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运用举隅珠海讲课(一)

 tong0579 2018-03-01


【讲者简介】



马新童,男,中医全科副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聘教授,马新童中医传承工作室、马新童中医研究院创建人。对历代各家中医经典著作进行了广泛研究,熟谙《伤寒杂病论》现存各版本和历代各家注本,尤其多年潜心研究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深得其精诣,主要研究方向:中医经典的系统研究与临床应用。在二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天人地合参,神气形同调,病脉证并治”的独特学术思想体系,强调“临证观象”、“中观正见”,擅长结合现代疾病特点灵活运用古方,尤其通涩和三法治疗心脑疾病、体质状态调整方、调神开心汤、肿瘤系列方等有独特之处。


       现任世界中医联合会青年中医培养工作委员会副会长,深圳经方协会名誉会长,北京市中医药文史研究会学术一部主任,中医协会皮科分会理事,深圳颐仁中医基金会首席顾问,山东威海市文登区首席中医健康顾问,特邀在博爱堂、葆德堂、孔医堂以及威海市文登区限号出诊。





经方运用举隅珠海讲课(一) 来自心通中医传承工作室 16:03


经方运用举隅珠海讲课(一)


现在已经九点多了是吧?那我们现在就开始今天的讲座。马老师不用多介绍了,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其实做中医真的是,像我们马老师这样,能做出中医的信仰,我们医生有自己的尊严,让我们所喜欢的这种文化能够发扬光大,真正的有品牌性。那现在就掌声有请今天马老师的讲座,好吗?


我总的题目叫《经方应用举隅》,这个题目比较大,随着现在的经方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想把经方的应用作为一个切入点,我们把中医的理法方药,看能不能用中医的思维进行思考,而不是简单的一个所谓的方证对应,或者是看到什么病就是用什么方,这个阶段其实不是中医一个很高的阶段,不是中医原始的这种思维方法。我觉得得其要者一言以终,其不要者流散无穷,理不明则识不清,识不清则临证游移,漫无目标,开个方子朝令夕改。这样根本就不是中医的思维。我们通过经方的切入,谈一谈怎么把中医的理法方药一以贯之,怎么把理法方药和这个病人当下的情况能够联系在一块儿来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


医道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圣贤真实义。

我自己行医已经二十年了,为中医准备又是将近十年的时间,所以真正接触中医到今天为止三十年。独立行医一共看过二十多万人次的病人,三十多民族的疾病,中国、外国、各少数民族,用中医中药的方法都取得了一些效果。今天通过这六个方子,作为一个切入,(跟大家进行交流)。现在有些医生认为(只有)张仲景的方子被称为经方,这其实大大地把经方的范围缩小了,“经方”在《汉书·艺文志》当中就有经方十一家之说。因此,经方十一家的东西到哪里去了?经方十一家的东西在《外台》、《千金要方》当中有。那么,还有呢?散落在民间,散落在国外许多的经典当中。如果大家想要进一步的研究,还有好多的东西在《道藏》里面有记载。我们闲话休提,言归正传。


我们来看这么一个病例。患者姚某,女,十一岁,间断性发热两年余,发病前有半年反复外感发热病史,这是他们家里面的事儿。我们就用这句话来代表所谓外感发热。这个病人一会儿会出现皮疹,一会儿是什么湿疹,一会儿……她的体温在38.5℃到39℃之间,这种发热的病人,大家临床都很常见吧?很常见。我们西医的同道经常写的“不明原因发热或者是发热原因待查打个问号。其实发热原因待查在我们中医上没有这个概念,没有这个东西。什么叫发热原因待查?从中医角度来说,从来没有这个概念!现在这个病人呢,当下来的时候是每天的下午,大约35点钟(膀胱经循行的时间),这是括号,因为是我说的话学生就打的括号,这是膀胱经循行的时间。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黄帝内经》怎么讲的?从寅时营气的周流次序是按照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续,按照这个次序。每天大约就是在这个时间段开始发热,这个时间就显得非常地重要。我们中医是一个时间医学,任何人、任何事物离不开特定的时间、空间和人物,比如我们写文章怎么写?某时某地某人干的什么什么事,对吧?写文章也是这样,(要有这)七大要素。看病我们写的时候也要把时间写上。

