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次活检那些事【第25期】|从真实病例看肺腺癌的全程精准管理

 王文金b5hxuvdn 2018-02-27

山西省人民医院 呼吸科 何梅  李飞


病史概述


张XX,女,78岁,农民

首次入院日期:2013-11-14

主诉:间断胸闷、气短1个月。


现病史:

2013年10月下旬出现胸闷、气短,吸入刺激性气味症状加重。伴轻微咳嗽,无咳痰、胸痛、消瘦、盗汗、乏力、午后低热。精神、食欲好,体重未下降。当地医院检查胸部CT,发现右侧胸壁处可见多发不规则结节影,2013年11月14日入住我院。


既往史:

高血压、冠心病病史10余年,平素口服“美托洛尔片12.5 mg/次,贝尼地平2 mg/日”,血压控制尚可。


体格检查:

体温36.2 C°,血压103/63 mmHg,身高162 cm,体重65 kg。

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口唇无发绀,右下肺呼吸音较左肺略低,双肺底深吸气末可闻及少许湿性啰音。


2013-11-25 胸部CT检查:右肺下叶近肺门处占位,恶性可能;右侧胸腔积液,右侧胸膜多发结节、右肺上叶、左肺下叶结节,转移不除外。


首次活检


随后行右侧胸腔穿刺置管术:胸水见腺样排列的瘤细胞,倾向腺癌。

胸水EGFR基因检测(ARMS法):19外显子缺失突变。


诊断:

右肺腺癌(T1N1M1a)IV期;右肺门淋巴结转移、右侧胸膜转移;EGFR(19外显子缺失突变);冠心病;高血压1级。


【一线治疗方案】



  • 用药方案:口服吉非替尼250 mg qd

  • 开始治疗时间:   2013-12-11

  • PFS:3个月

  • 疗效评价:

2013-12-24 胸部CT示:右肺下叶近肺门处占位,恶性病变。右侧胸腔积液。右侧胸膜多发结节,双肺多发结节,转移可能。

2014-03-11 复查胸部CT提示病灶进展。


    二线治疗方案


    • 用药方案:厄洛替尼 150 mg qd

    • 开始治疗时间:2014-03

    • PFS:17个月

    • 疗效评价:

    2014-04-03 胸部CT示:

    2015-06 出现乏力、鼻部皮肤溃烂等并发症,口服米诺环素症状缓解。

    2015-09-22 胸部CT病灶较2015-08-07略有增大。提示病灶缓慢进展。


    【三线治疗方案】


    • 用药方案:厄洛替尼(150 mg qd)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15 mg qd,14天为1个周期,共使用3个周期)

    • 开始治疗时间:2015-10

    • 疗效评价:患者自诉有轻松感,右肩部不适及乏力消失。

    2015-12下旬使用第4周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期间患者自感胸闷、气短再次渐进性加重,故停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首次血液检测:

    血液标本送检山西省肿瘤医院,T790M检测(-),无法换用AZD9291。

    2016-01-12 于我院复查胸部CT发现双肺多发转移,近胸膜处原发病灶较前增大,且胸腔积液增加,但引流胸腔积液未找到癌细胞,留置胸腔引流管期间继发胸壁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后胸壁感染控制。建议化疗,患者家属担心副反应不能耐受,不接受化疗。

    2016-01-25 胸部CT检查:右肺下叶占位治疗后改变。右侧胸膜多发转移(与2016-01-12相比,病变继续变大)。右肺中叶内侧段部分肺不张。右肺上叶结节。右侧包裹性胸腔积液(与2016-01-12相比积液减少)。


    第二次血液检测:

    2016-02 初复查血液标本进行二代测序,结果回报EGFR,T790M、ALK、cMET基因均为阴性。

    由于患者家属不愿接受化疗,赴广东省人民医院请吴一龙教授会诊后认定无临床实验组可以参加,再次建议培美曲塞单药化疗。

    2016-02 下旬患者再次出现右侧肩背部酸胀不适。故2016-03-07 停用厄洛替尼。


    四线治疗方案


    • 用药方案:培美曲塞单药化疗,化疗期间患者未出现白细胞下降等毒副作用。

    • 开始治疗时间:2016-03-10

    • PFS:5个月

    • 疗效评价:

    2016-03-09 胸部CT -培美曲塞化疗前

    右肺下叶占位治疗后改变。右侧胸膜多发转移(与2016-01-25相比,病变略增大)。右肺中叶内侧段部分肺不张。右肺上叶结节。右侧胸腔积液(与2016-01-25相比,积液明显减少)。

    化疗1个周期结束后患者右肩部酸胀不适症状明显改善,无明显恶心、呕吐及食欲下降等消化道症状。随后接受第2~5周期培美曲塞化疗。

    2016-07-13 胸部CT检查-培美曲塞化疗中:


    2016-08 中旬患者白细胞持续偏低,2.8~3.5×109/L ,皮下注射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疗效不佳。患者一般状况尚好,大便次数增多,多为稀便或糊状便,体重无明显下降。随即停用第6周期化疗。


    【五线治疗方案】


    • 用药方案:厄洛替尼 150 mg qd,维持治疗。

    • 开始治疗时间:2016-08

    • 疗效评价:

