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各时期官窑瓷器特征, 瓷器收藏家必备知识

 lucktoto 2018-03-02

1、顺治官窑器以书写“大清顺治年制”两行六字楷书青花款为主,也有写“顺治年制”四字款。款字用笔有力、起笔见峰、住笔见顿、划多下拉、勾捺上剔,但全体规划不甚规整。

2、康熙朝历时61年,款识较多。其官窑款多为“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两行或三行青花楷书款,晚期有少数篆书款。前期多见干支编年款,如“康熙辛亥中和堂制”等。本网资料库内有一对康熙青花杯,落款为“大清丁未年制”,是康熙六年的瓷器。搪瓷彩器上书“康熙御制”四字楷书料款。其字体前期宽大,笔划粗重挺立,顿捺显着。后期字体娟秀,在具体写法上也有细微差异,如:熙字四点多为直点或顺点,少逆点。年字三横前二横较短,第三横较长,且紧紧上靠,一竖较长。款字外饰有单圈、双圈、双正方框等。

3、雍正官窑款主要是“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两行楷书青花双圈款,也有双方框款,其次是多用于单色釉瓷上的三行六字篆书款。从字体上分析,雍正款识由专人题写,所以各类瓷器上的字体大致相同。楷书款前期为三行双圈,晚期为双行双圈或双框。“雍正年制”四字篆书刻款主要用在仿均、炉均和茶叶末等器物上。“雍正年制”或“雍正御制”四字楷书堆料款仅用于搪瓷彩瓷。

4、 乾隆朝瓷产值极大,官窑款用得最多的是“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款字通常以青花书写为主,但亦有抹红写款,在白瓷、茶叶末、珊瑚红等特别器物上通常用“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刻款。

5、嘉庆官窑器通常都用“大清嘉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主要为青花、无栏框。亦有少数楷书款。粉彩器上多见抹红款。单个器物用刻划款。

6、道光官窑器通常以“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青花款为主,也有抹红款及描金款。茶叶末、炉均釉等器物上则为六字刻款。单个粉彩器上偶见“道光年制”四字红地描金篆书款。道光期间落有堂名款的如“退思堂制”、“山解竹主人工”等,大多是精品。慎德堂是道光皇帝读书的当地,后期也变成道光皇帝处理政务的当地,故题有“慎德堂制”红款的道光朝瓷器应是道光皇帝的御用瓷。

7、咸丰及这以后的同治、光绪、宣统各朝再次兴起楷书题款风气,大多为六字双行或六字三行“大清××年制”款。款外均无圈框,字体工整,娟秀修长,有青花、红彩、金彩、墨彩及刻款等方式。这一期间篆书款不多。其间光绪时署有“大雅斋”、“六合一家春”及“长春同庆”、“永庆长春”等款的官窑器最为精美。

从革新开放至今,清代官窑瓷器身价倍增,估量均匀涨幅可以抵达100倍摆布。更加惊人的是,残品清代官窑瓷器身价涨幅还高于品相无缺的官窑瓷器,其均匀涨幅高达500倍。曩昔古玩行常说“残瓷不值一文钱”,而往常国内保藏界的观念初步和世界接轨。“国外保藏界不介意瓷器能否经过修正,而是更重视审美价值和前史价值。因为残瓷在国内的价格一贯偏低,所以全体回想会发现残瓷涨幅最为惊人。2000年从前,一件一般光绪官窑赏瓶价格约10000元摆布,现在可达400000元;同一期间买一件微残赏瓶只需要不到2000元,可是现在从前涨至200000元。”现在许多瓷器残片都能卖出高价,其原因就在于不断增加的藏友初步重视官窑瓷器,残片可以帮忙藏友尽快熟谙、了解瓷器,是较为抱负的入门“讲义”。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加胭脂红缠枝莲纹赏瓶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加胭脂红缠枝莲纹赏瓶 成交价:528万

现在市面上有大量引见怎么鉴别、保藏清代瓷器的著作,藏友们可以自行研读。可是读书以外,还是要多听、多看、多触碰,培养自己的保藏直觉。

“清三代”官窑瓷器较为稀有,那么市场上出售的清晚期官窑瓷器能否相对会“保真”一些呢?不二臣认为并非如此,官窑瓷大多一件难求。

“好多人描写的官窑瓷仿佛遍地都是,其实全不是那么回事。大部分官窑都被博物馆和大藏家保藏,一般不简单出手,一般藏友很少有机遇见到。就像我之前讲到三次看到同一件官窑瓷盘相同,天津这座城市流转的官窑瓷就那么几件,想要买到谈何简单。”资料闪现,在海外推出的晚清官窑专拍活动中,大多数拍品的价格在钱数十万元摆布。因此,藏友在国内置办清代晚期官窑瓷器,可以根据瓷器的具体条件中止评价,品相上佳的瓷器假设能在高出市场价格20%摆布的价格买到,就从前很不简单了。可是,假设一位卖家老是源源不时地拿出清代官窑瓷器售卖,那么藏友一定要留神,可能遇上了工作售假的商贩,应留神警惕、防范受骗。不二臣在这儿期待我们各抒已见,有定见或是主张一定欣然接受。

嘉兴市瀚林文化博物馆面向国内外征集馆藏品,范围包括:中国书画、古董珍玩、玉器、佛像、紫砂工艺、古籍善本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