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爱凤 1963 年2 月生于江苏省苏州市。 1983年至1988年就学于南京艺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 1983 年至1991年,潜心研究西方文明及其艺术史,并从事绘画创作。 1989年,以笔名艾平为陈醉《世界人体艺术大辞典》编写辞条。 1997 年至今,任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艺术史研究及美术史教学 2002 年由教育部派遣,以访问学者身份出访俄罗斯。 关于本书书名的话(代自序) 这是我独立完成的第一部专著,耗时八年。 本书奉献给那些敬畏大自然、热爱和平和传统文化、怀有爱心的朋友们。 虽然,实际上我们在本书中所要进行的精神旅行稍稍超出了本书所圈定的范围,但我以“从青金石之路到丝绸之路”作为书名,是为了选择两个富有诗意和代表性的事物,作为各民族文化交往史上两个时间端点和空间范围的象征。青金石之路象征了丝绸之路产生以前各文明之间的交往,丝绸之路的象征意义更是无须我来解释。如果我们选择一个很确切的学术标题,则会显得过于庄严和冷峻,容易使读者朋友们感觉疏远。 早在丝绸之路产生以前很久,大西城各民族之间就有了广泛的交往。数千年 之前,在苏美尔文明时代,就有一条漫长的青金石贸易之路,连贯着从帕米尔高原到东地中海之间的广大区城。当时,苏美尔人的黄金匕首、金碗和雕刻上,镇嵌着产自北阿富汗的青金石(也称天青石)。从艺术史的角度来说,青金石是重要的艺术资源,作为宝石和古代壁画蓝色颜料的原材料被广泛使用。现在“丝绸之路”的美名已远远超过了其他说法,使人们忘记了“青金石之路”。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从东方的太平洋沿岸,经过中亚的茫茫沙漠、戈壁、 草原和巍峨的雪山,到遥远的西亚和地中海沿岸,各个文明之间的联系变得更为密切了。大西城各民族都惊叹这种闪现着微妙光泽、富于弹性且具有美妙褶皱的神奇织料,伴随着丝绸贸易,各国之间的文化、宗教和艺术得到了广泛的交流。不只是青金石和丝绸,还有许许多多美好的物品,各种大型石料、黄金制品、黑曜石、孔雀石、玉石、玉髓、绿松石、珍珠、青铜器、玻璃、象牙、水晶、玛瑙、陶器,各种矿藏,木材、地毯、毛毡制品、布匹、毛皮、马匹、兵器、家畜、鸵鸟、没药,乳香、茶叶、橄榄油,无花果以及各种瓜果、药物等等,都参与了各民族文化和经济的交往。 但是,文化交流并不仅仅限于上述物质层面的范畴,更为伟大、崇高的是 古代人民的精神创造,那些伟大的宗教、神话和史诗,以及因此而产生的伟大建和艺术,所有这些,构成了文化交流和影响的精神内涵,这也正是本书讨论的主题。 因此,本书的书名虽然是以诗意的形式界定所要探讨的大致时间段和地理范围,而实际讨论的内容却是极其丰富多彩的。 本书不仅是关于文化历史和艺术的溯源,实质上还包含了“源”和“流”。我们易于知道历史后期的事物,却难以探悉其源头,所以,我觉得溯源理应包含“源”和“流”,而“源”字本身更强调了文化的原创性价值。因此,在书名副题中我只使用“溯源”,而不用“源”和“流”。 另外,本书讨论的范围主要是以传统的大西域为核心的,但我并没有在副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