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灸养生] 如何艾灸祛除身上的湿气?

 tong0579 2018-02-28


2018.2.4 星期日

农历:腊月十九

丁酋年【鸡】年

甲寅月 丁卯日

立春

立春已过,又是一年冬将去。

寒风料峭,却是处处年味浓。

可是,亲,您准备好了么?


您还累么?重么?困么?


如何知道体内是否有湿?
看看下面的症状,你有几项:

1、起床后昏沉、乏力,整日嗜睡;
2、口臭,睡觉流口水,打呼噜;
3、舌苔厚重、黏腻,舌头边缘有齿痕;
4、食欲不振,时常胃胀;
5、虚胖,水肿;
6、手脚冰凉,爱出虚汗。
      符合的越多,你体内的湿气可能越重。一般到了冬天,这些湿气症状很可能会更加严重。

东风化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


立春过后十五天,
是一年中最适合去湿气的时候!

小编手记

关于艾灸……

        艾灸是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来烧灼、温熨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健、养生美容之功效。《黄帝内经》的《灵枢·官能》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亦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见灸法很早就被人们所重视,由于其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养生保健,因此流传很广。


穴位艾灸,有效祛湿!


      艾灸的作用有很多,在生活中适时的艾灸能够达到开郁、祛湿的作用,而且还能补阳气。

第一穴:取关元穴

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用艾条灸20~30分钟或艾针灸一贴。


第二穴:取命门穴

位于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住宿”的地方。用艾条灸20~30分钟或艾针灸一贴。


第三穴:取中脘穴

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宽度。有疏肝养胃、消食导滞、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的作用,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用艾条灸20~30分钟或艾针灸一贴。


第四穴:取足三里穴

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足三里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用艾条灸20~30分钟或艾针灸一贴。


第五穴:取丰隆穴

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鼓起的地方,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每日用艾条灸20~30分钟或艾针灸一贴即可有效健脾化湿。


第六穴:取解溪穴

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湿的穴位,对解除下肢的水肿效果较好,每日艾灸20~30分钟或艾针灸一贴。


第七穴:取承山穴

取穴时应采用俯卧的姿势,承山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即是。该穴能运化水湿,固化脾土。每天艾灸一次,每次每穴30分钟,艾灸一周休息一天。




督灸祛湿
一身轻松

 

        督灸可直接作用于发病部位,使治疗直达病所。此法是运用经络、腧穴、药物、艾灸、发泡的综合作用为一体,充分发挥温肾壮阳、行气破於、拔毒散结、祛寒利湿、通督止痛的功效。

        督脉与任脉、冲脉三者同起于胞中,督脉行于腰背部,任脉、冲脉行于腹胸部;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人身诸阳;诸阴经通过经别的联系合于阳经;因此认为督脉可以沟通全身经络。

               

        若湿气较重,督灸的同时加上拔罐疗法,效果更佳。拔罐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通经络等功效。



艾灸注意事项

1、在做艾灸时,要专注。开始之前,把注意力全部收回到自己身上,艾灸时,抛去烦心事,去感受艾的热力,艾正穿入皮肤,把体内寒湿气赶出来,细细品味,在这过程中,除了艾灸的力量,还有您的精神力量,来共同治愈疾病。

2、凡高热、大量吐血、中风闭证及肝阳头痛等症,一般不适宜用灸疗,但并非绝对。

3、对于过饱、过劳、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慎用灸疗。另外,孕妇少腹部亦禁灸。

4、近年来还发现少数患者对艾叶发生过敏,此类患者可采用非艾灸疗或其他穴位刺激法。


祛除湿气,

轻松过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