    2016-10 月上旬患者右肩部酸胀不适再次出现,无咳嗽、咳痰、胸闷、气短症状。


    【六线治疗方案】


    • 用药方案:阿帕替尼250 mg qd

    • 开始治疗时间:2016-10-26

    • PFS:7个月

    • 调整剂量:2016-11-02 后将阿帕尼替加量到250 mg bid,右侧肩背部酸胀不适随后消失。

    2016-11-04 动态检测血压期间发现血压上升幅度达170~180/70~80 mmHg,加用降压药物依那普利、硝苯地平缓释片口服,血压下降不理想,逐步减少阿帕替尼剂量至125 mg qd,血压下降到120~130/70~80 mmHg。

    • 疗效评价:

    2016-11-28 胸部CT检查:


    【二次活检】


    2016-11-29 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穿刺部位如下图):少许腺癌,分化中等。由于标本DNA总量太低,无法行基因检测。

    2017-05底因腹胀、便秘与腹泻交替等副作用,患者自行停用阿帕替尼

    2017-06-13 胸部CT检查:右肺下叶占位治疗后改变。右侧胸膜多发转移,与2017-02-24片比较,右侧胸膜增厚程度稍减轻。


    【七线治疗方案】


    • 用药方案:PD-1抑制剂Pembrolizumab 100 mg/月,共3个月。

    • 开始治疗时间:2017-09

    • 疗效评价:

    2017-10-25 胸部CT检查,右肺下叶占位治疗后改变。右肺下叶软组织病变;右肺下叶癌性淋巴管炎(与2017-06-12日片比较右肺下叶为复发病灶)。 右侧胸膜多发转移,与前片比较,右侧胸膜增厚程度略增厚。

    2017-11 全血dMMR检测:未检查到dMMR

    2017-12-12胸部CT检查:右肺下叶占位治疗后改变。右肺下叶软组织病变;右肺下叶癌性淋巴管炎(与2017-10-25日片比较未见明显变化)。 右侧胸膜多发转移,较前片明显。


    【再次活检】


    2017-12-12再次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穿刺部位如下图),胸膜浸润性癌,符合转移性肺腺癌。

    活检组织加全血基因检测报告显示:T790M突变( )


    【八线治疗方案】


    • 在等待组织加全血基因检测过程中,于2017-12-15再次行培美曲塞单药化疗。


    【九线治疗方案】


    • 用药方案:奥希替尼80mg qd

    • 开始治疗时间:2018-01

    • 疗效评价:患者随访中


    总结患者治疗策略一览



    专家点评

    施敏骅 教授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呼吸内科 主任医师


    目前,第一代EGFR-TKI已经获批用于EGFR敏感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然而,尽管患者最初对EGFR-TKI治疗敏感,但继发性耐药仍无法避免,成为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常见耐药机制T790M 突变,第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通过AURA系列研究的可靠数据,成为EGFR-TKI耐药后T790M突变晚期NSCLC患者二线治疗的标准选择。


    本例患者初始基因检测结果显示EGFR 19外显子缺失突变,因此,一线选择首先应用吉非替尼治疗,当疾病进展后,又改用厄洛替尼治疗,效果较理想,可能原因是在药物浓度方面,吉非替尼250mg qd为最低耐受剂量,而厄洛替尼150mg qd是最大耐受剂量。疾病再次进展后,应用一代TKI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又维持治疗5个月左右。在治疗期间患者也在寻求其他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分别进行了两次血液标本的基因检测,是T790M均显示为阴性。之后患者历经培美曲塞单药化疗5个月,厄洛替尼1.5个月,最终由于不能耐受化疗以及肿瘤已对一代TKI发生耐药,疾病仍在进展。


    患者随后尝试使用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阿帕替尼治疗,并根据患者的症状及出现的高血压等不良反应进行处理,PFS为7个月,治疗结果较为理想,但因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而停止用药。这一治疗过程中,医生结合患者情况及药物主要不良反应,通过严密的监测,反复调整剂量,最终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治疗结果。


    随后患者在没有经过免疫治疗检测(检测肿瘤组织PD-L1免疫组化)的情况下开始使用抗PD-1单抗进行治疗,未取得期望中的疗效。后期检测患者血液标本中dMMR阴性,确认这类患者并不能够从PD-1抑制剂的治疗中获益。患者再次经过组织学活检显示患者EGFR T790M突变阳性,应用奥希替尼进行治疗,目前疗效待随访确定,但基于临床研究证据及以往临床实践,我们有理由对奥希替尼的疗效充满期待。目前患者总生存期(OS)已达50个月,是一例从全程精准管理中获益的案例。


        此外,奥希替尼继发性耐药机制主要包括C797S突变、HER-2扩增、MET扩增、MAPK1扩增、RAS信号通路激活以及NSCLC向SCLC的组织学转换等,其中T790M失亦是奥希替尼耐药的机制,三代EGFR-TKI获得性耐药还没有标准治疗方案,还需要具体的情况采取相应对策。


    目前,国内外共识/指南均推荐NSCLC患者都应进行EGFR突变检测,对EGFR-TKI治疗失败后的NSCLC患者应再次行多基因检测明确T790M、MET、HER2等基因的状态。国内外共识/指南均强调对于TKI耐药患者应先行组织活检,血液检测可作为有效补充,但研究提示血浆T790M检测假阴性率高于组织检测。建议有条件情况下应根据二次、甚至多次活检,解析多种肺癌驱动基因的敏感/耐药突变动态变化或驱动基因丢失情况,以便为患者选择最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