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详解足踝部的生物力学机制

 lygs999 2018-03-01






胫骨远端倾斜畸形在一定范围内会引起距下关节的反向代偿,该代偿常常需要关节周围的肌力作为支持,如果除去关节周围的肌力代偿,那倾斜的畸形常常会引起临近关节的同向改变。

关节功能的传递性也即同向一致性原则与反向代偿一起构筑了畸形发生发展的生物力学机制。

生物力学包括生物液体力学(像循环系统的血液动力学)、生物固体力学(如骨折的复位固定原则)、运动生物力学。今天着重向大家介绍一下运动生物力学原则。

第1跖骨抬高征是平足症中一个查体体征。虽然临床应用价值有限,但其产生机制涉及多个生物力学原则,下面进行简单分析。

平足症与高弓足是足踝外科两个重要的畸形,分析其特点可发现二者存在很多相反相承的表现。在跟骨倾斜的表现上,平足症多表现为跟骨外翻,而高弓足多表现为内翻;而平足症多呈柔性松弛,高弓足多僵硬。是否存在一定的生物力学机制来解释这种不同的表现的内在相关性?

踝关节融合术后,为保持原有的行走及站立功能,必然导致踝关节临近关节的代偿。而这种代偿又必然使得这些关节的功能负荷加重,这就使得关节退行性变加速。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临近关节的代偿压力,就变成了指导踝关节最佳融合位置的重要指导原则。

本文来源:山东足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