她出现什么情况呢?每天这个时候出现头痛、发热、汗出,我这里写了个“无口苦”,(问她):“口苦吗?”——“口不苦”。“无恶风”,就因为这个“无恶风”导致我们当时辨的病的时候,辨的证的时候,我们有疑虑。纳少,手凉,小便偏黄,舌尖红,舌面两侧白涎。“白涎”这个概念,这是我们中医的术语。当一个人舌头伸出来的时候,我们可以看见在舌的两边有两道白涎。大家知道这个白涎是怎么产生的吗?您的病例当中有没有把(“白涎”两个字写上来?),看到的时候会不会把“白涎”这两个字写上来。如果你写上来了,你是中医的传人,因为你看到了。如果说你没有写下来,就说明你根本对“白涎”脑海当中是没有印象的,这个白涎的原因就是气不布津的表现。舌头上出现是气不布津的表现,如果是小便的时候有泡沫,这是啥?膀胱气化不利的表现。中医上就认为有这种白涎的,有这种泡沫状的,泡沫都是风,有这种像水样的叫“饮”,是我们中医的术语。这个病人出现了这个情况。


舌苔薄腻,有齿痕,舌下络脉瘀曲,脉浮在第二层,我这里设了一个悬念。我们中医能不能凭脉辨证?可以!当我们的脉法不精湛的时候,我们回归经典看一看。我现在用的方法,比如说张仲景的方法,我就用张仲景的脉法。张仲景老先生在平脉法中这么讲:“脉分三部,浮部分经以候皮肤经络之气,沉部分经以候五脏之气,中部分经以候六腑之气”。很简单,大道至简。摸脉分三层,一摸轻取即得,第一层,浮的,那么它就是我们讲的“轻取即得,重按稍弱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有余”,这是浮脉,它在这里。我们再来看,“脉分寸关尺。寸脉分经以候阳,阳者气之统也;尺脉分经以候阴,阴者血之注也,故曰阴阳。关上阴阳交界,应气血升降,分经以候中州之气”。


不知道大家号过脉没?里面都是学过中医的人吧?请问一下您是怎么号脉的?您是不是用传统的中医号脉方法?我们现在别的不说,就说传统的中医的脉法。传统的中医脉法其实在自古流传下来有许多种不同的脉法。我现在就讲的就是张仲景脉法。张仲景的脉法里边第一个分“浮中沉”三层,他说的很清楚;第二个“定关”,号脉的时候首先“定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里这么讲。所以这个脉为什么会这么号呢?我们课本上没有这么讲。我们的中医来源于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回归传统,回归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的时候,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这是我们一个中国人考虑世界、宇宙、人生的一种思维方式而已。他们认为以我们手的高骨来定“关”,这个“关”是人为在定,就代表人部,在前为阳,在后为阴。寸脉,就是我们讲的“阳”,为什么叫寸脉?寸脉,它其实是九分,它不是一寸,在关前一寸,高骨前一寸的部位叫“寸”。为什么叫“尺”?“尺”,尺脉,离尺泽有一尺之远,叫“尺”。——寸关尺。

我们号脉的时候怎么号?我经常去观摩别人号脉。这是一个东西,这是垫的一个脉,为什么要垫在下面,大家知道原理吗?中医的动作没有一个是废的动作,他为什么不这么号脉呢?因为你这样的时候就把它压住了,看到没有?很简单。我看到有些人号脉,垫到这儿,你这是做样子货,你不用这个东西也行。肯定是放这个位置,而且不是这样放,而是啥呢?而是要微微的有一个角度,为什么?你的手自然而然的从这里挨着他的关,你的手就把他的关定了,就在高骨下方这里。

我给大家讲这个是啥意思?大家首先第一步要规范自己,看病好不好,能不能看?关键在于你能不能用中医的思维方法来考虑问题。第二个,能不能用规范的技术操作规程来规范我们的动作。当我们的手自然而然的搭在这里的时候,这时候就开始了,这个手一搭,这两个手(指)自然往下,这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手挨着的位置,我们好多人现在发现这有一个大结节,我有一个朋友叫**,(说)这是个大结节。其实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这个“三”是什么?是人在分“一、二、三”,当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的时候。而且女同胞先要号她哪个手呢?右手,再号她的左手。男同胞应该是先号左手,为什么?因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天左旋,地右转”按照我们中医传统来说。扎针也是,现在扎针怎么扎?拿起针来,先扎中间,男的先扎左侧,再扎右侧;女的先扎中间,再扎右侧,再扎左侧。全部是因为要和整个宇宙的这个规律吻合,要按规矩办事,这个规矩不是我们定的,是我们发现的这种规律。所以说我们在职业生涯当中,我们首先第一个要规范自己的动作,规范自己的流程。(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