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斋化人心不古蛇吞象

 斋化黄药师 2018-03-01
​斋化系列之八:斋化人心不古

黄药师在大瑶山出生,一直在大瑶山生活了十多年。
大瑶山的交通不方便,物质上相对匮乏。
靠山吃山,山里面的蘑菇、木耳、野果、野菜,小溪的小河鱼、山蛙、泥鳅、鳝鱼、石螺、田鼠等等是小时候补充营养的常见食物。
后面,改革开放让人的生活方式慢慢产生变化。
到广东打工成为一种时尚,亲朋好友间见面都会问什么时候从广东回来的。
于是,现代工业文明的思想、产品都出现在大瑶山居民的生活方式中。
大瑶山逐步被外界的人群知道,外地人对瑶族的神秘感和恐惧感慢慢地消失。
工业产品的方便性大部分的人的免疫力基本为零。
物质上的观念变化导致了思想上的冲突,老一辈的手艺人想把自己的绝活传给后代,可是这些绝活都是慢工出细活的玩意,现在的年轻人没有人愿意学,宁愿去打工。
慢慢地手工茶、手工编织、手工咸菜、手工豆豉、手工酱油、手工豆腐乳、手工红谷米糟、手工米酒等等越来越少人懂得去弄了。
万幸的事,瑶族是一个生态的民族,总有一些人在坚持传统,所以很多手工艺还得到保存。
人心不古是现实,慢慢地工业化产品的恶果让人开始怀念生态的手工艺产品,一些有识之士回归大瑶山,开始重新学习老祖宗的手工绝活,比如瑶医瑶药是目前生态回归的代表,手工茶叶慢慢得到了重视。
但是很多少数民族的手工艺绝活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比如壮医壮药因为产业化过早就被现代医学逐步同化了。
钦州坭兴陶更惨基本上传承都断了,原来的四大名陶之一沦落为手工艺品。
故在乱世中,民族文化的根尤其重要,如果一个民族文化的生态属性得到坚持,那传承就能继续,否则很容易被业态摧毁。
华夏文明要恢复,首先要恢复有传承的传统绝活,比如传统医学特别是瑶医瑶药,只有这些手艺人能够健康长寿开心地生活工作,才能把人的思想扭转回来,让业态回归生态。
生态,华夏文明的根。
生态思维,才是可持续发展策略。
人心不古是业态,必须斋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