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拿来主义

 老刘tdrhg 2018-02-27

                                                            韩晓蓉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杂文的特点,了解文章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以及因果论证、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在写作上有所借鉴。

2、方法过程目标:学习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的方法;

3、情感目标:与时代结合深入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

    学习整体把握,抓关键词句理清思路的方法;,学习并掌握文章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以及比喻论证的方法。深入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并根据文本内容探究新时代的"拿来主义"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家作品;

二、学生自己朗读全文,结合文本和注释找出本文的写作背景。(训练学生利用文本信息找出写作背景,并体会杂文的一大写作特色,即针对性。)

    主要在第一段和第六段;

    补充本文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34年6月。当时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之后,又企图吞占中原地区,但国民党政府却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外出卖主权,对内军事围剿。同时,一些御用主义则大力鼓躁"尊孔读经""全盘西化""少谈主义"等,鲁迅先生在此加"主义"二字就含讽刺之意。而进步文学在探讨文艺大众化时,又对旧形式采取全部否定的态度,这又涉及到如何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鲁迅先生在文章中则以"拿来"进行了分析阐释。

三、整体把握,提取要旨,理清思路,体会本文的论证结构:(重点)

    让学生按自然段序号,逐段概括,可在书页空白处批注。边读边提要,提取关键词以筛选文意要点,理清思路,这是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重要方法。

★概括段意:

1.“闭关主义”的危害与“送去主义”的丑态。(闭关主义的危害与送去的表象)

2.没有人敢提倡“拿来”。(提出拿来)

3.“送去主义”的恶果。(送去的危害与实质)

4.抛来与抛给的区别

5.“送去”之外,还要“拿来”。(4、5段送去与抛来、抛给的区别)

6.送来主义。(提出拿来主义)

7.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文章的中心句,拿来的要旨)

8.孱头、昏蛋、废物:对待“大宅子”的非“拿来主义”的三种人。

9.占有、挑选、毁掉:“拿来主义”的三种方法。(8、9段正反对比说明怎么拿来)

10.沉着、勇敢、有辨别、不自私:拿来主义者的应有态度。(总结拿来主义)

★理清思路

全文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着重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与一味“送去”针锋相对,提出“拿来”。

第二部分(第3~5段)着重揭露送去者与“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辨明“抛来”与“抛给”的不同,提出“拿来主义”。

第三部分(第6~7段)着重揭露“送来者”的真面目,划清“拿来”与“送来”的界限,提出“拿来主义”的要旨(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四部分(第8~10段)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指出“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应是“占有”“挑选”和创造,最后得出结论。

也可以把文章分为这样三个部分——

第一个关键词是第7段开头的“所以”,第一部分就是第1到第7段.谈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从论证方法上来说.用的是因果论证。

第二个关键词是第8段开头的“譬如”。第二部分就是第8、第9两段,谈怎样实行“拿来主义”,从论证方法来看.用的是比喻论证

第三个关键词是第10段开头的“总之”,第三部分就是第10段.总结全文,谈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全文先破后立,逐层递进。

四、讨论本文的论证艺术

★1.比喻论证:第8、9两段

明确:通俗形象,容易接受,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讨论8—10段

思考:“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分别指什么事物?穷青年的三种做法又具体指什么呢?“拿来主义”要求我们对待这些事物要各持什么样的态度?

明确:本体:“大宅子”指文化遗产,“鱼翅”指文化遗产中精华部分,“鸦片”指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的部分,“烟枪和烟灯”指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姨太太”指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的东西,是纯粹的糟粕。

穷青年的三种做法具体指

孱头――害怕继承拒绝借鉴,逃避主义;

昏蛋――盲目排斥,虚无主义;

废物――全盘西化,投降主义。

“拿来主义”要求我们对待这些事物的态度

 ①“鱼翅”――吸收――“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  

 ②“鸦片”――批判地吸收―――“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

 ③“烟枪和烟灯”――留一点作历史的反面教材,绝大多数应当清除――“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

 ④“姨太太”――坚决抛弃――“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

★2.类比论证:第3段

明确:这里用尼采与“送去主义”者作比,尼采与“送去主义”者是具有相同思想意识的人,属于同一类事物。用同类事物进行比较从而阐明观点的方法叫类比论证的方法。(板书)它与比喻论证有明显的区别:类比论证是同类事物作比较,比喻论证是用不同类的、只是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二者的区别一定要弄清。

如:“尼采就自诩他是太阳……做奖赏。”

分析:尼采自诩是太阳,实际不是,最后疯了

中国自诩地大物博,实际不是,最后灭亡

运用类比手法,讽刺盲目自大者,告诫人们一味“送去”,只能沦为乞丐。即使自己这一辈沦落不到,子孙后代呢?——讨一些残羹冷炙作奖赏。

★3.对比论证:8、9、10三段

明确:“孱头”、“昏蛋”、“废物”的表现与“新人”的表现对比。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事物进行比较的论证方法叫对比论证。对比能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增强论证效果。

★体会本文语言特点

――讽刺、幽默、犀利(课后题三)

五、要求学生阅读第10段,想一想这段的五句话分别能回答什么问题?

  明确:(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呢?)总之,我们要拿来。(拿来之后应当怎样区别对待呢?)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作用?)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做到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条件?)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辩别,不自私。(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重要性和迫切性?)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总结:怎样实行“拿来主义”?

明确:占有→→挑选→→创造(板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六、走出课堂,思考探究

   《功夫熊猫1》曾拿下六亿美元的票房收入,仅中国就拿下了2.6亿美元《功夫熊猫2》内陆上映两天掘金1.2亿。艺术家赵半狄曾来到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呼吁抵制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在中国的上映,他给出的理由之一是《功夫熊猫》“盗窃”中国的国宝和功夫。

   好莱坞梦工场的美国导演们一定没有读过鲁迅的这篇《拿来主义》,他们却深得拿来主义的精髓:尊重、喜爱中国文化,《功夫熊猫》融合了众多功夫片的技巧,还为阿宝设计了最典型的中国化背景:山水、庙会、面条摊子,他练的是功夫,受伤了去针灸,连阿宝一手端数碗面条的架势也像是地道的中国“店小二”。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又善于创新。将中国文化用栩栩如生、丰富变化的动画效果来呈现出来;阿宝的形象又有美国式的个性、自由、可爱、乐观、幽默、励志。

    美国人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文化上的强大与否将决定一国能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强国,读了鲁迅的这篇文章,我们要勇敢的吸收一切外来的文化,要占有、挑选,自信地借鉴外国文化,提高国家软实力,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的收获,也是老师对大家的殷切期许。

 

★结束语: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是的。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