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丫头讲诗史】第四辑·三国诗

 江山携手 2018-02-28


开场白

师友们好!今天要给大家讲述三国时期的诗史。开讲前丫头唏嘘一叹。从先秦的诗言志到三国的建安风骨,竹林精神,从源头看起,让我们吸收的皆是满满的诗之正能量。敦厚温柔,自然古朴。如果说如今诗坛楚魄难招,那么建安风骨是否丝丝犹存呢?这个问题丫头将放在讲座最后一课,从分析当今诗坛的诗词作品来解窥。切入三国,从曹孟德的悲凉,曹子建的高迈,阮籍的忧思,嵇康的清隽,这些诗人继承着《诗经》及汉乐府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真实的描写汉末的大动乱、大分裂,对民生疾苦的担忧关切的同时尽情抒发一己欲在天下建立伟业的雄心壮志。他们风清骨骏,爽朗刚健的诗风为诗史上刻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深深的影响着后世的诗词儿女。丫头喜欢三国,三国里有英雄、有美人、有仁义、有胆略、有柔情万种,有经天纬地之才,有神鬼莫测之功,有催人泪下的故事,有生死不离的传奇,更有笑傲江湖、儒雅风流的周郎、有建安风骨,竹林七贤,有成败与生死。人若无情便亡,诗若无情便死,三国这些真性情的诗人,又如何于我手写我心性的呢,丫头带您一起去看个究竟。

一、导论

三国差不多历经半个世纪之久,上承东汉下启西晋。时间从220年-280年。我们上期讲了汉乐府,西汉历经210年,东汉历经195年,我先整体的按照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规律来把时间表归纳一下。

1合(夏、商、西周)约471年+约500年+约275年,约1246年

分(东周两段(春秋,战国)约515年

------《诗经》《楚辞》

2合(秦,西汉,东汉)14年+210年+195年,约414年

分(魏、蜀、吴)约60年

3合(西晋,东晋)约155年

分(南朝,北朝)(420年~589年)约169年

4合(隋、唐)约37年+289年,约326年

分(五代十国)约53年

5合(宋元明清)319年+97年+276年+275年,约951年

按上面大致时间为标向,我们继续看三国。我们知道乱世出英雄,中华儿女人才辈出。丫头讲三国前,先简述一下东汉末年形势。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彼此混战,外戚和宦官冲突,十常侍横行朝野---继而爆发黄巾起义(失败);配合官军镇压起义的,其中著名的有袁绍、袁术、公孙瓒、曹操、孙坚、刘备等各地豪强地主。189年,外戚何进和十常侍张让,赵忠等冲突中,董卓乘机窃权(干了废少帝,立献帝,杀太后,掘坟墓等等坏事后,成为众矢之的被诛杀)此后州牧太守等各自为谋,互相攻伐。大致布局如下:

一路东北部的曹操,公孙度,刘虞

二路东南部的孙策,陶谦,袁术

三路西南部的刘焉,张鲁

四路西北部的马腾,韩遂

五路中部的袁绍,刘表

这些先后被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所灭,但两块硬骨头没啃下,一是东南部的孙权,一是西南部的刘备。208年,孙刘联合破操于赤壁,从此北方的曹操无能过长江,天下大势三分。没持续多久,由于刘备,诸葛亮,陆逊,孙权后,吴蜀缺少一流的人才,先后被灭。魏国多人才啊,曹爽被诛杀后,国政归司马家族,司马懿之后其子师、昭先后执政,《汉晋春秋》里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出于此时。司马昭是魏臣,继其父及其兄之后,继续发展司马家族势力权倾朝野,其篡位野心人尽皆知。其党羽曾刺死魏帝曹髦(mao)。其子司马炎后来篡魏自立,国号晋。

东汉末年到晋统一,这数十年的时间分为两个段落,一是建安,黄初间(以曹操父子为中轴的一些文人,过的是安闲附庸生活),一是正始,嘉平间(正始名士何晏,竹林七贤嵇康、阮籍等,这时他们的生活以药,酒,诗相慰)这一时期的大诗人中,曹植最是脱颖而出,但是和坐立巅峰的第一流大诗人屈平,杜甫比,是不如的,但是和二三流的诗人比,绝不愧色。后面我们细讲。

