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肥胖、痤疮、感冒、三叉神经痛、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名方-----防风通圣散

 天地人纪 2022-02-11

导读:防风通圣散,出自金·刘河间《黄帝素问宣明论方》。为表里双解剂,具有解表攻里,发汗达表,疏风退热之功效。主治表里俱实证。以憎寒壮热无汗,口苦咽干,二便秘涩,舌苔黄腻,脉数。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头面部疖肿、急性结膜炎、高血压、肥胖症、习惯性便秘、痔疮等,属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者。

方歌      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饶,表里交攻阳热盛,外科疡毒总能消

组成     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各半两,石膏、黄芩、桔梗各一两、滑石三两、甘草二两、荆芥、白术、栀子各二钱半。

用法     上为末,每服四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煎至六分,去渣温服,不拘时候,每日三次。病甚者,5-7钱至1两;极甚者,可下之,多服2两或3两,得利后,却当服3-5钱,以意加减。病愈,更宜常服,则无所损,不能再作。现代用法:水煎温服,各药按比例酌减。

功效     疏风解表,清热通便

主治     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证,症见憎寒壮热,头目昏眩,目赤晴痛,口苦而干,咽喉不利,胸膈痞满,咳呕喘满,涕唾黏稠,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舌苔黄腻,脉数有力。亦治疮疡肿毒,肠风痔漏,鼻赤瘾疹等。

方解

      本方所治之证乃由外感风邪,内有蕴热,表里皆实所致。外感风邪,邪正交争于表,故憎寒壮热无汗;风热上攻,以致头目昏眩,目赤睛痛;内有蕴热,故口苦舌干,咽喉不利,涕唾稠粘,便秘溲赤。至于疮疡肿毒,肠风痔漏,鼻赤瘾疹等证,亦属风热壅盛所致。治宜疏风解表,通里清热。

      方中麻黄、荆芥、防风、薄荷疏风解表,使外感风邪从汗而解;大黄、芒硝泻热通便,滑石、栀子清热利湿,使里热从二便分消。配伍石膏、黄芩、连翘、桔梗清热泻火解毒,以清肺胃之热。如此则上下分消,表里并治。火热之邪,灼血耗气,汗下并用,亦易伤正,故用当归、白芍、川芎养血和血;白术、甘草益气和中,其中大量甘草甘以缓之,又能调和诸药。合而成方,汗下清利四法俱备,上中下三焦并治。正如《王旭高医书六种·退思集类方歌注》所说:“此为表里、气血、三焦通治之剂”,“汗不伤表,下不伤里,名曰通圣,极言其用之效耳”。

      从方药组成来看,大概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以麻黄荆芥防风薄荷叶为代表的解表,一类是以调胃承气、凉膈散、六一散为代表的清热泻火,还有一类是以当归川芎芍药白术为代表的调和气血。

      清解阳明内热的药物里边包含有凉膈散,在凉膈散的基础上又加了六一散、石膏、桔梗,凉膈散在后世的应用也是非常的广的,再加入六一散增大了清热的力度,同时给邪以出路,滑石、甘草是热从小便而出,大黄、芒硝、甘草,热从大肠而出,在方中不仅有苦寒有辛寒,而且更有透散的作用,使邪热从大肠、小肠而走的作用,来清解阳明内热。需要注意,凉膈散的临床应用,即使没有大便秘结,只要有阳明里实热,即可应用,体现了攻下阳明腑实的或者是以泻代清的治疗思路。

      方中包含有川芎、当归、芍药和白术,可以认为是当归芍药散中的一部分,是一个益气调和气血的方药组成。根据有是证用是方,方从法出,法随证立,以方来测证的原则来看,必然防风通圣散适用的是外有寒邪,然后内有郁热,同时呢,还有一定的气血不调的表现,因为如果没有虚证就没有必要用当归、川芎、芍药、白术这样的调和气血的药物,用了这些药必然说明他有虚证。

      本方适用的是表里合病,以太阳阳明太阴合病为主,其中当然是以阳明实热为重的时候,我们可以考虑用防风通圣散,正像方歌里边儿所说的:表里交攻阳热盛,外科疡毒总能消。

     民间有俗话:“有病没病,防风通圣。”防风通圣散问世九百年来,古今医家和民间百姓已习将其作为春季“防疫”与四季“脱敏”药服用,疗效极佳。

      刘河间力倡火热致病说,善用寒凉,后世医家素有“外感宗仲景,热病宗河间”的说法。防风通圣散也是刘河间的代表方之一,《医宗金鉴》对本方评价是“刘守真长于治火,此方之旨详且悉哉!”

