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故里

 行云流水vmmxd6 2021-11-15

庄子故里

庄子故里位于商丘市民权县顺和乡青莲寺村,景点有庄子胡同、庄子井等。庄子的墓在青莲寺村南五公里处,墓高9米,周长88米。清乾隆年间立石碑一座,阴刻“庄周之墓”四字。

历史上记载庄子的故里极为简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仅说:“蒙人也。”并未指明何国何处之蒙。最早提到庄周故里的文献是《史记》。蒙地在战国时曾有三处,庄子故里究竟在哪一处,歧说不一,至今争论末息。

中文名庄周

出生日期约公元前369年

出生地宋国蒙(今河南民权县

逝世日期公元前286年

别名庄子

国籍中国

职业在漆园任“东裕洲屯”村吏

民族汉族(华夏)

代表作品《庄子》

主要成就先秦道家学派主要创立者之一 著有《庄子》一书

信仰道家

更多

    人物简介

    庄子梦蝶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时哲学家,名周。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东北)人。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庄子名周,是先秦道家学派主要创立者之一,著有《庄子》一书。道教兴起后,庄周被尊为南华真人,《庄子》被尊为《南华真经》。他的哲学思想,以“清静无为”为主,鄙视富贵利禄,否认鬼神存在,认为一切事物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思想具有一定的辩证因素。他的文章想像丰富,辞藻华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和幽默气氛,是先秦诸子哲理政论中文学艺术因素最为浓郁的篇章,对后世影响极大。

    庄子故里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人称“逍遥之祖”。

    庄子故里 据《史记》记载庄周“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万余言,大抵率寓言也”。庄周喜托寓言以广其意,“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等著名寓言就出自他的著作。他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他也成为了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庄周还是一位优秀的散文家,他善于行文措辞,描摹事物的情态,语言汪洋恣肆,随心而发,他的文章想象奇幻,富于浪漫,文辞富丽,气势磅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在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庄子故里位于商丘市民权县顺和乡青莲寺村,景点有庄子胡同、庄子井等。庄子的墓在青莲寺村南五公里处,墓高9米,周长88米。清乾隆年间立石碑一座,阴刻“庄周之墓”四字。

    庄子名周,是先秦道家学派主要创立者之一,著有《庄子》一书。道教兴起后,庄周被尊为南华真人,《庄子》被尊为《南华真经》。他的哲学思想,以“清静无为”为主,鄙视富贵利禄,否认鬼神存在,认为一切事物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思想具有一定的辩证因素。他的文章想像丰富,辞藻华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和幽默气氛,是先秦诸子哲理政论中文学艺术因素最为浓郁的篇章,对后世影响极大。然而,历史上记载庄子的故里极为简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仅说:“蒙人也。”并未指明何国何处之蒙。蒙地在战国时曾有三处,庄子故里究竟在哪一处,歧说不一,至今争论末息。

    故里诸说

    安徽蒙城说

    庄子祠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楚威王闻庄周贤,派使者持重金去请他,并许以为相,庄周不为所动,笑辞楚使,终身不仕。张守节《史记正义》也曰:“庄子钓于濮水之上,楚王使大夫往,曰:'愿以境内累。’庄子持竿不顾。”据《水经注·淮水篇》记载,“濮水即沙水之兼称”,而当年沙水即流经今安徽涡阳、蒙城一带。北宋元丰元年(1078),曾建庄子祠午安徽之蒙城县,苏轼为之作《庄子祠记》,当时王安石《蒙城清燕堂》诗,有“民有庄周后世风”句。既然安徽蒙城县有庄子祠,庄子故里有可能在此。据近年来的研究考证,蒙城殷商名北蒙,周秦称北楚漆园,春秋属砀郡,汉分西北境为梁国蒙县,东南境为沛郡山桑;东魏合蒙县、山桑为蒙郡,后齐复为蒙县;唐天宝元年更名蒙城,延续至今。 今天的蒙城也就是庄子生存时期的“蒙”。当时的蒙正处于楚国与宋国的轮流控制之下,受楚文化的影响很深。而处于宋国北境的商丘东北,在那个时候有一个“蒙泽”,因它靠近宋都商丘,因而有些人误认“蒙泽”为“蒙”,这是不符史实的。楚国的北界,在庄子时代,从未到达过商丘。作者认为,说庄子是宋人,是楚人,都无可厚非,说庄子是梁国人,则是秦汉时期的人对历史地理的“今释”,也是不错的。这个地方是同一个地方,都是安徽蒙城县附近。