二、五言诗

讲到中代诗史,我们先讲五言诗的起源。早在第一节我们讲《诗经》中早就有五言的句子,如《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 秦始皇时期的民歌《长城谣》:“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也使用五言。西汉流行的歌辞,如戚夫人所唱的,李延年所唱的,都夹有五言。在上节课的汉乐府中,我们把汉乐府划为三组,第一组贵族特制乐府,由于年代久远,五言的成分几乎没有。第二组外国输入的乐府,就杂有五言诗句了,比如《铙歌十八曲》之一的《上陵》:上陵何美美,下津风以寒。问客从何来?言从水中央。桂树为君船,青丝为君笮。木兰为君櫂,黄金错其间。除此还有《站城南》《君马黄》等乐府中杂有。乐府第三组东汉时期的作品中,比如: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三》中的《鸡鸣》: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荡子何所之?天下方太平。刑法非有贷,柔协正乱名。黄金为君门,璧玉为轩堂。上有双樽酒,作使邯郸倡。刘王碧青甓,后出郭门王。其他比如《清商曲》中的《饮马行》,《杂曲》中的《冉冉孤生竹行》中杂有,等等很多。五言诗作为一种独立的诗体,在东汉末年趋于成熟。汉魏六朝时期的诗作,以五言为主。

东汉钟嵘在《诗品序》中所说: “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 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至建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已“居文词之要”(钟嵘《诗品》),成为最盛行的诗体,出现了大批名作。按陆侃如先生的书中,代表五言诗起源时期的作五言诗的诗人可考者如下:

1、应亨(公元60年左右)《赠四王冠诗》并序

2、班固(61岁)《咏史》

3、蔡邕(60岁)《翠鸟》

4、秦嘉(160年左右)《赠妇诗》

5、郦炎(28岁)

6、赵壹(180年左右)《疾邪歌》

7、高彪(约44岁)

8、蔡琰,女(200年左右)

对于应亨的《赠四王冠诗》并序,被认为是最早的五言诗。 “冠”诗最早见于唐徐坚等着《初学记》卷第十四“礼部下冠六”: 后汉应亨赌四王冠诗并序永平四年,外弟王承系兄弟四人并冠,贻之诗日:济济四令弟,妙年践二九。令月惟吉日,成服加元首。人成饰其容,鲜能离尘垢。虽无兑株醉,杯礁传旨洒。后来我在《文学遗产》2008年02、03期中看到说:《文学遗产》1989年第2期发表周子来《应亨〈赠四王冠诗〉不是最早的五言诗》,但仍有不少人沿误不改。尤其是,这一错误写进了发行量近二十万册之巨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该教材且将应亨诗序中的“外弟”误释为“妻弟”(第165页)。作者的《应亨集》五代以后已不见收录,仅此孤篇至今尚被学者们一再称引,流传久远,因为它被误认为是作于后汉的通篇五言的五言诗,实际上,自东汉至晋,以“永平”为年号者有二:1、东汉明帝永严一至十八年,2、晋惠帝以“永平”为年号不足一年。山于序文“永平四年”字有,讹误,《初学记》著者误把“永平”当作东汉第二个。所以丫头这里暂且不论。

其次班固的《咏史》,咏叹缇萦救父的故事。班固九岁能文,九流百家无所不窥。

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太苍令有罪,就逮长安城。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上书诣北阙,阙下歌鸡鸣。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缇萦救父的本事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刘向《列女传》等典籍。班固乃史家之巨擘,作诗则非其所长。但在诗歌史上,人们总要提到他,因为他在两方面都开了风气之先:一是文人写作五言诗,班固乃东汉少数先驱者之一;二是诗有“咏史”之作,班固又堪称千古之第一人。在这两方面奠定他诗歌史上地位的,正是这首五言体《咏史诗》。这首诗正是开了“借咏史事以抒己怀”的“咏史体”之先河。钟嵘《诗品》称其“有感叹之词”。

