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芙蓉 五代十国时,四川先后建立了前蜀、后蜀, 但青史留名,广为传诵的不是皇帝,也不是文臣武将,而是花蕊夫人。 成都也因花蕊夫人而得名“芙蓉城”。 所谓“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足可供人联想。

成都历史上有3位女人封号均为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得名于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的妃子成都人徐氏, 宫号为花蕊夫人,后封顺圣太后。当时她们两姐妹都得到王建的宠爱。

花蕊夫人 更为著名的花蕊夫人,是后蜀后主孟昶的费贵妃。 出生于青城山,也号花蕊夫人。 世传《花蕊夫人宫词》100多篇, 现存花蕊夫人《宫词》百首多写蜀都宣华苑帝后、妃嫔和宫女的生活琐事, 尤其是诗中提及中元节皇上生日、龙跃池扩建、重光殿改名等, 均与史载王衍时事相合。

如前所述,唐朝前期成都虽有“扬一益二”之称, 但未扩建城郭,到晚唐高骈为西川节度史时,为军事需要, 于僖宗乾符三年(876年)在大城之外,开始用砖修筑起周25里的“罗城”, 意为“围成一圈的城”,前蜀改建部分子城作为宫城。 公元927年,西川节度副使孟知祥想割据四川, 在罗城外,“发民丁12万修成都城”,城周长42里,高一丈七尺, 墙基宽二丈二尺,共有9道城门。 又因打仗需要大量的粮食和肉食,粮食充足而肉食不易征集, 增筑了一座羊马城用来饲养牛羊马匹。 至此,成都形成府城、罗城、羊马城三城并立相连的格局, 成都城外围城垣总周长超过60里。

公元934年,后蜀皇帝孟知祥不久后病死,由第三子孟昶继位。 孟昶是个风流才子,迷恋声色,据说连溺器都是金银制成。 由于花蕊夫人最爱牡丹花和红桅子花,孟昶曾命官民大量种植牡丹, 并说:洛阳牡丹甲天下,今后必使成都牡丹甲洛阳。

某次,谄媚的道士申天师献来花种,开花绮色斑红,其瓣六出,清香袭人, 人们纷纷仿效,也就是芙蓉花。 孟昶立即爱上了芙蓉,发动民间广泛种植,每当芙蓉盛开, 沿城42里范围,都如铺上了一层灿烂锦绣,城头巷尾,上下相照,蔚为大观。 “芙蓉城”因此而得名,简称“蓉城”。

准确地说,孟昶种植的是木芙蓉。 木芙蓉花大色艳,花色一日数变,傍晚时变为紫红色,越开越艳。 由于木芙蓉“一日间凡三色”,它又叫“三醉芙蓉”, 白居易《长恨歌》中便有“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的名句。 唐代时期,木芙蓉深受人们喜爱,在后宫庭院中广为栽培。

古代城墙虽然不能像四平八稳的亭台楼阁,成为园林的典型建筑, 但它本身是属于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类型。 数十里的“羊马城”宛如一个硕大的花台, 以承载芙蓉花的方式,形成的城市景观效果,的确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宋太祖乾德三年,后蜀皇帝孟昶一行被北宋的官差押解,赶赴宋朝都城汴梁。 他们乘着官船,从岷江水道顺流而下。 听见山林中传来杜宇声声:“行不得也,哥哥!” “行不得也,哥哥!”则成为了芙蓉的绝唱。
这个浪漫但真实的史实,
不但成为成都别称当中的一种,而且也是最富诗意的命名。 这在历代诗人笔下,已经得到了持续证明。 至今遍布在城市周边的大量芙蓉花,似乎在向路人述说那风花雪月的往事…… THE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