    其一,《史记》为证。太史公曰:“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司马迁作史记,遣词造句十分严谨,而在记述庄周故里时,一句话连用两个“蒙”字,决非偶然,亦非笔误,更非“语焉不详”。据《蒙城县志》和史学家李灿先生考证:春秋战国时期的蒙地(今安徽省蒙城县)主要属楚,处于楚、宋争夺的边缘地带,直至楚国灭亡,此后有史可考的三百年间不是封国,没有建制。故而太史公言及庄周故里时,无法言其国言其县,然而,为了不让后人误解,在“蒙人也”后,“漆园吏”前,又加一“蒙”字,意思是说:庄周是蒙地人,在蒙地之漆园为吏。用心可谓良苦。即是说:有蒙又有漆园的地方,或曰有“漆园”之“蒙”,方是庄周故里之“蒙”。

    蒙城,商称“北蒙”,周称漆邑、漆园、楚北地等,后称山桑,蒙县、蒙郡,唐天宝元年定名为蒙城,延用至今。庄子为吏之漆园故城,遗址在今蒙城县城东北三公里,与今县城隔涡河相望。《蒙城县志》载:“漆园,漆雕氏食邑之地,庄子为吏之所”。1990年,漆园故城遗址东北角,出土一块墓志方碑,碑文记:“维嘉庆二十三年……卜葬先考、妣于漆园城东北新莹。”证实漆园城自古有之。漆园古城遗址呈长方形,总面积约十万平方米。古城墙及城中心高出地面数米,清晰可见,城区内绳纹瓦片俯拾即是。而今各地古称蒙者,有;称漆园者,也有;但称“蒙”兼有“漆园”者,仅安徽蒙城一地,信史明证,非民间口碑。

    其二,庄子祠堂为证。蒙城庄子祠堂,始建于宋元丰元年(1078),在漆园城内。苏东坡为之作《记》曰:“庄子者,蒙人也,尝为蒙漆园吏。没千余岁而蒙未有祀之者,县令、秘书丞王竞始作祠,求文以为记。”(见《苏东坡全集》)。即是说,庄子故里蒙城之庄子祠堂,是王竞始建,而且是王竞在蒙城当县令时所建。王竞为朝廷秘书丞,占有文书资料,他在蒙城为庄子建立祠堂,决非草率。他地也有庄子祠和苏氏《庄子祠记》的,但是,如果王竞并未在其地当过县令,则其地之庄子祠堂,即非王竞所建,其地苏氏之《庄子祠记》文,便不是王竞所求之正版文本了。

    蒙城宋代庄子祠于明天顺年间没于黄水。明万历七年(1579),蒙城知县吴一鸾,在县城东郊捐俸买地重建庄子祠,此祠经历代修葺,一直留存到“文革”后期,因城区扩建被拆除(遗址在今蒙城县棉麻公司院内)。1995年,蒙城县人民政府集资于漆园古城遗址——原宋代庄子祠遗址之上——重建庄子祠。

    其三,濮水为证。《史记 - 庄子传注》和《庄子 - 秋水》篇都记载“庄子钓于濮水之上。”据《水经注 - 渠水注》记:“沙水又东,分为二水”“一水东注,即濮水也,俗谓之艾水,东径城父县之故城南,东流注也。”城父故城在今蒙城县城西北四十多公里处,“艾水”亦有版本印作“父水”者,疑字误,应为“芡水”,即今蒙城县城南八公里之芡河,流经“城父县之故城南”,就是庄子垂钓之濮水。今芡河上仍存有庄子钓鱼台遗址,《广舆记》记:“濮有庙”,今与庄子钓鱼台遗址隔河相望,有保存完好的的庄子庙,经中国科学院古建筑专家张驭寰教授考证:此庙建筑结构为唐代样式。庙右有一条大路,今仍沿用古名,称唐路。历史学家常征先生著《从庄子隐钓濮水看庄周故里》一文,经严密考证,得出结论:庄子垂钓之濮水,即是今之芡河,“蒙地临于濮水,故蒙人庄子得隐钓于濮水之上。”“生于此蒙、隐于此蒙而又受楚威王礼聘的庄子,当然是楚人,也只能是楚人。”“庄周故里即今安徽蒙城说,我认为是合乎历史实际的,是正确的。”

