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产业论文】文化产业金融的创新思路与对策(共4726字)

 姜生个人图书馆 2018-02-28

一、国内外文化产业金融发展综述

(一)国外文化产业金融支持的模式研究

总体来看,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投融资方式主要体现在:银行贷款融资、并购重组融资、无形资产融资、跨国融资和投资基金融资。不同国家在具体操作方面又各有特色。

1.美国:市场主导模式

在美国,金融在文化产业方面的介入程度颇高。因此,美国的大部分文化产业集团所建立的融资体制都比较完备。尤其是对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美国广播公司之类的颇具实力的文化集团来说,都离不开雄厚的金融资本支撑。在美国,文化产业与金融集团之间的渗透性很强,常常相互控股、参股,两者之间所建立的伙伴关系也相对稳定可靠。企业的大部分融资都源自于资本市场,而且,资本市场所提供的管理咨询也是最全面的;在市场主导模式下,需要设立完善的保险机构及担保机构,如此,企业向银行贷款时,便可以为风险资金提供相应的担保。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甚至化解投资风险。这一模式的主要特征是拥有颇为完善的担保机构、资本市场与文化产业对接成熟,极大降低了投资的风险。

2.英国:政府引导模式

在英国,对于文化企业的投资主要采用政府引导模式,也称之为“政府陪同资助”。通俗来讲,就是倘若某一企业打算对文化事业进行资助时,这类资助活动将由政府陪同。在这种模式下,资助活动的成果与质量上了双层保险。英国政府对新投入十分支持,在企业开展第一次资助时,英国政府会按照1:1的比例来陪同资助。倘若企业是再次进行资助,那么,政府在陪同资助时,会按企业多出上次部分以1:2的比例来陪同资助。文化活动的质量与规模都伴随资金的加倍投入而有所影响,与此同时,广告效应也相应得以增长。通过实践表明,这一模式显著提升了企业对文化事业进行资助的热情,据统计表明,英国资助文化事业的企业高达三千余家,总共创造出了近亿英镑的金额。

3.日本:融资创新模式

日本以通过工程预算管理的“完成担保”以及日本政策投资银行一起组合的形式,投资于日本电影制作公司,构成完成保证制度,吸引金融机构的投资加入,以保证电影的制作完成。通过专业化的制作工程管理和债务保证的方式,为文化企业提供制作完成保证,以提高文化企业的项目完成能力和债务偿还能力,降低文化产业的投资风险。还有所谓SPC(SpecialPurposeCompany)也是一种融资方式。这种融资方式首先需要设立一个特别目的公司SPC。然后由SPC分别和投资者签订匿名组合合同吸纳投资,再用这些资金制作作品。最终销售完成著作权的分项权,并将销售取得的收益返还给投资者。以电影为例,具体的分项权包括影院放映权,录像带、DVD发行权,电视播放权等。

(二)国内文化产业金融支持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国内对于文化产业金融支持的研究主要是从各地经验出发,得出如下结论:当前我国文化产业金融支持仍存在资金供需平衡、贷款结构不均衡、金融支持方式单一等问题,同时文化产业自身的特性、文化体制改革不到位以及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认识的不足也成为制约文化产业金融支持的主要瓶颈。

1.文化产业融资的产品创新

在参考国外资产ABS支持证券模式基础之上,更新既有流动性差的金融商品,提升其资金转化率,恰如其分地开展融资。这种模式非常适应我国文化产业资金不足的现状,能有效改善企业的资金结构[2],另一方面,对多元化投资的实现以及丰富金融产品、促进文化金融体系的完善与资本市场的发展等等都大有裨益。此外,为了弥补当前担保体制在融资方面支持相对短缺的局面,保险公司可就融资量身定制相关保险业务,从而为我国文化企业融资的安全性护驾保航,并大肆整合各方力量,取长补短,汇聚如保险、证券、信贷等在内的多种资源,有效对接好文化产业和金融资本。从托管、担保、变现、定价保真四个维度突破艺术品抵押贷款的技术性难题,发放相关抵押贷款,实现贷款与艺术品良好对接。

2.新兴产业金融支持的机制探索

新兴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迫切需要金融支持来拓宽其融资渠道,并构建风险分担机制。首先,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政策性融支持机制和市场性金融支持机制的配合,以及以信贷市场为主导的间接金融体系和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直接金融体系的支持。其次,金融机构应加强对新兴产业的融资风险管理,注重提高风险管理的制度化水平和专业化水平,通过多元化主体融资模式规避市场风险。此外,还应加强政府机构以及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支持新兴产业的指导,引导和鼓励外资金融机构对国内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

3.文化产业投资方式的研究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战略即为推动文化投资应,不断培养风险投资与产业投资,支持企业金融涉及文化产业领域,不断拓展文化产业资金的来源渠道。只有依托资本市场,才能实现我国文化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在我国,文化投资划可以分为两种方式,即文化实业投资(专门用来投资文化经营项目的)和文化风险投资(专门用于投资文化企业管理及经营能力的),它们能够不断为文化企业发展筹集所需资金。有专家提出,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民营资本所具备的作用是其他无法企及的,对文化产业投融资主体而言,应遵循公共化、社会化以及多元化这些主流方式。此外,融合我国民间资本与国有资本能有效处理我国文化产业的投资与融资问题,故应构建以民间资本为主,以国有资本为导向的多维度资金体系。总体来看,国内现有对文化产业金融的持续研究能让我们对文化金融在个别产业、个别地区、个别金融产品上的发展情况和问题有所了解,但仍主要停留在经验层次,没有将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提升到理论高度,建立统一的架构,亦不足为较大地区、较大规模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提供指导。笔者拟将从金融支持的基本理论出发,对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进行更加系统的研究。