再看蔡邕的《翠鸟》:

庭陬有若榴,绿叶含丹荣。翠鸟时来集,振翼修容形④。回顾生碧色,动摇扬缥青。幸脱虞人机,得亲君子庭。驯心托君素,雌雄保百龄。

蔡邕在董卓任司空时,他做尚书侍中,后王允收付廷尉治罪,死狱中。此诗应是蔡邕到吴会后所写,反映了他遭遇迫害,幸脱罗网的心情。

与蔡邕同时的秦嘉,《后汉书》无传,据陆侃如先生书中秦嘉应该是年轻就卒,子女或都非亲生。其妻也能诗,《诗品》说:夫妻事既可伤,文亦凄怨。

《赠妇诗 》

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

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晚。

念当奉时役,去尔日遥远。

遣车迎子还,空往复空返。

省书情凄怆,临食不能饭。

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

长夜不能眠,伏枕独展转。

忧来如循环,匪席不可卷。

此诗以“”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诗以感喟生命短暂、处世多艰开首,正是东汉后期诗作的典型口吻。

郦炎,有文采,解音律,母病忧患疯病,死牢狱中,当时他发病的时候,他妻子正在分娩,受惊吓而死。后妻家诉讼于官府,郦炎因而被捕入狱。在《后汉书·郦炎传》收录其《见志诗》二篇,抒发胸怀大志而遭时不遇感慨,传达出他遭受压抑的不平心境。

大道夷且长。窘路狭且促。脩翼无卑栖。远趾不步局。舒吾陵霄羽。奋此千里足。超迈绝尘驱。倏忽谁能逐。贤愚岂常类。禀性在清浊。富贵有人籍。贫贱无人录。通塞苟由己。志士不相卜。陈平敖里社。韩信钓河曲。终居天下宰。食此万钟禄。德音流千载。功名重山岳。

蔡琰,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字文姬,又字昭姬。蔡琰同时擅长文学、音乐、书法。《隋书·经籍志》著录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已经失传。现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愤诗》二首和《胡笳十八拍》。她第一任丈夫卫仲道,第二任丈夫匈奴人左贤王,生两子;第三任丈夫董祀。她丈夫祀为屯田都尉,法当死,她蓬头徒行,叩头请曹操赦免。操因请她抄录家中藏书,她能把记忆的四百多篇写下来,真乃奇女子也。后感离乱,写成两章诗。

蔡琰和秦嘉的作品有不朽的价值,值得玩味。《悲愤诗》比较长,择一小段:

【其一】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西汉相传有很多五言古诗,比如《西北有高楼》《庭前有奇树》《携手上河梁》《明月何皎皎》《红尘蔽天地》《烛烛晨明月》等五十五首。按陆侃如先生的考证,这些诗都不能代表早期的五言诗,大家知道就行。

三、建安诗人

三世纪初,即公元196到219年,汉献帝的年号为建安。曹操在他的幕中会集了众多将才和文士。这个时期中,我们先讲“建安七子”。

七子之称,见曹丕《典论》中的《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广陵陈琳,山阳王粲,北海徐干,陈留阮瑀,汝南应玚,东平的刘桢: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驰骋骐骥(ji)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这七子除去孔融以外的六人,曹丕在写给吴质的书简中,对他们的文学作品给以过评价,之后曹植在写给杨修的书简中也论及“今世作者”,也举其中五人,他们是王粲、陈琳徐干(gan)、刘桢、应玚(yang)。这七子在当时的文人中是第一流的人物。

*孔融(56岁),是孔子的二十世孙。李膺曾许为伟器,其兄褒以事系狱,融与兄争死,可见他至性过人。后忤董卓,董卓把他派往山东北部的北海国任地方长官,他的别名孔北海,据此。他嘲曹操,深为操所忌惮,最后被曹操所杀。他对董,曹的态度,表示出了他的风骨。其《杂诗》两首,可观。孔融被杀的那年,曹丕二十二岁,曹植十七岁。曹丕晚年倾倒孔融的文章,把他和前代的扬雄,班固,放在同样地位,还悬赏天下,求其遗稿。

