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中国传世名画青绿山水全卷超高清大图赏析

 百了无恨 2018-02-28

千里江山图》,宋代,王希孟,绢本青绿设色,手卷,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完整全卷高清大图免费下载

《千里江山图》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品,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者王希孟18岁为北宋画院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得到宋徽宗赵佶的亲自传授,半年后即创作了《千里江山图》。作者以“咫尺有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和精密的笔法,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画面千山万壑争雄兢秀,江河交错,烟波浩淼,气势十分雄伟壮丽。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第一段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第一段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分段图01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分段图01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分段图02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分段图02
作为中国古代青绿山水画的巅峰之作,《千里江山图》以长卷形式,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淼的江河湖水,于山岭、坡岸、水际中布置、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描绘精细,意态生动。景物繁多,气象万千,构图于疏密之中讲求变化,气势连贯,以披麻与斧劈皴相合,表现山石的肌理脉络和明暗变化;设色匀净清丽,于青绿中间以赭色,富有变化和装饰性。作品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分段图03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分段图03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分段图04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分段图04
《千里江山图》的作者王希孟以“咫尺有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和精密的笔法,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画面千山万壑争雄兢秀,江河交错,烟波浩淼,气势十分雄伟壮丽。山间巉岩飞泉,瓦房茅舍,苍松修竹,绿柳红花点缀其间。山与溪水、江湖之间,渔村野渡、水榭长桥,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在运笔上,作者继承了传统青绿山水画法,更趋细腻严谨,点画晕染均能一丝不苟,人物虽小如豆,却形象动态鲜明逼真。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分段图05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第二段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第二段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分段图06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分段图06
《千里江山图》中的万顷碧波,皆一笔一笔画出。渔舟游船,荡漾其间,使画面平添动感。在用色上,作者于单纯的青绿色中求变化,有的浑厚,有的轻盈,间以赭色为衬托,使画面层次分明,鲜艳如宝石之光,灿烂夺目。布局交替采用深远、高远、平远的构图法则,撷取不同视角以展现千里江山之胜。此图无作者款印。清初梁清标签题为王希孟作。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分段图07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分段图08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分段图08
《千里江山图》画卷后有宋代蔡京、元代溥光和尚二跋,钤“缉熙殿宝”、“乾隆御览之宝”等印二十八方。经宋代蔡京、内府,元代溥光,清内府等收藏,《石渠宝笈初编》等著录。《千里江山图》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品。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者王希孟,王希孟18岁为北宋画院学生,後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得到宋徽宗赵佶的亲自传授,半年後即创作了《千里江山图》。惜年寿不永,20馀岁即去世,是一位天才而又不幸早亡的优秀青年画家。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分段图09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分段图10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分段图10
《千里江山图》中描写岗峦起伏的群山和烟波浩淼的江湖。依山临水,布置以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并穿插捕鱼、驶船、行路、赶脚、游玩等人物活动。形像精细,刻画入微,人物虽细小如豆,而意态栩栩如生,飞鸟虽轻轻一点,却具翱翔之势。山石皴法以披麻与斧劈相结合,综合了南、北两派的特长。设色继承了唐以来的青绿画法,于单纯统一的蓝绿色调中求变化。用赭色为衬托,使石青,石绿颜色在对比中更加鲜亮夺目。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第三段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分段图11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分段图11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分段图12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分段图12
《千里江山图》整个画面雄浑壮阔,气势磅礴,充满著浓郁的生活气息,将自然山水,描绘得如锦似绣,分外秀丽壮美,是一幅既写实又富理想的山水画作品,全图既壮阔雄浑而又细腻精到,不愧是青绿山水画中的一幅巨制杰作。卷後有当时蔡京的题跋:“政和三年闰四月八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证明此画是真迹无疑。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分段图13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分段图14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分段图14
《千里江山图》画卷表现了绵亘山势,幽岩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飞泉,水村野市,渔船游艇,桥梁水车,茅蓬楼阁,以及捕鱼、游赏、行旅、呼渡等人物的活动。全面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突出石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使画面爽朗富丽。水、天、树、石间,用掺粉加赭的色泽渲染。用勾勒画轮廓,也间以没骨法画树干,用皴点画山坡,丰富了青绿山水的表现力。人物活动栩栩如生。充满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境界的向往。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分段图15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第四段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第四段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分段图16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分段图16
《千里江山图》绢本大手卷,青绿设色。画面上江水浩荡,浩渺天际,应是南方水色;而群山起伏,略少平原,危峰高耸,岩断崖,却是北方山景。构图上充分运用“平远”、“高远”、“深远”的结合,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崇山峻岭,岗阜幽壑,飞瀑激流,树丛竹林以及人类的创造:亭台水榭,寺观庄院,舟楫亭桥,村落水碾等等,以及难以计数、各行其是的众人,是那么的繁复而又融洽。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分段图17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分段图18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分段图18
《千里江山图》全卷刻画工细,水面满勾峰头纹,无一笔懈怠。众物皆合比例、透视,布置合理。而山石则以大青绿设色,也就是在勾、皴后,先以赭石铺底,然后上石青石绿,层层叠加。石青石绿是矿物颜料,本来覆盖性就很强,经层层叠加,质感凝重,与整幅画的墨青、墨绿基调浑然一体,鲜艳而不媚俗。虽然不似金碧山水那样勾金线,却依然感觉满幅富丽堂皇,这也就是此图较之前唐的青绿山水更趋成熟之处。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分段图19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分段图20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分段图20
《千里江山图》辗转流传至今已有八九百年,画作历经沧桑,保存有大量的珍贵印迹。为了将国宝继续传承下去,经故宫博物院首次以全卷原作授权,甄选300年老字号“荣宝斋”按照原作1:1高仿的高仿版《千里江山图》珍贵发行。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第五段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第五段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分段图21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分段图21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分段图22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分段图22
王希孟(1096年-1119年),北宋晚期中国画家,据《千里江山图》卷后蔡京题跋,知其18岁时为徽宗画院生徒,山水画创作曾得徽宗亲自指导,在政和三年(1113年)之前,创作了这卷《千里江山图》,此后便无音讯,清人曾推测他完成此画后不久即去世。王希孟工山水,作品罕见,可以称得上中国绘画引史上仅有的以一张画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分段图23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分段图23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分段图24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分段图24
王希孟十多岁入宫中“画学”为生徒,初未甚工,宋徽宗赵佶时系图画院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奉事徽宗左右,但宋徽宗慧眼独具:“其性可教”,于是亲授其法,经赵佶亲授指点笔墨技法,艺精进,画遂超越矩度;1113年4月,王希孟用了半年时间终于绘成名垂千古之鸿篇杰作《千里江山图》卷,时年仅十八岁,此外再没有关于他的记述,不久就早逝。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分段图25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分段图25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细节图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细节图
《千里江山图》的作者王希孟以“咫尺有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和精密的笔法,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画面千山万壑争雄兢秀,江河交错,烟波浩淼,气势十分雄伟壮丽。山间巉岩飞泉,瓦房茅舍,苍松修竹,绿柳红花点缀其间。山与溪水、江湖之间,渔村野渡、水榭长桥,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在运笔上,作者继承了传统青绿山水画法,更趋细腻严谨,点画晕染均能一丝不苟,人物虽小如豆,却形象动态鲜明逼真。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细节图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细节图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完整全卷150000×6004像素超高清大图(局部)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细节图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细节图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细节图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细节图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细节图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细节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