二、我国文化产业金融的创新思路与对策

文化产业金融支持的核心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文化产业金融支持不足的问题,以确保适当的成本,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量,并确保这些资金在文化产业内部合理有效配置。故需要针对文化产业的特点与需求,适时进行金融创新。

1.推动文化产业市场主体的多元化

充分的市场准入制度是市场竞争的前提条件,能够为文化产业运用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同时也能是促进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动力所在。我国开展文化产业时间尚短,市场化程度较低。就目前而言,我国文化产业在市场准入、股权比例、内容审核方面还有很多限制,这也算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鉴于此,在文化产业发展上,我国更应该明确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确定审核的内容和市场准入审核逐步放开的优先顺序,并且适度控制放开节奏,并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在文化产业准入和文化项目竞争一视同仁。实践经验证明,构建文化产业发展和金融创新支持的市场结合和良性互动机制,尊重市场规律,才能实现文化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共赢及持续发展。这就需要充分认识和尊重市场规律,然后再发挥政府积极引导作用,实现文化产业融资渠道多样化和资金效率最大化。其中,多类市场主体共同参与是文化产业获得持续活力的重要保证。

2.推动文化资产证券化

制约文化产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在于金融机构对文化企业拥有的版权资产很难进行准确的价值评估,文化产品的市场效益很难预测。无法客观评估贷款风险导致银行不愿意提供资金。解决这一瓶颈需要从如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建立权威的文化资产价值评估中心,对文化企业资产进行客观评估,一旦出现违约问题,评估中心能够通过顺畅的渠道基本实现当初的评估价值;二是在进行相对客观评估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文化产品的证券化,将主动权交给投资者去判断是否愿意为文化产业的企业产品融资。文化资源证券化是金融资本与文化产业的一种有效结合方式,以文化资源证券化最为发达的是美国为例,其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广泛运用于电影、电子游戏、音乐、演艺等各个领域,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资源的产权明晰化、版权价值评估科学化、文化资产证券化、文化证券资产交易自由化将会是未来彻底解决文化产业融资问题的关键路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信托企业、保险公司四大金融体系应该针对文化资产开发多元化金融工具,共同建设文化产业与金融产业的对接交易体系。

3.以平台化、龙头化思路构建文化金融中介体系

成熟的文化金融市场体系高效运转离不开完善的知识产权和金融两个中介服务体系。它们是实现金融机构与文化企业有效对接的润滑剂,能够保证金融服务的高效率。金融创新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必须构建多个平台机构,通过各类平台完善文化金融政策体系,构建文化产业财政支持体系、融资风险担保体系、风险补偿机制,推进文化产业与金融产业的共赢发展。具体而言,政府应该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全力营造诸如中介服务、版权交易、产品创新、信息沟通、文化产品出口等服务平台在内的各种金融平台。通过依托相应龙头企业,使之快速进入市场化运营阶段,更好地为客户服务,进一步放大龙头企业的集群效应。

4.财政资金支持文化项目强调客观标准

在运用财政资金扶持文化项目时,应该坚持客观标准,坚持“赛马不相马”的原则。财政资金的分配应该遵循市场规律,强化客观标准。以文化产品的奖励为例,主管部门应该根据文化产品市场认同度分配支持资金,而不是以专家或者政府官员的主观判断为依据,应该将资源配置给那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企业能否拿到扶持资金必须由市场标准确定,把资源配置给那些最具有市场效率的企业。例如,在影视产业中,应该推行以奖代拨的精品导向策略和以购代拨的市场导向策略。此外,及时公示文化扶持财政资金使用情况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有力保障。

5.强化投融资信息传递平台

多数文化企业规模较小,平时往往忙于业务,对一些扶持政策并不十分了解。首先,政府应加大力度搭建文化产业投融资的信息交流平台,使企业能快速查询到所需的融资政策讯息;此外,可以根据地域文化相应地开展信息服务,对于比较重要的信息,可以从官方渠道直接传送至负责人处。

6.提升文化企业高管素质

目前,我国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严重缺乏既懂企业经营又懂文化艺术的管理人才。既有的文化企业领导通常出身于艺术家,从未有过专业的经营管理之内的培训。目前文化企业的高管普遍缺乏公司治理意识,公司运营不够规范,这对未来开展直接融资或者间接融资非常不利。因此,现代文化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不仅要能对行业发展趋势有精准的把握,还需要对公司治理和运营有深刻的理解,学习了解金融机构提供融资的习惯做法。目前文化产业中的管理人员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提升自身管理素养、持续学习的重要性。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非常重大,需要与索尼、迪斯尼等跨国公司相抗衡,因此,这类企业的领导正致力于如何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如何制定全球发展战略、如何提升团队管理能力、如何开展股权债权融资等问题。文化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有足够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与成长。

作者:吴田 何泉 单位:西安欧亚学院金融学院 西安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