*在孔融逝后四年,阮瑀去世,阮瑀少受学与蔡邕,存诗十二首。比如《驾出北郭门行》。

*公元217年,诗史上损失最多的一年,在曹丕与吴质书中说:“昔年疾役,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其中生年可考的只有徐干48岁,存诗九首,其中《室思》六首最重要。写的是别离后女思男之词。抄句如下:

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词:......自君之出矣,明镜暗无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其三)

自君之出矣等四句,历来拟者极多,究竟画虎画猫,赏者自鉴。

徐干的第二首:君去日已远,郁结令人老。人生一世间,忽如暮春草。与《古诗十九首》中“相去日已远”“思君令人老” “人生寄一世” “忽如远行客”近似,谁抄谁的,谁又能知道呢。

*陈琳(约58岁),存诗四首其《饮马长城窟行》中的“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以及“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柱”开唐人讽谕先声。

*应玚(约48岁),祖父与伯父俱以著述名世,为汉儒者。存诗九首。

*刘桢(约48岁),七子中,他是第一个以诗见称的。曹丕与吴质书说:公干有逸气,但未道耳。至其五言诗,绝妙当时。(《魏志》注引《魏略》)《诗品》也说:其源出于古诗,仗气爱奇,动多振绝,真骨凌霜,高风跨俗。但气过其文,雕润恨少。然自陈思以下,桢称独步。他的《赠五官中郎将四首》其三录于下:

秋日多悲怀,感慨以长叹。终夜不遑寐,叙意于濡翰。明灯曜闺中,清风凄已寒。白露涂前庭,应门重其关。四节相推斥,岁月忽欲殚。壮士远出征,戎事将独难。涕泣洒衣裳,能不怀所欢。

刘桢别的诗句中,比如“磷磷水中石”“万舞在中堂”“安得肃肃羽”等受《诗经》影响明显。

*王粲(41岁)祖上为汉三公,父为大将军何进长史。长于算学,长于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存诗二十六首。七子中,受《诗经》影响最深的,除上面讲的刘桢外,就是王粲了。如他的《太庙颂》《赠士孙文始》等仿《二雅》。《七哀诗》的“西京乱无象”一首是其名作,“未知身死处”极尽悲痛。

纵观七子,以刘桢,王粲的作品为最佳,这七子辅助曹植造成了诗史上一个特殊时代。除过七子,曹史一门,人才辈出。最著者当推为“三祖陈王”。“三祖”二字乃是文学史上的习语,王僧虔曾在(《乐府诗集》引)中说:魏氏三祖风流可怀。

下面我们讲三曹。

*曹操(66岁)字孟德,小字阿瞒。读书手不释卷,真真爱读书之人那。在魏诗学,能存两汉之馀音者,曹氏一人而已。据裴松之《魏志》注引《魏武故事》中记载了少机警,有权术的曹操怎么逐渐平定四方群雄而造成他一人专政的局面。213年,进位魏公。216年,进爵魏王,为其子称帝立下基础。存诗二十三首,其中《塘上行》作者未定。其诗全部为乐府,皆可被之管弦,应非是虚语。我们在之前课程中学过,两汉是乐府的时代,因为就诗论诗,只有乐府可以代表两汉。不过两汉时期的文人所努力的却在辞赋而不在乐府。关于诗,辞赋的区别,待会课程后面简单讲述。

曹操的乐府大概可分两个时期,第一时期是模拟古乐府的,比如《气出唱》:东到蓬莱山,上至天之门。玉阙下,引见得入。赤松相对,四面顾望,视正焜煌。开王心正兴。

第二时期借助乐府说自家话的。他作的政治诗,有《小雅》般的缠绵悱恻,《楚骚》般的沉痛。曹操喜欢直接引经文,导致其政治诗读来有些许拙劣之感。例如他的《短歌行》《对酒》等篇中直接引用《左传》《孟子》的成文,几失诗的意味。曹操最成功的莫过他的抒情诗,比如《步出夏门行》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里描写景的句子,当属建安此类诗一流,心怀扩大,细腻其间,刚柔并济,沉痛有余。在曹操的《短歌行》中直用《鹿鸣》句而全篇风格自殊,他的五言也脱汉乐府的束缚自著新辞。