    其四,文人墨客的著述为证。秦汉以来,文人墨客为蒙城留下咏庄诗文和遗迹者代不绝书。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金国丞相刘海、道教大师陈抟,都因仰慕庄子来蒙城隐居求道,在蒙城留下了嵇山及唤嵇楼、陈仙桥和陈抟卧迹、刘海庙与刘海井等遗迹。宋朝研究老、庄之学者甚众。理学大师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说:“庄子自是楚人”“庄子生于蒙,亦淮西间。”著名文学家苏舜钦,“举士第,改光禄寺主簿,知蒙城县”(见欧阳修《苏君墓志》)。苏舜钦任蒙城知县时建清燕堂,今遗址尚存。王安石为之留《题蒙城清燕堂》诗,诗中有名句“清燕新诗得自蒙,行吟如到此堂中,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见《王荆公文集》)。苏东坡为蒙城作《庄子祠堂记》。此四位文豪,均为一代宗师,而王安石号称稽古,考史亦有建树,四人异口同声,称蒙城为庄周故里。故晚明蒙城知县李时芳在崇祯五年(1632),重修庄子祠时,所作《新修庄子祠记》中说:“以东坡之才、介甫之学,为宋人一代宗工,宁有考证不确而轻托诗文者乎?”

    其五,皇帝的颁诏、祭拜为证.为庄周故里在蒙城作证的皇帝有两个,一是风流天子唐明皇,《旧唐书》有记:唐天宝元年二月,颁诏:号庄子为南华真人,尊《庄子》书为南华真经;九月,诏命庄周故里隋山桑更名为蒙城,沿用至今。唐明皇崇道信道研道,尊老子为祖,不可能不考不证而轻易颁诏。命名“蒙”城,而不命名“南华”或其它,除沿用商代“北蒙”古城之名外,兼有“庄子者蒙人”之城,或曰“庄周故里蒙”地之城,应是其考证了“庄子者,蒙人也”之后的必然结论。二是宋徽宗,据《宋史纪事本末》和《中国历代帝王录》记:宣和元年(1119)六月,自称道君皇帝的宋徽宗,追封庄子为“微妙元通真君”。靖康元年(1126)正月,金军攻宋,徽宗禅位后东下,经亳来蒙城,祭拜庄子。两位皇帝均视蒙城为庄周故里,决非一时心血来潮。

    其六,出土文物为证。蒙城县文物局先后发掘发现有关庄子的石碑七块,尤以宋代苏东坡《庄子祠堂记》碑和明代宗伯汪镗《新建庄子祠记》碑为珍贵。今蒙城县漆园古城址发现刻有“漆园”字样的墓碑一块。在离蒙城百余华里的阜阳,发掘的汝阴侯夏侯灶墓中,出土了《庄子》一书的竹简,夏侯灶逝于公元前165年,距庄子逝世不过百余年,这应该是《庄子》一书的最初版本。距离蒙城一百多华里的颍上、临泉两地,出土两件战国兵器,一为戈,一为剑,二兵器上均铸有阴文鸟篆“蒙”字,当为蒙地所铸造,这又为蒙城战国时期仍称为“蒙”,提供了有力的佐证。这些文物现存于蒙城县庄子祠,县文物局和阜阳市博物馆内。

