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嵬(其二)教案

 老刘tdrhg 2018-02-27

                                   韩晓蓉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1、朗读全诗,描述诗意。

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2、整体把握: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歌?写了什么?表达什么情感?

咏史诗,(诗歌中那句话可以看出这一历史事件?)

此日六军同驻马。借马嵬兵变的历史事件来批判讽刺唐玄宗。

补充历史事件: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指贵妃也。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三年后,公元758年初,玄宗也抑郁而死。描述诗意:

3、《马嵬》一诗,前人评论说“讽意至深,用笔至细”,结合全文,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讽”意来?又是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讽刺的?(学习从关键字入手,结合表现手法赏析诗句):

首联: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徒闻”具有讽刺意味(为什么徒闻?)

明确:所谓徒闻一是对神仙怪诞、生命轮回说的否定;二是“他生未卜此生休”,此生都没有保障,何谈未来,岂不“徒闻”?

颔联: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空闻”具有讽刺意味(明明听到,为什么说“空闻”?)

明确:明明听到,但是已经不再是往日宫廷鸡人报晓筹的声音,也就不再有往日的安然安逸所以“徒闻”,此外”虎旅鸣宵柝“本意说的是巡逻的警卫,可是”空闻“二字就将此否定,“虎旅鸣宵柝”显然不是为了保护皇帝,而是要发动兵变了。此为“空闻”的第二层意思。颈联: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
颈联: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此日和当时的对比具有讽刺意味,尤其是一个“笑“字?(对比的作用?)
明确:颈联继续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实则写出了玄宗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此日”指杨妃的死日, “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这是倒转笔法,借牛朗织女相会反衬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

尾联: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尾联的“如何”以及对比巨头讽刺意味(尾联“如何”和“为何”置换有和不同,对比和反问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为何主要是疑问的角度,如何则有质问的意味。所以“如何”和“为何”置换,就缺少质问反思讽刺批判的意味。

另外尾联以对比手法和反诘语气作结,寄托感慨,点明题旨,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唐玄宗。作者在这里向世人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反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包含强烈的对比,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这里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

    小结:本诗主要手法是借历史事件来讽刺当政者,采用大量的对比、结尾的设问、以及开头的倒叙和“空闻”“徒闻”“如何”等委婉但是“讽意至深”的词语来增强表现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