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年古城今犹在

 bbzbwzsc 2018-02-26

与涡阳县、蒙城县两县交界的利辛旧城镇,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遗址。

《利辛县地名录》载:旧城,古城邑。宋初,越王(钱镠)之孙钱俶朝觐宋太祖。归国途中,闻朝内有变,不敢回国,太祖即以此地封其为百里王,都此。不久即殁。原为蒙城县所辖,清同治三年(1864年)划归涡阳县辖,1965年利辛县成立后又改属于利辛县。

从史料和一些学者的考证可以看出,旧城的历史源远流长,它当为春秋战国时期蒙之故城,并且是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庄子的垂钓之地。

《史记》云:“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尝为漆园吏。”《史记》庄子传注引《正义》云:庄子钓于濮水之上。

据史料记载:《史记》说庄子“蒙人也”之蒙,即今旧城。旧城世代被人以云蒙山相称。在旧城方圆数百里之内,有蒙字之地,除旧城以外,还有两处:一曰蒙城,经考证,蒙城于唐天宝元年更名为蒙城,在此之前,“汉曰山桑”;另一处是现涡阳东15里的蒙关,为涡阳设县前(1864年)蒙城与亳州的接壤处。这三处带“蒙”字之地,以旧城“云蒙山”最为久远,况且旧城,在春秋战国时就称为蒙邑,汉时设蒙县。在司马迁时称为“蒙”地的,也仅有旧城一处。梁国蒙城,在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非此地也。故黄佩兰编《涡阳县志》曰:旧城,蒙城县西北30公里,相传为旧蒙城。

再考证一下“濮水”。据新编《蒙城县志》载:“芡河,春秋时称濮水,三国时期名渠水,古河道,源于河南省郑州西北黄河南侧,东南流经开封、扶乐、陈县、涡阳、利辛,出蒙城,由怀远荆山入淮。南北朝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淮水》曰:“淮水于寿阳(今寿县)北——夏肥水注之。”按《水经注》所言,夏肥水,即今西淝河,为沙水之分派,傍其侧东南流,至今怀远县南注淮河。而旧城就紧邻濮水。由此可知,当时的濮水和淝河,即今芡河和西淝河,是利辛境内两条重要河流。水面宽阔,水质良好,水中蟹美鱼肥,故庄子在工作之余常“钓于濮水之上”。

现在,再看看“漆园”何解。“漆”即漆树,“漆园”即漆树林,“吏”即官,即管理漆树林的官,相当于现在的县林业局长。据史载,旧城在春秋时盛产漆树,设一个林业管理局也就不足为奇了。

弄明白了“蒙”为何地,“濮水”为何处,“漆园吏”为何职后,我们就可以这样解释司马迁的那句话:庄子,旧城人也,是旧城管理漆园的林业局长,他经常到旧城旁边的芡河上钓鱼。

如果这样解释没有疑义和异议,我们就完全可以这样说,旧城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悠久历史的城池。遥想当年,必是车水马龙,商贾云集,店铺林立,街道纵横,十分的繁荣热闹。

往事越千年。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给旧城又一次带来辉煌的,是一个叫钱俶的越王。而这要从钱俶朝宋归降说起。

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建立宋朝,称帝中原。北方割据政权相继为其所灭。

公元976年,南唐(今南京)政权亡于北宋。吴越国王已由钱镠传至钱俶。钱俶在南唐亡后即遣使向北宋朝贡。同年,吴越王钱俶携带妻子到汴京(今开封)朝觐太祖。离开汴京时,赵匡胤送他一黄锦囊,让其归后方看。钱俶看时,囊内全是北宋大臣请求扣留钱的奏疏。此时,钱俶对宋太祖真是既惧怕又感激。

公元978年,割据南方的漳、泉两州(今福建)的陈洪向北方献地纳土表示归顺臣服。此时,居于漳、泉两州以北的吴越王钱俶更加孤立。钱俶再次率妻子到汴京,把吴越13州一郡86县土地献给宋朝,并上疏太宗,准许他留在北方。吴越国五世四传,存71年。

钱俶两次入朝北宋,就是经运河、入淮水,转今天的芡河北下的。芡河宋代尚通航,旧城又为春秋战国以来的多个朝代的军事、政治重镇,因而“太宗以此地封其为百里王”,钱俶得以“都此”,兴建宫城。

钱俶算得上一位明智之君。他能审时度势,顺应历史潮流,主动朝宋归降,使吴越百姓免受刀兵之苦,为北宋统一天下,做出了积极贡献,因而受到太祖的厚爱,准其留在北方,为其建造宫城,赏赐千户,继续享受国王待遇。钱俶所受到的礼遇,在当时亡国之君中,最为优厚。钱俶和妻子留居淮腹地,建都旧城,虽比不上余杭人间天堂之美,但此处朝观云蒙之翠,晚眺芡河帆影,尽享了淮北平原古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得以颐养天年。

钱俶之子钱维演,曾任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等显要官职。宋真宗景德年间,钱维演和杨大年奉昭编纂《册府元龟》,为两昆体创始人之一。晚年任西京(洛阳)太守。

涡阳县档案馆曾有记载旧城“越王墓”、“御花园”的史料。

另据涡阳县档案馆馆藏志书载:旧城——遍地遗有绳纹和布纹的残砖断瓦。1900年(清光绪26年),在集西芡河东岸称作宫院的地方,农民潘在功挖掘出刑具镣很多。1935年,在集南船塘处,挖掘出船桅、铁锚各一。旧城镇教师孙方正、陆殿如在调查走访中了解到,1958年大炼钢铁时,在现旧城肉厂南挖出不少镣铐,用于炼钢铁了。当年,涡阳县文化馆还从旧城农民家征得古代武将头盔一顶,短剑一把。孙、陆二同志还了解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疏浚芡河时,民工曾挖出船的后半部分和铁锚、船桨等物。城址外曾发现规模较大的汉砖石墓。墓葬石门,雕刻有朱雀图案及铺首衔环。1985年,旧城小学从报恩寺旧址西迁在新校址建房时,挖出10余只封存地下两米多深的小坛,因年久,封印字迹不清,里边是清水,全被民工打碎。另,利辛县文史工作者刘兆忠在对旧城遗址的考察中,多次挖出古遗迹,并对其中的古砖、瓦、古墓、石门图案进行了拓印,其拓片现存利辛县文管部门。

今日旧城,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方园两平方公里的集镇上,街道阡陌相连,高楼鳞次栉比,商贸繁荣兴旺,处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蓬勃景象。

(本文得孙方正、陆殿如二同志资料支持。文章对部分史料的理解仅代表作者个人。)


汪晓彬的古镇系列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