附录曹操《短歌行》如下: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日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bu),天下归心。

*曹丕,在《魏志》中说:“好文学,以著述为务”“所著《典论》、诗赋,盖百余篇”。存诗四十四首,半为乐府,半为徒诗。徒诗就是不入乐的诗。有模仿《诗经》的比如《短歌行》,《善哉行》;有模仿汉乐府的,比如《临高台》,《艳歌何尝行》。他的《燕歌行》,是一篇比较早的七言诗,感情真挚,音节和谐。他七言犹工。七言始于《楚辞 大招》,汉刘向辈,都未能成体,柏梁联句疑其伪托。《诗品》中说其诗:“率皆鄙质如偶语,惟《西北有浮云》十余首,殊美瞻可玩,始见其工矣”。附录如下: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魏晋人多作“杂诗”,这些诗词多是诗人真心情感的流露。如曹植的《高台多悲风》;王赞的《朔风动秋草》等。

曹氏兄弟都喜欢用“愿为......”句式,比如曹丕的:“愿为双黄鹄,比翼戏清池”“愿为晨风鸟,双飞翔北林”;比如曹植的:“愿为西南风”“愿为比翼鸟”“愿为南流景”等句。前有张衡的“愿为罗裘帱(chou)”到后来此句式很多人学用。

曹丕之子曹叡(rui),存诗十一首,全是乐府,《诗品》评“叡不如丕”,仁者见仁。他的四言诗如《步出夏门行》“丹霞蔽日,彩虹带天,弱水潺潺,落叶翩翩,孤禽失群,悲鸣其间”,他作四言诗不模拟《诗经》,这一时期不过三人而已。

曹植待会我们细讲。除了三祖、七子外,其他的建安诗人,有诗传世的有繁钦,缪袭,左延年等人,时间关系就不详述,大家知道就行。

我们现在好好讲讲曹植(41岁),曹操第三子,与丕同母。丕即帝位,贬为安乡侯。明帝时,终封于陈。怀才见嫉,郁郁终身。天资聪敏,冠绝其伦,与建安诸子以诗文相角逐,莫能相抗,史称建安之杰。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中国的诗神。六世纪初的批评家,钟嵘评论:“呜呼!陈思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可见对其评价之高。诗史山峰中,曹植再起一峰,诗神宝座一直当仁不让,历经六朝直到唐代,我们到那里再讲。其诗以情为主,才为用,铺以藻丽,极致婉转纡徐之美。其情词深恻,不堪卒读。六朝华缛之风,实启其端。在《文选》注引《记》中说:

魏东阿(e)王汉末求甄逸女既不遂,太祖回与五官中郎将。植殊不平,昼思夜想,废寝忘食。

甄逸女即袁熙妻,公元204年归曹丕,那时曹丕十八岁,甄夫人二十三岁,曹植才十三岁。这君可真是早熟啊,他爹曹操把甄逸女给大儿子,按年龄先后也不算偏心,小儿子大不高兴。《记》的下文说,甄逸女死后,丕以其枕与植,植见而泣下,于是她的灵魂便来与植相会于洛水上。植遂作了《感甄赋》,后曹叡改为《洛神赋》,此说究竟可信否,待证。不过《洛神赋》作于她死后一年。可见曹植乃真正多情之人啊。曹植的作品,编集很早。他死后约六七年,诏令“撰录植前后所着赋颂诗录杂论,凡百余篇,副藏内外”,现在他的全集暂未考证,他的徒诗的年代大都可考,他的乐府则大半年代难考。他的说理诗,大都关于治乱兴亡,君臣之道。比如《豫章行》、《惟汉行》。他的模拟汉乐府的几乎全是游仙诗,比如《升天行》,《仙人篇》,《飞龙篇》等等。他描写英雄美人的诗作,比如《妾薄命》《白马篇》,其中词采真真“如和璧随珠,稀世之宝,异采陆离”。曹植诗中颂诗最少,但不同的是他的颂诗中多抒情和说理的成分,究竟不同于时人。读曹植的诗多读他的抒情和描写的几篇。读过他的诗大家便可知道,他几乎是最初的署名的抒情诗人。中国最古老的抒情诗在《诗经》中,但多是民谣,他的抒情诗赋予了诗中新的价值,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些诗中具有优异的个性和热情。推荐读《野田黄雀行》《白马篇》。

