?”

其实,不少学生知识掌握得不错,只是忽略了答题技巧,往往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复习建议:

熟记以下答题技巧,让你“能拿的分数全拿到,不会的题目多得分”。

1.平时复习要采取模拟高考的时间去做题,有利于把握考场做题节奏。

2.上考场后通览试卷,树立自信。

刚拿到试卷,一般心情比较紧张,此时不应匆忙答题,应从头到尾、通览全卷,先易后难,稳定情绪。

3.答题时,见到简单题,要细心;面对偏难的题,要耐心。

但是,不能无限制地停留在难题上,小题1分钟做不出、大题三五分钟做不出,都要果断放弃,等做完所有会做的题目后,再去攻克难题。

4.审题要慢,做题要快,下手要准。

5.要牢记分段得分的原则,规范答题。

会做的题目要特别注意表达的准确、书写的规范、语言的科学,防止被扣步骤分。

另外,教给大家一个得分小妙招:

遇到不会做的大题,不要慌张,将它们分解为一系列的步骤,或者是一个个小问题,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

特别是那些解题层次明显的题目,或者是已经程序化了的方法,每进行一步有效演算都可以得分,最后题目所要求的结论虽未得出,但得分已过半。

误区四

头重脚轻根底浅,高考复习显浮躁

据了解,高三党在复习阶段,多多少少会有一种心慌、紧张的感觉,一些心理素质不过硬的学生则会出现做什么事都不能静下心来的浮躁现象。

这个时候如果有些学生能踏实稳当地复习,那么,他的成绩很容易就能提高。

浮躁就像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以这种状态去迎接高考,分数往往在“芦苇”般的摇摆不定中溜走。

复习建议:

首先,考生要认识到出现心慌、紧张的感觉是正常的,而且,越到临近高考,同学们越难以按捺住自己的心情,这都是正常的现象。

其次,想办法调整心情。

越是心慌、紧张,同学们越应该通过模拟考试、听音乐、体育锻炼等一些方法让自己静下心来。

最后,如果有些学生紧张到自己无法调整情绪,一定要求助心理老师或者班主任、家长,千万不要觉得“熬”过去就放松了,越是“熬”到最后,越容易影响考试成绩。

致考生:高考分数虽然很重要,但分数并不代表一切。对高三学子而言,高考结束其实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同学们,要淡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