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的勇气与善意

 读书与积累写作 2018-03-02
光明网显示图片

  作者:冷玉斌

  “教育的善意,来自教育者的内心,也来自人的情感,来自对人性的尊重。”冷玉斌老师如是说。确实,教育的过程是与生命对话的过程,是参与生命长成的过程。它有多沉重就有多深远,它有多艰难就有多丰盛。教育需要教者善意的对待,更需要有魄力有勇气地做出改变。

  教学《孙中山破陋习》,冷玉斌没有满足。他重新研读文本,在反复阅读思考后与孩子们共同“聆听文本内部的声音”,经历了一次完整的阅读历程,引导学生在朗读与交流中走进人物的内心,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听”到了文本中人物内心真实的呼喊与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冷玉斌对文本的一段补充,这样的补充也许对于学生来说是有高度的,却有助于学生对于文本的完整认知与体验。深层次、多方位的阅读非但不会偏离教学的走向,而且将学生的学习引向了多元与深入,使得课虽终而意未尽。

  李政涛教授说:“作为教师,思考今日教育起点,不再是‘我们要给学生什么样的教育’,而是‘我们要给学生什么样的人生’。”冷玉斌做到了,用心教书,安心读书,一寸又一寸,谱写自己的来时路,在思考中前行,以一个求知者的姿态不懈怠地对待每一天的生活。这是他身为教育者的勇气。

  再说善意。冷玉斌热爱读书,亦将“阅读”扎根校园。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学校“青年教师成长读书班”在冷玉斌的主持下成立多年,蔚然绽开。在这里,由冷玉斌亲手定制的阅读大餐按时保质配送,还会不定期地邀请神秘的读书大咖亲临读书沙龙为教师们释疑解惑,提升阅读品位,开阔阅读视野。“春天最是读书天”“读书这么好的事”……一次次的交流,一回回的碰撞,这些最好的时光成就了教师们人生中“另一种热爱生活的方式”。二实小的老师是幸运的,二实小的孩子更是幸福的。眼看着学校图书馆里的藏书越来越丰富,教学楼走廊上、楼梯下精心打造的成长书吧更能方便孩子们随时阅读,有了书本成为孩子们的精神底色,他们的视野和学习能力才能达到令人欣慰的高度。冷老师读书,更在推动读书。

  虽说工作忙碌,冷玉斌却不曾脱离一线的教学工作。浏览我校社团活动总表时总能看到这样醒目的一栏:“中国古代童话——冷玉斌”。我的女儿曾有幸跟学过一期,回来总是拿着冷老师发的资料念念不忘。冷玉斌说:“我相信,只要大家有心,播下图画书这颗‘幸福的种子’,细心栽培,不停顿地一直念下去,总有一天,孩子也好,大人也好,他们将共有一棵参天的树,回头望望,在这棵树下,我们一起走过的,是属于彼此生命最好的时光。”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无论是为孩子阅读图画书,还是为学生讲述中国古代童话,都让我看到了冷玉斌对于教育的热情、勇气与善意。微信公众号“博雅云课堂”有冷老师专栏,第一篇文章中有关于他的描述,我觉得很准确:“在他书盈四壁的家中,冷玉斌老师慢慢读,慢慢想,慢慢走,孜孜矻矻,亦步亦趋,耗数年光阴,去往中国古代童话深处,顺其脉络,一行一行,缓慢而深入地,重新述写这些属于‘中国’的童话。并且,更以他雅正和博识的视角与理解,尝试搭建一座桥梁,让中国古代童话与现在的孩子得以相见,得以牵手。”

  书卷多情似故人,合上《教书·读书》,心下一丝安然,更多一点光亮。冷玉斌在读洛克时写道:“我阅读洛克,并不是要在关于他的学问上达到完善的程度,而是要‘开放和安置’自己的心。”我读他亦是如此,中间虽然隔着学科差异,并不妨碍我感受他的古道热肠,学习他的赤子之心。沈从文先生说:“日头没有辜负我们,我们也切莫辜负日头。”既然教书,便要读书,一天天读书,一天天教书,在平凡的日夜献出为人师者对教育最大的勇气与善意。如此,甚好。(冷玉斌)

来源: 中国教育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