    七,北冢为证。宋罗泌著《路史:国名记(丁)》记载:“商氏后,冢?。《纪年》盘庚自奄迁于北冢?,曰殷墟。北冢,蒙字尔,即景亳,汤都,今亳之蒙城,汉之山桑。”北蒙故城,后为纪念檀道济在此守城“量沙唱筹”智退敌兵而更名为檀公城,俗称檀城,就是今蒙城县檀城镇。城中巍然屹立着北?山,遗址上多处出土商代及战国时代文物,古城墙至今高出地面一至二米,全城总面积约52平方公里。气势磅礴,无愧于汤都。(汤都北?说另有论证)据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王吉怀教授和许宏博士初步考察,认为:现存地面上的城墙“为汉至战国以前”,北冢故城“不排除是商城的可能性”,“需要发掘来认证”。

    据查,从《路史》到明、清、民国《蒙城县志》和明《寿州志》《颍州府志》等史志书籍都明确记载:蒙城商称北?,以及“北冢山”“殷墟北?”等。“冢”字,查《康熙字典》:“?:莫红切,音蒙”。《中华大字典》记:“?,谟蓬切,音蒙。[段注]:凡蒙覆童?之字,今字皆作蒙,依古当作?,蒙行而?废矣。”可见,冢蒙本是一字,今“蒙”字是北?二字合成,古书竖写,极有可能,故罗泌言“北冢,蒙字尔”。今“蒙”字流行,古“冢”字便废而不用了。蒙城自商代就称为蒙,是中原历史上最早称蒙之地。后曾置蒙县、蒙郡,唐天宝元年定名蒙城至今,确凿无疑。清顺治年间蒙城教谕汪作霖作《蒙城县志》序中写到:“……(有人)意以为今之蒙为汉山桑,战国无所谓蒙城也,不知盘庚时迁殷墟北?,'北冢’为蒙,其来远矣。”

    其八,从地域文化学角度作证。庄子乃道家文化宗师,道家文化崇尚自然,有朴素唯物主义倾向,是以庄子才有妻子去世时“鼓盆而歌”的言行。这和信天命鬼神、重人事孝悌的儒家文化大相径庭。依地域文化学来说,道家文化和楚文化渊源很深。据《蒙城县志》记载:蒙城在春秋战国时期,约自公元前595年楚将庄蹻筑瑕城(城在今蒙城东北二十公里乌集,遗址尚存)直至公元前223年秦灭楚,约三百年间,蒙城一带虽曾被宋、齐、吴等短期攻占,但主要属楚。在浓浓的楚文化亦即道文化的氛围中,诞生了庄子这样的道家文化宗师。如果说浓厚的儒家文化氛围中孕育出了道家文化宗师,似乎不合情理。

    其九,《庄子》一书为证。《庄子》一书中的很多用语,出于世俗,司马迁在《史记 - 庄子传》中说:庄子的文章“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苏东坡在《庄子祠堂记》中说:“凡分章名篇,皆出于世俗”,二公所言不虚。如《庄子:秋水》中凤凰“非练实不食”,王力解:“练实,成玄英说,旧注:竹实。未详。”两位大师未详,而蒙城人知之甚详,练楝同音,练实就是楝树的果实,蒙城俗语称“楝枣子”,是喜鹊等鸟类冬天最喜爱的食物。蒙城民间有儿歌云:“小鸡子,小小子,凤凰单吃楝枣子”。如《人世间》中的“宋有荆氏者,宜楸柏桑,其拱把而上者……”之“拱把”,邵汉明解:“拱把,细的。”此解也不详。蒙城木匠量树,至今仍有以“拱把”为准者,俗称一棵树几把几拱粗云云。把,是大拇指到中指尖的距离,约半尺;拱,是中指中节的长度,约一寸。再如《胠箧》中的“钩饵网罟罾笱,则鱼乱于水也。”中的“笱”,不少大家解为“网”,其实不然,蒙城民间有一种竹子编的捕鱼的工具,多用来捉泥鳅,蒙城人别称泥鳅为 “泥渍狗”,因而此工具叫“笱笼子”,即捉“泥渍狗”的笼子。再如《天运》中的“播糠”,《天地》中的“托生”,《逍遥游》中的“不龟手”,《秋水》中的“吓我”等词语,几乎篇篇都有,不胜枚举,不少专家大多不解或解之不详,而其读音、词义都和今天蒙城的方言俗语相同。时隔两千多年,仍有如此渊源,岂是偶然?

