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恃才傲物的明代书法家桑悦,不想当官,趣事连篇

 hongzhuanyidui 2018-02-27

明代成化年间有个书法家桑悦,写的书在当时相当流行,好说大话,以孟子传人自居。有人问他翰林文章好坏,他认为天下数他的文章好,其次祝枝山,再其次是罗玘。高丽使臣买明朝的《两都赋》,结果哪儿都找不到,桑悦看到后觉得这是一件耻辱的事,就写了一篇《两都赋》。正是这种性格,使他在官场中闹出了不少的笑话,受到了别人的排斥。千百年来,封建社会体制下官场需要的是“奴才”,即使一个人再有才华,不会奉承拍马,只能是徒劳,到头来空欢喜一场。

桑悦从小记忆过人,过目不忘,在吴中一带很有名气。他一心想进步,一个人毛遂自荐去拜会监司,自称是江南才子。监司不太相信,想考考他是否有真才实学,请他去校书,故意弄出错来,桑悦一看有漏的,二话不说拿起笔就补上了。监司看了哭笑不得。后来桑悦自己也当了考官,认为陈献章学生李承基的卷子答得好,其他考官却不这样认为,桑悦于是题一首绝句在其红色的卷子上:“三复斯文感慨深,扶桑枝上凤皇吟。临风不尽英雄泪,湘水衡山知此心。”李承基没有通过乡试,几次不中,心灰意冷,随老师陈献章游山玩水去了,再也无意仕途。

成化元年,桑悦考上举人,当时他19岁。成化5年,参加春闱考试,他的答案有“胸中有长剑,一日几回磨”,又作《学以至圣人之道论》,有“我去而夫子来”等狂傲语气,考官一看便知是江南狂士桑悦,结果只让他中个副榜。明科举有个制度,从落榜人中再录取若干,不算进士,但授以官职,若是落榜的年纪大的人一旦被录取,就不许辞官。桑悦时年23,簿册上误写成63岁,所以必须接受任命。或许是考官故意为之,对桑悦极为不满。桑悦只好前往江西泰和当县衙一般由年迈的老儒担任的学官。李西涯送以诗曰:“十年三度试春闱,亲见声名满帝畿。甲第久惭唐李苐,奇才终误宋刘几。功名岁晚非蓬鬓,湖海官贫尚布衣。试看孤鹰下林落,壮心还向碧天飞。”

当朝大学士丘浚很欣赏桑悦,喜欢他的的文章。有次朝廷有个使者要到泰和,丘浚特地叮嘱这个使者要关照桑悦。使者到了之后,唯独桑悦没去迎接。使者就问来迎接的官员桑悦是不是生病了。其它官员素来对桑悦的狂气不满,就故意对使者说他没有病,他是觉得他很有才学才不来的。使者就连派两人来催促,桑悦口气生硬地回复三天后见面。使者自然是相当生气,想把桑悦关到监狱里,但想到丘浚的嘱托,也只得忍气吞声。三天后,桑悦来见使者,只是长揖,并不下跪。使者非常生气,恼羞成怒。桑悦则把官帽摘下一扔,扭头就走。使者也怕事闹大了,就赶紧去向桑悦陪不是,这件事才作罢。

御史来视察,当地的学者好几天都站着陪侍左右,桑悦也不例外,他请示说:“犬马齿长,不能以筋力为礼,亦不能久任立,愿假借且使得坐。”御史早就听说过桑悦的大名,便请他坐,说:“匡说诗,解人濒。子有是乎?”桑悦回答说:“悦所谈玄妙,何匡鼎敢望?即鼎在亦解颐。公幸赐清燕毕,顷刻之长。”御史只好叫他慢慢道来。说到得意之处,桑悦一时性起,把袜脱了,臭气扑鼻。自此,御史对他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后来故意推荐他到长沙当通判,又调柳州,他极不情愿,说:“宗元小生檀此州名久,吾一旦往,掩夺其上,不安耳。”一年多后,他作“鹧鸪道我行不得,杜宇劝人归去休”之句,自知官场容不下他,绝意仕途,就此回家,再也没有出来做官。

在家乡,桑悦越来越恃才傲物,家乡的人都喜欢他的文章,但对他的行为都感到不可思议,不大能接受。他在《感怀诗四十首选摘》写道“予自薄宦以至归山,其间几30年,凡有所见及有感触皆形于言,共成古诗若干篇,立意颇深,寄兴颇远。苟经平子,复遇子云,不求牝牡之间,索之酸咸之外,则有得矣”。经过一生的风风雨雨,或许他对人生有新的所悟。

桑悦书法作品

天机发自真 还寻泝上水 闲探洗红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