      通过方药组成,以方测证,能够看出本方整体来说是以清泻阳明里实热证为主的,兼有解表、调和气血的作用,因此防风通圣散适用于六经辨证体系下的太阳阳明太阴合病。正如《医宗金鉴》对本方的评价是治疗风热壅盛,表里三焦皆实热者,此方主之。

       这个方子跟大青龙汤是有些类似的,刘河间将防风通圣散和益元散,各一半,合在一起就是双解散。在防风通圣散当中的以清解阳明实热的力量为重,同时解表,兼以调和气血,所以它是一个表里合病,太阳阳明太阴合病而以阳明热为重。

       本方以恶寒发热、头痛口苦、咽喉不利、尿赤便秘为辨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流感、急性扁桃体炎、大叶性肺炎、顽固性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肥胖症、斑秃、荨麻疹、扁平疣、顽固性湿疹、酒渣鼻、粉刺、急性盆腔炎、产后中风、食物中毒、食物过敏、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多发性疖肿等。

加减用药

      若涎嗽者,加半夏;无憎寒者,去麻黄;内热不盛,去石膏;无便秘者,去黄、硝;头痛剧烈,面红目赤,口渴口臭,加菊花、牛蒡子,可去归、芎、术、芍;荨麻疹,加白鲜皮、蝉蜕;体质壮实,去当归、芍药、白术等。

禁忌     本方汗、下之力峻猛,有损胎气,虚人及孕妇慎用。若时毒饥馑之后胃气亏损者,须当审察,非大满大实不用。荆芥、麻黄、防风疏风解表,使在皮肤的风热之邪得汗而泄,但麻黄量不宜太大,少用即可。

同名方

     《世医得效方》防风通圣散,即本方去芒硝,加牛膝、人参、半夏组成。功能与本方基本相同,其泻下之力较弱,增加了补气,化痰之功。主治一切风热,头目昏痛,肢体烦疼,咳嗽喘满,涕唾黏稠,口苦咽干,肠胃结燥。

附方

祛风至宝丹(《医方集解》)本方加人参、熟地、黄边、黄柏、羌活、独活、细辛、天麻、全蝎构成。功能清热泻下,祛风通络,益气养血。主治风中经络脏腑,口眼?斜,手足不遂,或突然仆倒,神识不清。 

双解教(《宣明论方》)由防风通圣散、益元散、盐豆豉、葱白、生姜构成。功能泻热通便利湿,祛风解表清暑。主治外感风邪,头痛身疼,恶寒发热,咯痰气急,咽痛咳嗽;暑温,胸闷纳呆,尿少,口苦口干;大饥大饱、劳役所伤、脘腹胀闷、大便秘结,头目昏眩,目赤睛痛,汗多口渴,身热心烦,尿赤不畅,呕恶不舒;小儿痔疹,透发不快,有汗或无汗,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疮疡肿毒,肠风痔漏,丹斑瘾疹等。 

双解通圣散(《医宗金鉴》)本方去大黄、芒硝构成。功能祛风清热,泻火解毒。主治阳明胃经氏火凝结,致患唇风,多生下唇,初起发痒,色红作肿,日久破裂流水,痛如火燎,又似无皮,如风盛,则唇不时明瞤动。

医案精选

患者,女,30岁,头皮瘙痒六年,而且头皮总是有米粒状小疹,口服抗过敏西药,时轻时重,反复不愈,伴大便干,舌淡红,苔薄黄。处方防风通圣散。

组成:防风6克 川芎6克 当归9克 白芍9克 酒大黄5克 薄荷6克 炙麻黄6克 连翘9克 芒硝6克 生石膏12克 黄芩10克 桔梗10克  滑石10克   荆芥3克 生白术5克  栀子5克    7付,水煎服。忌鱼虾及辛辣。

二诊,头皮瘙痒减轻,大便正常,效不更方,续服二十一天,治愈。随访未再复发。

痤疮案

李某,女,33岁,某餐馆老板。2013年11初诊。

患者体形肥胖,面白而红有油光。半年来面部出现片状痤疮,红大如豆粒,顶有白脓,后背亦有,痒而微痛;食欲旺盛,爱食鱼肉,脾气暴躁,大便秘结。曾用清热解毒之药但未见效果,又用各种化妆品力图改变,不仅无效且有加重之势。

舌苔厚腻,脉象滑数有力。

处方:麻黄10g,大黄15g,防风10g,连翘30g,栀子10g,薄荷10g,芒硝15g,黄芩20g,石膏30g,川芎10g,当归12g,白芍30g,白术10g,荆芥10g,桔梗10g,滑石20g,生姜3g,甘草6g。7剂,水煎服。

二诊:痤疮明显减少,白脓已无,大便爽快。原方再进10剂。

随访:痤疮已不明显,大便每天1次,体重较前有所减轻。

按:痤疮患者临床分型复杂,患者体形壮实肥胖,精力旺盛,面红有光,食欲好,以肉食为主,大便秘结,痤疮红大有白脓,舌苔厚腻,脉象滑数。据此判断为防风通圣散证,有的放矢,其效彰矣!。

注      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如照方抄录服药,后果自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