    再者,《庄子:秋水》中记下了庄子的两件事,一是楚威王聘庄子为相。也就是《史记》中记载的“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重币迎之,许以为相”,而庄子以牺牛为喻,坚辞不就,留下了喻牛辞相的佳话。时庄子正隐钓于蒙地濮水。蒙地时处楚、宋交界,今蒙城西北约三十多公里有古蒙关,今称“蒙关店”,即是当时的重要关隘。楚、宋两国一直征战不休,宋国是北事晋而南拒楚。蒙地属楚,楚威王派人带重礼去请庄子为相,顺理成章。去他国聘请人才,战国时虽不乏其例,但是,若说派人偷偷地携带重礼,去敌国甚至越过敌国去聘为相之人,却是不可思议。二是庄子和惠子“濠上观鱼”。惠子名施,曾在魏为相,后被张仪逐至楚,和庄子为友,二人游于濠梁,留下“鱼乐人乐”之名言。濠梁,在今安徽凤阳境内,距离今蒙城县一百多华里,两人结伴出游,顺濮水而下则一日可至,顺水顺情而顺理。

    河南商丘说

    庄子故里风光   最早提到庄周故里的文献是《史记》。在《老子韩非列传》中说:“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史记》虽说出了庄周是蒙人,并未言明蒙在哪里。至唐代,《史记》三家注则给予了明确说明。《集解》说:“《地理志》蒙县属梁国。”《索隐》云:“《地理志》蒙县属梁国。刘向《别录》云:“宋之蒙人也。”《正义》曰:“郭缘生《述征记》云蒙县,庄周之本邑也。”三家注一致认为,庄周是梁国蒙县人。按,以《汉书·地理志》所说的梁国,领睢阳、砀、杼秋、蒙、已氏、甾、虞、下邑八县,治睢阳。应是以今商丘市南之睢阳区为中心,东起今河南省永城市北,南到今河南省柘城县南,西到今河南省民权县东北部,北到今山东省曹县南。正位于今豫东和鲁西南的交界处。这里也正是春秋战国时期宋国的中心地区。 司马贞《史记索隐》引刘向《别录》云:庄周,“宋之蒙人也”。宋国为殷商后裔,其地位于今河南东部,以及接近河南的山东、安徽、江苏的部分地区。商丘曾是宋国都城。《史记·宋微子世家》言:“杀滑公于蒙泽。”《集解》注引贾逵语曰:“蒙泽,宋泽名也。”又引杜预的话说:“宋地梁国有蒙县。”原来,这个“梁国”不是指魏国,而是指宋国的某地,它内有一县,叫做蒙县。郦道元水经注》于汲水系蒙县下曰:“即庄周之本邑也。 (庄周)为蒙漆园吏,郭景纯(郭璞)所谓漆园有傲吏者也。悼惠施之没,杜门于此邑。”饭水自西向东,流经河南商丘之西北民权县。可见,庄子故里是在河南商丘西北民权县。

    《汉书·地理志》“梁国·睢阳”下班固自注曰:“故宋国,微子所封。”所以刘向《别录》则云庄周是宋人。这种说法与庄周是梁国蒙人的说法是一致的。至于梁国的蒙县在哪里,据《汉书·地理志》“梁国·蒙”下班固自注:“获水首受甾获渠,东北至彭城入泗……莽曰嘉谷。”按,获水正从蒙城南通过,所以蒙县城即在汉之睢阳以北,距今之商丘市东北约十余公里处。可见汉代之蒙县与汉代之睢阳相近,地在睢阳(今商丘市南的睢阳区)以北。这里所说的应是汉之蒙县城的所在地。而蒙县所辖范围,南为今商丘市北,北为山东省曹县南部,而西到今民权县的东北部。这里正是庄周的里籍所在。唐成玄英的《南华真经注疏》中则明白无误地指出:“其人姓庄名周,字子休,生宋国睢阳蒙县。”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云:“庄子者,姓庄名周,梁国蒙县人也。”

    辞海》“庄子”条:“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人。”《地名大辞典》“蒙泽”条:“春秋宋邑。今河南商丘县东北蒙县故城是。在故汳水(指古汴水)之南。乃庄周之本邑。”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蒙故城在县北二十二里。”

