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显金刚之怒,不见菩萨慈悲

 十方拳师 2018-03-01

慈怀读书会

因书明理,以慈怀道

编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

金刚怒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

有一则寓言小故事,叫《得寸进尺的骆驼》。

一个寒冬的夜晚,有位阿拉伯人正坐在帐篷中取暖。突然,他的骆驼从外面撩起门帘说:主人啊,外面太冷了,可否让我把头伸进来暖和暖和?

仁慈的阿拉伯人说:没问题。骆驼就把头伸到了帐篷里。

不一会,骆驼又恳求道:能让我把脖子也伸进来吗?

阿拉伯人想,反正也占不了多少地方,又答应了它的请求。

没一会儿,骆驼又说:

这样站着很不舒服,不如我把前腿也挪到里面吧,反正也占不了多少地方。

阿拉伯人答应了。于是他挪动了一下身子,为骆驼腾出一点空间来,因为帐篷实在是很小。

一会儿,骆驼又说话了:

其实我这样站在帐篷门口,外面的寒风刮进来,你也和我一起受冻,我看倒不如我整个儿站到里面来,我们都可以暖和了!

可是帐篷实在是小得可怜,要容纳一人一驼是不可能的。但是主人非常善良,保护骆驼就好像保护自己一样,说:虽然地方小了点,不过你可以整个站到里面来试试。

看样子这帐篷是住不下我们两个的,你身材比较小,你最好站到外面去。

那样这个帐篷我就住得下了,而且空间能被充分利用。

骆驼说着,进来的时候挤到了主人,这位阿拉伯人打了一个趔趄就退到了帐篷外面,主人就这样被骆驼挤了出去。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就像这只骆驼,一再利用别人的善良给自己汲取最大的利益,满足自己的私欲,对施善者不仅不感恩,反而理直气壮地将施善者置于困境。

而我们自己呢?总想着用自己的大度和宽容,面对那些寻求帮助或者伤害过我们的人,以德服人。

别人欺负你时要忍,被打碎牙齿也要往肚子里吞,想用你的爱心去感化他,感动他,古人曰“以德报怨”。

显然,这句话被曲解了。

过分的善良其实是在破坏善良,这样不仅会伤害到自己,还会让一些没有底线,没有良知的人得寸进尺。

“升米恩,斗米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一年中秋节,我坐城际公交回家,因为路途漫长,特意从始发站上车,找了个临道的座位坐下。

车行驶了还不到五站路程,车厢内就已经挤满了人。

此时,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太太带着一个小男孩上了车,于是我就把座位让给了这位老太太,她抱着小男孩坐了下来,我则挤在旁边过道里站着。

行驶了大概一个小时后,坐在老太太旁边的一位老爷爷准备起身下车。

此时,老太太眼疾手快,迅速抱起小男孩准备占座,唯恐座位被别人占了。

老爷爷看到这架势,背对着老太侧倾的身体,招呼我过来:“小伙子,我看你站了好长时间了,累坏了吧,快坐下来歇歇脚!”

我摆摆手说:“没事,要坐的人多着呢,还是让别人坐吧。”

老爷爷看着有点不高兴了:

  • “你给别人让座,别人却得寸进尺,你反倒还纵容,这样做好事还有啥意义?要是大家都这样,以后还有谁会让座?你不坐,我干脆不下车了!

面对这局面,我只好坐下了。

老爷爷才露出了笑容,说 “这就对了嘛,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论语·宪问》: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一个学生问孔子,如果别人打我了,我用道德和教养感悟他,好不好?

孔子就说,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

如果宽容伤害我们的人,甚至以恩德回报他们,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对待那些待我们友善的人呢?

宽容那些伤害者,是对我们友善的人,最大的不公!

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

可这个社会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着“善”的本质,有些人伤害了别人,不会内疚、不会不安,他们只会笑你傻,说一切都是你自找的。

这个时候你还选择宽容?那到底该怎么办呢?