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四,正始诗人

魏明帝卒后,废帝即位,年号正始。在历史上,正始和建安同样光荣。那是一个出名士的时代,这个时代出了很多令人爱慕的人物。有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这群诗人中,以阮籍和嵇康比较为重。

阮籍(54岁)是一个以行为的强烈而闻名的人。河南人,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立,任性不羁,喜怒不行与色。关门看书,几个月不见他影子。若出门游玩,也是忘了回家的人。他喜酒善琴。从《竹林七贤论》中我们可知他的家族世代富裕。虽然他是豪族子弟,但他的行为一直很强烈。首先他对世俗的蔑视,《晋书 阮籍传》说“能为青白眼”,清人胡承珙(gong)说他“用白眼去看他不喜欢的人”。讲讲他的三件事情。

其一在《晋书》四十九中说:籍嫂尝归宁,籍相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辈设?”

其二,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

其三,兵家有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

从这三件事情,可看出他的性格。他一天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道: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又登武劳山,望京邑而叹。从两叹中可见,他不能忘情世事。他饮酒中,曾两次吐血数升,他时常以酒消愁。母丧中,吊客来者,他大都作白眼,散发箕踞,直视不哭。惟嵇康来,则作青眼。《红楼梦》中的男主角贾宝玉,身上就能看到阮籍的影子。

阮籍存诗八十余首。他是以八十二首五言的《咏怀诗》著称。另有四言《咏怀》十三首,今存三首。他的咏怀诗,无尽的忧思,忧思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的无常。比如“如何金石交,一旦更离伤”忧思友谊的无常;“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忧思生命的无常;“黄金百镒尽,资用常苦多”忧思富贵的无常;“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忧思名誉的无常,等等。阮籍生年,幼年看汉魏交替,暮年看魏晋交替,中间吴蜀兴亡,怎么能不让这真痴人感慨。阮籍的行为,是洁癖的精神对当时混乱污浊世界的排斥和反抗。另一方面,他的生活态度和他的深为熟悉和喜好的老庄思想密不可分。他作为自由人的行为,并不是人人可以做到的,只有像他一样对自我精神的健康有充分自信的人物才能如愿。建议师友们熟读八十二首《咏怀诗》,感一代名士之风骨和腔调。这些咏怀诗在五言诗的历史上,甚至在中国诗歌的历史上,都有着最为重要的意义。诗歌山峰,阮籍又起一峰,傲然蔑视,散发独吟。择其咏怀八十二首之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下面再说一下被阮籍青眼相看的嵇康。嵇康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嵇康(40岁),早孤,有奇才,美词气,学不师受,博览无所不见。常常弹琴咏诗,自足于怀,好言庄老,尚奇任侠,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隐居不仕,屡拒为官。因得罪钟会,遭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时年四十岁。孙登常谓之曰:“子才多识寡,难乎免于今之世也”。掌权的大将军司马昭欲礼聘他为幕府属官,他跑到河东郡躲避征辟。司隶校尉钟会盛礼前去拜访,遭到他的冷遇。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离开选官(尚书吏部郎)之职时,举荐嵇康代替自己。嵇康作《与山巨源绝交书》,列出自己有“七不堪”、“二不可”,坚决拒绝出仕。在嵇康临刑前,神色不变,如同平常一般。他看了看太阳的影子,知道离行刑尚有一段时间,便向兄长嵇喜要来平时爱用的琴,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嵇康把琴放下,并慨然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 《广陵散》据《晋书》记载,此曲乃嵇康游玩洛西时,为一古人所赠。嵇康任性放纵,“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养,不能沐也”;鄙视权贵,隐于竹林,《文士传》里说嵇康“性绝巧,能锻铁”。 《晋书·嵇康传》写道:“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