    以上说明蒙故城在原商丘县正北或东北部。商丘在1997年撤地建市,原商丘县一分为二,并分别命名为睢阳区和梁园区,“商丘县东北蒙县故城”应在今梁园区李庄乡蒙墙寺村一带。宋国之蒙,秦置蒙县,汉因之,属梁国八县之一,北齐废。

    关于蒙 地问题,还有另外一些资料足可参考。《左传·庄公十二年》:“宋万弑闵公子蒙泽。”《后汉书·郡国志》:“蒙有蒙泽。”关于蒙泽,《水经注》说得很具体:“汳水出阴沟于浚仪县(今开封西北)北,又东至梁郡蒙县为获水,余波南入睢阳城中”,“获水出汳水于梁郡蒙县北”,“获水又东迳于乐固北己氏县(今山东曹县东南)南,东南流经于蒙泽。《十三州志》曰:'蒙泽在县(指蒙县)东’。”

    第一,汉代蒙县城位于古汴水与获水的分界点西南侧;第二,蒙泽在蒙县以东,其北岸为古汴水注入之处,东南岸似应为获水之出口,然后东南流向古虞城(今虞城县利民镇西)境。《水经注》又载:“获水出汳水于梁郡蒙县北,俗谓之小蒙城也。《西征记》曰:'城在汳水南十五六里,即庄周之本邑’。”又说:“获水又东迳虞城县故城北,古虞国也。”这就更明确地表明,汉代蒙县位于古汴水南十五六里,虞城古城西北。

    唐魏王李泰等《括地志》云:“宋州北五十里大蒙城为景亳。”宋乐史《太平寰宇记》“河南道·宋州·宋城县”条:“大蒙城在县北四十一里。”清顾祖禹《读史方域纪要》:“蒙城在归德府东北四十里,亦曰大蒙城。”清蒋廷锡《尚书地理今释》“三亳”条:“今河南归德商丘县北四十里有大蒙城。”以上诸说,虽略有出入,但大致距离、方位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上世纪70年代初期,商丘地区文物部门曾在商丘县北18公里李庄乡蒙墙寺村发现有古城遗址。此后该村村民在打机井时也多次发现17米以下有砖、铁器、陶瓦碎片等物。1982年商丘县人民政府将蒙墙寺村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几年来在保护区先后出土了不少文物,有龙纹琉璃大脊、砖雕神佛、宋代陶瓷、明代宣德铜炉、明成化四年石碑等。在整理文物时发现地下有古城墙角和隋唐以前的一口枯井。从这些出土文物可以看出,蒙墙寺在隋唐以前应有过一定规模的古建筑。

    庄周墓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老颜集乡唐庄村的东头,墓地方圆四十余亩,现有清朝乾隆五十四年立“庄周之墓”石碑一座在六角凉亭之中,在凉亭的两侧有泰国庄氏和日本及法国学者、民权县政府、老颜集乡政府、庄子协会立的石碑数座。陵墓高9.5米,墓的后面是刻有全国各地名人书法的石碑一百余座,称为碑林。[1][2]

    山东冠县说

    一说《汉书·地理志》谓蒙县属梁国,司马贞《史记索隐》、裴骃史记集解》等,皆从其说。因冠县境内古代有蒙县,故部分学者便认为庄子故里在冠县。

    山东东明县说

    一说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说:“漆园故城,在曹州冤句县北十七里。”北宋初所编《太平寰宇记》说:“冤句县本汉旧县也……漆园城在县北五十里,庄周为吏之所,旧置监,今漆园城北有庄周钓台。”故此,东明县说庄周故里在本县。1995年11月,东明县举办了全国庄子学术研讨会,有全国大小60家报刊报道;之后,又出版《庄子故里在东明》一书,并成立了庄子书画院。曾任漆园“东裕州屯”村史,据说此村拥有“祖师爷”庙一座,曾多次翻修,一些可以证明的历史文物,已经不见,庄子在东裕州屯村任村史,不久后归隐于民。。。

    山东曹县

    李吉甫 《元和郡县图志》 宋州 曹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