孔子曰:以直报怨。

何谓“直”呢?《周易》坤卦说: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直”是说正直,“方”是说事物处置的适宜。

君子用恭敬以使内心正直,用处事之宜来方正外物,敬与义已确立而道德就不孤立了。“直方大,不熟习没有不利的”。(这样)则没有人怀疑他的行为了。

《奇葩说》有一期柏邦妮说过一句话:善良是很珍贵的,但善良没有长出牙齿来,那就是软弱。

所以我们要以德报德,以直处事。

别人打你,你该“以直抱怨”,以直道而行,而不是一味盲目宽容,施以菩萨慈悲之心。

正如爱默生所言: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

不显金刚之怒,不见菩萨慈悲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有一位半神英雄,叫阿喀琉斯,是希腊联军第一勇士。阿喀琉斯的母亲是海神忒提斯,父亲珀琉斯却有凡人血统。

母亲为了让阿喀琉斯拥有神一样的不老之躯,在他刚出生的时候,每天晚上用天火对其烤炼。

然而这一行为被阿喀琉斯的父亲珀琉斯发现了,他不忍心幼小的儿子承受这种痛苦。母亲也就只好作罢。

结果,阿喀琉斯凡是被天火烤过的地方,都成了刀枪不入的精钢不坏之身,唯独剩下了脚踵。

后来,特洛伊战争爆发。

阿喀琉斯作为希腊联军第一勇士,以一己之力,使希腊军转败为胜。然而,在一次战役中,阿喀琉斯被敌人射中了脚踵。

一代战神,就因为父亲的一念之“仁”,葬送了性命。

善良,有时候甚至是冷酷无情的,然而那可能才是真正的大善。

太平广记中有个小故事,隋朝吏部侍郎薛道衡曾经游览钟山开善寺。

途中,他看见一位小和尚从大殿走了出来,薛道卫便问他:“你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金刚怒目圆睁,其他菩萨却低眉善目啊?”

小和尚不假思索,立即回答:

“金刚怒目,所以降伏四魔;

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背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

慈悲犹如玫瑰,玫瑰最大的特点并非美丽,而是带刺。

没有刺的,不是玫瑰。失去惩戒,不是慈悲。

慈悲善良不是无脑无底线,不显金刚之怒,不见菩萨慈悲。

学诚法师说:菩萨见众生一切苦,心生悲悯,外相上则不拘一格,“众生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相”,有慈眉善目,也有金刚怒目

慈眉善目的菩萨是菩萨,“怒目金刚”何尝不是慈悲无量的菩萨呢?

《法华经安乐行义》有云:

若有菩萨行世俗忍。不治恶人。令其长恶败坏正法。此菩萨即是恶魔非菩萨也。亦复不得名声闻也。

何以故。求世俗忍不能护法。外虽似忍,纯行魔业。

如果菩萨不惩罚恶人,令恶人败坏正法,这时菩萨也成了恶魔。

为什么呢?为了世俗忍辱而不能维护正法,看上去是忍辱,但实际是行魔业!

《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中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

释迦牟尼佛在因地行菩萨道时,为一商人,名善御,为救五百珠宝商人的生命和财产,杀死一个强盗。

当时如果善御不管,立时就有五百人丧生失财,同时强盗也造下了谋财害命的重大恶业。

如果告诉商人们,仗着人数多,商人们定将强盗杀死。那强盗也终有一死,商人也造了杀业。

最后,善御选择了自己杀死强盗,救下了500个商人。

他宁愿自己犯杀业,承受堕地狱的果报,但这救众生之心非但没有使他堕地狱,反而在来世成佛。

不杀生,是慈悲;杀生,也是慈悲。这是杀生,但这更是慈悲。

一时恻隐,包庇恶人,看似小善,实则大恶;惩处罪犯,看似冷酷,实则大善。

对于恐怖分子,普京说:

“原谅他们,是上帝的事情。而我们的责任就是送他们去见上帝。”

正义得以伸张,恶魔得以正法,就是最大的慈悲。

面对一个饥饿的人,有人给他一条鱼,有人给他一根鱼竿,教会他钓鱼。

前者看似善良,却只能解决他一餐之饥;后者看似无情,却能保他从此一生免于饥饿之苦。

不显金刚之怒,不见菩萨慈悲。

“大仁不仁,大善不惠”,看似严酷无情,其实有着仁者之心,它的存在,保护了善良的人,降低和约束了恶徒的恶行,并维护了人性天平。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这才是慈悲的最高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