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府谷】我们的祖先来自哪里?历史上的府谷有哪些大的氏族?

 王凯富图书馆 2018-02-26


府谷明代大移民


  1368年正月,朱元璋率军攻破应天府(南京),即帝王位,定国号为大明,建元洪武。


  元末战乱之后,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几乎成了无人区,陕北、晋西北等地也土地荒芜,一片萧条。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巩固边防,从洪武三年(1370)至永乐十五年(1417),明王朝从山西和江浙一带往河南、河北、山东、陕西等18各省,500多个县移民18次,其中经山西洪洞县广济寺移民局迁往全国各地的移民就达百万之多,其规模和影响,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在世界移民史上也十分罕见。


  明朝移民的方法和步骤主要有军屯、商屯、民屯等几种,府谷移民多为民屯、军屯,许多移民是按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的比例强迫迁徙。


  洪武二十八年(1395)元月,朝廷诏令山西都指挥使司属卫马步官军26600人往塞北筑城屯田,此次移民有很大一部分迁至府谷。明成化二年(1466),又有大批移民从洪洞县迁到府谷。在明代的不同时期,也有其他地区的移民迁入府谷。


  明朝政府为了使移民顺利进行,颁布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发放棉衣、川资(迁移路费)以及安家、置办农具的银两,在迁入地自便耕种土地,免赋税三年等。移民们来到府谷后,伐林开荒,建村立寨,繁衍生息,府谷的许多村落都在这一时期形成。如姓韩的住在一道梁上就叫韩家梁,姓王的住在一道沟里就叫作王家沟,姓李的住在一个沟岔里就叫作李家墕,姓冯的住在一道渠里就叫冯家渠,姓武的住在一个庄上就叫武家庄。也有的村以居住者名字命名,如庙沟门镇董臣梁、赵茂梁。还有不少地方以寨和墩或堡、营取名,以田姓为主建立的一个寨子就叫田家寨,还有段家寨、李家寨等。姓王的守一个墩,居住下来就叫王家墩,姓赵的住在一个堡内就叫赵家堡。凡以堡、墩、寨、营命名的村子当时多为军屯。


  在府谷流传着一首歌谣:“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古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府谷许多家谱、碑记和一些家族代代相传,其祖先来自洪洞县,其实是来自洪洞县周围的县乡,也有不少是从江浙、山东、河北等地经洪洞县移民到府谷。


  根据民国《洪洞县志·卷七·舆地志》记载,大槐树在城北广济寺内。按《文献通考》明洪武、永乐年间屡移山西民于各处,树下为集会之所,广济寺设局驻员,发给凭照、川资。动身一般是在秋后,为的是多积攒点安家落户的费用。飒飒秋风之中,树叶凋零,一个个老鹳窝更加醒目。移民拖儿带女上路,故土难舍,忍不住频频回首,再看一眼故里。路远了,村舍看不见了,映入眼帘的唯有那棵巍峨的大槐树和错落其上的一个个老鹳窝,于是大槐树和老鹳窝便成为故乡的标志。


  明永乐元年(1403),礼部议奏,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四部汉司就本政司编成里甲。自此,县以下有了里甲的行政区划。里甲制也叫都甲制,县以下设置“里”,里以下设置甲,有了里甲户口即为一地方的正式居民,承担田赋,可参加科考。明朝法律规定,农业者不出一里之间,朝出暮入,作息之道相互知,任何人离乡百里都必须有路引,路引就是离乡的证明,也就是“凭照”。明朝府谷设六里即六都,分别是大堡里(今碛塄、武家庄两乡及石马川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在明代属大堡里<都>)、太平里(今府谷清水、麻镇等地明代属太平里<都>)、合河里(今府谷墙头村至神木马镇合河村黄河沿岸地区明代属合河里<都>)、辑和里(今府谷镇、海则庙等地明代属辑和里)、丰衍里、宁镇里,每里十甲。


  府谷境内多为山谷地带,历来人口稀少分散,宋元时期战争频繁,土著居民十有八九流向外地,但折氏、刘氏等家族从宋代以来一直在府谷居住,旧志称其为府谷老户。经过明朝大移民,府谷人口逐渐增加,在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些大的氏族:


  尤氏明末望族。以一家出九个总兵而称道于世,如尤世禄、尤世威、尤世功,清初有一支寄居榆林,其余均居本县张家塔、赵家石尧等地。


  刘氏有三族:一为县川刘家老户,宋朝时迁入府谷,设有渡口,称刘家渡,人口繁旺,多为行船或经商;一为傅家墕刘家,其祖于明成化二年(1466),由山西洪洞迁来,以农为业,后散居四处;一为新民刘家,祖籍延安临城,明末世袭百户指挥,清初有刘鹏声、刘鸿声出任镇羌守备、游击。


  苏氏明洪武四年(1371)由浙江迁来,居县城,清代共出进士3人,举贡甚多,后人繁盛,散居四乡。


  王氏有二族。一为黄甫镇红泥寨王氏,于明成化二年(1466)其祖王仲刚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入大堡都一甲,该族王继谟在明末任兵部尚书(正一品)兼都察院左都御史(从一品),府州城王家狮子院是明嘉靖年间官府为王继谟父亲王好善赐建。明清时期,王氏八品以上官员有41人,如王继烈、王瀚泰、王瀚京等;一为黄甫镇宽坪王家,其祖籍无考,人族甚繁,居于黄甫各村,明末出农民起义军领袖王嘉胤,清初出举人王国麟,署长安知县,康熙年间出武榜王时通。


  杨氏三族。一为明末山西迁来,居本县武家庄旧舍沟村,后人居于县城及四乡;二为傅家墕狮子城杨家,其先祖杨峁,山西忻州人,于明初迁来,生子7人,人丁繁盛,居于城乡各地。此二族清初均出过进士、举贡,文坛上亦有重名。三为黄甫川口村杨氏,明洪武年间,其祖杨贵卿由山西定襄县赵村迁来,入合河都四甲,人口繁盛,散居各地。


  冯家会傅氏明洪武二年从山东省柳河县经山西洪洞县迁入墙头冯家会村,入太平都六甲。


  木瓜张氏明万历年间,其祖张国材由山西洪洞县迁入木瓜石崖窑村紫花坪,入大堡都七甲,张国材后任登州总兵。


  赵寨赵氏始祖赵宣华,明初由山西保德义门镇小赵家沟村迁入府谷赵寨村,入辑和都七甲,府谷镇红花、赵石堡,清水镇赵寨、南峁、园峁、大寨沟、崖窑、枣林峁、站塔、曼塔,哈镇、赵五家湾等村赵氏俱为一族。


  麻(哈)镇陈氏明末,其祖陈伟由绥德十里铺迁入麻地沟陈庄村,陈伟弟迁入哈拉寨陈家圪堵村,入太平都四甲。


  尧峁张氏其祖张君治于明永乐七年(1410)携妻陈氏和子威、子禄、子丸三子由陕西洛川县楼房塬迁入尧峁村,入合河都九甲,府谷海则庙的西峁、尖堡子、磁窑沟、柏林殿张氏,俱为同宗同族。


  段寨段氏明洪武年间由山东曲阜经山西洪洞县迁入黄甫段寨村(原名焦家坪),入合河都三甲。


  山神堂史氏明朝中期,其祖史威由山西雁门关史家坡经山西洪洞县迁入黄甫山神堂村,入合河都九甲。


  蔺家墕蔺氏明洪武年间,其祖蔺普整由山西洪洞县迁入墙头蔺家墕村,入合河都九甲,蔺普整为明洪武年间举人,曾任山西保德知州,蔺氏人口繁盛,散居内蒙、府谷各地。


  墙头谭氏明末,其祖谭文理从湖南湘潭县迁到准格尔旗龙口镇台子墕村,清道光年间迁入府谷墙头村,入合河都九甲,今内蒙、府谷谭氏俱为一族。


  明代大移民对府谷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移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使府谷的农牧业得到迅速发展,同时他们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文化,为明代府谷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