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医方】防风通圣散

 frelwy 2018-02-28
导读防风通圣散出自《宣明论方》,属于表里双解剂,主治表里俱实证。以憎寒壮热无汗,口苦咽干,二便秘涩,舌苔黄腻,脉数为证治要点。



【方歌】

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

甘桔芎归膏滑右,薄荷芩术力偏饶。

表里交攻阳热盛,外疡疮毒总能消。


【组成】

防风 荆芥 连翘 麻黄 薄荷 川芎 当归 白芍(炒) 白术 山栀 大黄(酒蒸) 芒硝(后下)各15g 石膏 黄芩 桔梗各30g 甘草60g 滑石90g

【用法】

为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煎至六分,温服。

现代用法:为粗末,每次9g,加生姜三片,水煎服。或作丸剂,称防风通圣丸,除滑石外,余药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另将滑石粉碎成极细粉包衣,打光,干燥。丸剂口服,一次6g,一日2次。或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量增减。


【功用】

疏风解表,泻热通便。


【主治】

风热壅盛,表里俱实。憎寒壮热,头目昏眩,目赤睛痛,口苦口干,咽喉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稠粘,大便秘结,小便赤涩。并治疮疡肿毒,肠风痔漏,丹斑瘾疹等。


【方解】

本方为解表、清热、攻下三者并用之方,主治外感风邪,内有蕴热,表里皆实之证。由于外感风邪,邪在于表,以致憎寒壮热;风热上攻,故头目昏眩,目赤睛痛,耳鸣鼻塞;内有蕴热,则口苦口干,便秘溲赤;风热上淫,以致咽喉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稠粘。至于疮疡肿毒,肠风痔漏,丹斑瘾疹等,由于风热壅盛所致者,亦可加减运用。方中防风、荆芥、麻黄、薄荷疏风解表,使风邪从汗而解;大黄、芒硝泄热通便,配w伍石膏、黄芩、连翘、桔梗清解肺胃之热;山栀、滑石清热利湿,使里热从二便而解。更以当归、川芎、白芍养血活血,白术健脾燥湿,甘草和中缓急。如此,则汗不伤表,清下而不伤里,从而达到疏风解表,泻热通便之效。王泰林曾谓:“此为表里、气血、三焦通治之剂”;“汗不伤表,下不伤里,名曰通圣,极言其用之效耳”。


本方在临床运用,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权变。如无憎寒症状,可去麻黄;热不甚,可去石膏;便不秘,去硝、黄(即双解散)。



【文献摘录】

方论 吴崑:“风热壅盛,表里三焦皆实者,此方主之。防风、麻黄,解表药也,风热之在皮肤者,得之由汗而泄;荆芥、薄荷,清上药也,风热之在巅顶者,得之由鼻而泄;大黄、芒硝,通利药也,风热之在肠胃者,得之由后而泄;滑石、栀子,水道药也,风热之在决渎者,得之由溺而泄。风淫于膈,肺胃受邪,石膏、桔梗,清肺胃也,而连翘、黄芩,又所以祛诸湿之游火。风之为患,肝木主之,川芎、归、芍,和肝血也,而甘草、白术,又所以和胃气而健脾。刘守真氏长于治火,此方之旨,详且悉哉。”(《医方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