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剥离功利让特长回归兴趣

 圆角望 2018-02-28

    徐钦

    “逐步压缩特长生招生规模,直至2020年前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继续清理和规范中考加分项目,尚未全面取消体育、艺术等加分项目的地方,要从2018年初中起始年级开始执行”……开学在即,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取消特长生招生的消息引发热议。

    作为我国招生考试制度的补充,学校不拘一格招收特长生,本是尊重成长多元性的体现,对参差多态的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一段时间以来,特长生招收被异化为“入校捷径”、涂上了浓重的功利色彩。为削尖脑袋挤进名校,多少家长再三算计哪项特长“合适”,让孩子辗转于毫无兴趣的培训之中;多少家长比拼关系、不惜伪造申请材料或“买卖”特长生身份……当“特长”上附着了过多功利色彩,其积极意义日渐消解,负面效应愈演愈烈。陷入利益洪流的特长生招收,不仅有悖于教育初衷,还直接威胁着教育公平:那些灰色利益链条对招生秩序的破坏自不必说,即便单论特长生招收,巨大的降分空间,对学生而言其实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不公平。

    着眼弊大于利的现状,取消特长生招收势在必行。近年来,压缩特长生招生、控制加分项目等举措接连出台,关于减少和规范特长生招生的信号持续释放,而如今全面取消的要求,有望让特长生招收彻底成为历史。这既有利于守护教育公平,无疑也契合着当下的教育实际。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教育早已不是单调的“埋首故纸堆”,不少学校已构建出多姿多彩的兴趣培养课堂,不少家长也有意培养孩子“无用的”特长。在这样的背景下,取消特长生招生的政策,并非取消特长生教育,而是让特长教育回归纯粹,让孩子们不必为特长生招收制度所裹挟,能够遵循真正的兴趣。由此看来,虽然政策含义上的“特长生”将消失,但教育含义上的“特长生”则会更有活力。

    爱尔兰诗人叶芝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法国哲学家伏尔泰说,天赋的力量大于教育的力量。诚如先哲所言,好的教育理当激发兴趣、点燃热情,让每个人的天赋各美其美。我们期待,在“后特长生时代”,更多学校能够开设出多样化课程,让兴趣班和特色班不再是针对少数学生的“专利”,让所有学生都能各展所长、成为纯粹而轻松的“特长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