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程宝书教授医案(一)针药结合治疗面瘫

 学中医书馆 2018-02-25

广东惠州6岁男孩刘阳,今年三月5日清晨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并伴有恶风,发热,无汗,肢体拘紧,肌肉关节酸痛,耳下有压痛等兼症,立即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确诊为面神经麻痹。医生为患儿安排的治疗方案为:电磁波治疗仪照射患部,每日20分钟——30分钟;服用维生素B1、B12、强的松等药,注射加兰他敏。治疗20余天,病情未见缓解,患儿却食欲大增,身体发胖,已形成满月脸,生出了淡淡的胡须。其母焦急万分。在朋友的推荐下带患儿到珠海求余诊治。余用针药结合的方法治之,方用《审视瑶函》的正容汤加《杨氏家藏方》的牵正散:羌活、白附子、防风、秦艽、胆星、白僵蚕、制半夏、木瓜、甘草、全蝎,黄松节。每日1剂,2次分服。针刺合谷、地仓、颊车、太阳、下关、翳风、颧髎、承泣、球后等穴位。患者每天在门诊接受针灸治疗1次,10天为1个疗程,休息2天后又进行了第2个疗程的治疗。1个疗程后,面部歪斜基本矫正,2个疗程后痊愈。

面神经麻痹,中医称之为口僻,俗称吊线风。是由于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顾,风邪乘虚入中脉络,气血闭阻所致,治疗以祛风通络,养血和营为法。上方中全蝎、僵蚕、白附子祛风化痰,羌活、防风加强祛风散邪之力;胆星、半夏长于化痰,可除阻滞脉络的顽痰;木瓜、松节平肝熄风,和血舒筋。诸药合用,丝丝入扣,故能收到好的疗效。针刺以面部穴位为主,针之,可疏通经络,调节局部的气血循环,矫正歪斜。针药结合,相辅相成,针治标而药治本,标本同治,故能效若桴鼓之应。

针药结合的治疗方法是中医药学的优良传统,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中就提出并实践了这种方法,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药而不针者非良医也”,特别强调了实行针药结合方法的重要性。古今名医都是使用这种方法的典范,历朝历代,莫不如此。通过40多年的临床实践,我体会到针药结合的治疗方法的确是一种值得继承并发扬光大的具有中医特色的疗法。我曾经遇到一位膀胱结石的患者,腹痛折磨得他在病床上辗转反侧,大汗淋漓。我立即给他施针,止住疼痛,再给他服用排石药。第2天结石排出,患者破涕为笑。针药结合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间盘突出、关节炎、网球肘、荨麻疹、急性乳腺炎等都有卓越的疗效,希望这种疗法能推而广之,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之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