嵇康存诗五十三首,其中乐府七首,十六首徒诗。四言诗有二十五首,是嵇康作品中最重要的。嵇康诗有受《诗经》、《楚辞》影响,但整体诗风清峻,四言别致,风格独特。择其《幽愤诗》部分录于下:

嗟余薄祜,少遭不造。哀茕靡识,越在襁褓。母兄鞠育,有慈无威。恃爱肆姐,不训不师。爰及冠带,冯宠自放。抗心希古,任其所尚。托好老庄,贱物贵身。志在守朴,养素全真。曰余不敏,好善闇人。子玉之败,屡增惟尘。大人含弘,藏垢怀耻。民之多僻,政不由己。惟此褊心,显明臧否。感悟思愆,怛若创痏。欲寡其过,谤议沸腾。性不伤物,频致怨憎。昔惭柳惠,今愧孙登。内负宿心,外恧良朋。仰慕严郑,乐道闲居。与世无营,神气晏如。

按陆侃如先生书中,阮籍,嵇康外,正始便没有诗人了。但有作品流于今天的几位,如何晏有《鸿鹄比翼游》等诗,刘伶的《北芒客舍诗》等诗,嵇喜的《答嵇康》,阮侃的五言诗《答嵇康》等等,不再细讲。

五、总结

魏诗上束两汉下开六朝,魏武以雄壮出之,《短歌》犹存慷慨,真士之音。四言在魏已是末运,五言如日初升。曹操创大业,文武兼顾,励天下士,倡一时文风。

曹操:孟德乐府犹存两汉余音,情之所至,辄为激楚之音,所谓沈雄竣爽,时露霸气者也。

曹丕:子桓七言诸篇为后世七言之祖,开唐体七言之滥觞。

曹植:子建诸篇开六朝华丽之端,点翰墨于有意无意间,诗尽奇美。

阮籍:咏怀诸篇,寄托深远,与国风同流

最后简单的回答一下上期课后师友们提出的问题。关于诗,赋和辞赋的关系区别问题。

诗、赋,是不同的文学形式,不同的文体,赋是由楚辞衍化出来的。晋陆机在《文赋》里曾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诗以抒发情感为重,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而且,赋大多使用骈句。战国后期荀卿《赋篇》,最早以“赋”名篇,“赋”开始被用作文体的名称。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文体。在两者之间,赋又更近于诗体。

结束语

政治是历史的外衣,圣人,大儒,名士,诗人古来谁可幸免,平凡人生在其间真的不受其染的又有多少呢!相比兵荒马乱的三国,生活如此神秘美好,生命如此空灵可爱,让我们尽情去热爱、享受、感受吧!明儿就是七夕节了,丫头祝师友们节日快乐,有情人终成眷属!附录丫头的关于三国和七夕的旧作结束今天的讲课。

虞美人·七夕前夕

相思始信恒沙少,恨不初逢早。千回百转梦无寻,聊听南唐燕子诉情深。

那年邂逅长安路,伞外青青雨。一声烦问婉回眸,从此烟花三月忆扬州。

闲说郭嘉

河图经纬见君清,十胜才思露一鸣。

不忍潮平观夕照,由他早逝最聪明。

闲说周瑜

刀尖舞者喜纶巾,曲演江潮品至臻。

儒雅长情承使命,今推及古第三人。

以诗琴为乐的林丫头与您下期同一时间不见不散。下期我们相约六朝,谢谢诗友们聆听。

主讲人简介

林丫头,本名徐晓帆,自号依依卿云。耽诗词,喜古筝。于诗主张人诗合一,情境先得。隐听花榭习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