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部《釜山行》也许会是下一股强劲韩流的起点

 范雍祈求上天 2018-03-04




如果我们真能拍出同等水准的类型片,我也愿意号召所有亲戚朋友进影院,可惜我们现在还不行。


下面解释一下我这篇文章的题目。我们先来看看和《釜山行》同档的千万级电影都有谁,18部里面,有4部是外片,其它全部是本土电影。其中冠军是《鸣梁海战》,另外的代表影片有黄政民主演的《国际市场》,以卢武铉为原型的《辩护人》,南北韩问题的《实尾岛》和《太极旗飘扬》,抗日时期的《暗杀》。


这些电影题材并不相同,但有一个很重要的共同点——都与韩国人民的民族记忆紧紧绑定在一起,有的是用小人物表现民族艰辛,有的是歌颂民族英雄,有的是民族抗争,也就是说,这些电影成功的迎合了韩国的民族情绪,邪乎票房的背后,有着深深的民族认同在里面。




这也同时产生一个问题,一旦这些电影离开了本土记忆,到达国际市场,就很难成功。因为人家没有那份记忆啊,韩国人民应该不会对刘胡兰、黄继光感兴趣,所以《暗杀》《鸣梁海战》这种电影在中国大陆虽然公映了,但观众基本上不买帐,票房完全打回原形。


但《釜山行》很不一样。


这是一部彻彻底底的商业类型片,里面没有任何民族记忆的东西,连批判政府这种韩影的固定菜品都一带而过,就是一部纯粹的打怪通关的故事。我想了想,可能奉俊昊的《汉江怪物》和它会有点像,但这部《釜山行》更加纯粹。


撇开金基德这种基本不在乎本土市场,专注拿奖的导演不谈,韩国电影在全球商业市场上还没有太亮眼的表现,虽然它的工业能力发展迅猛,作品的深度也够,但韩影往往带有很强烈的民族特征,而且因为在色情与暴力的尺度过大,很难打入那些没有分级的市场他们在创作的时候,也基本只关注国内观众需求。而这部《釜山行》很明白的看到韩影进军海外市场的企图。《釜山行》的尺度只要稍加修改,估计我们的广电总局领导也说不出什么,我奇怪为什么不剪一版在大陆上,完全可以赚一票的啊。


打个比方,这相当于把纳豆这种小众食品,变成了可口可乐。只有可口可乐才可以行销全球。这部电影也许会是韩国电影走向国际市场的里程碑。


有人看出来第一个丧尸是沈恩京扮演的么?


再来说一下这部作品本身。首先这是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故事,釜山可不可以是上海、北京、曼谷?完全没问题。这样就有个很大的好处,无论是哪个文化背景的观众,都可以通过故事本身获得认同感,这也是商业电影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


另外就是彻底的类型化处理。包括片头撞死的那头预警的鹿,一开始有缺陷的角色,那首唱了两遍的童谣,小高潮与大高潮的点,煽情的时机,如果忽略掉演员的亚洲面孔,这完全可以是一部好莱坞的丧尸片。我看了10分钟就大体猜到谁会死以及最后谁会活下来了,我还跟媳妇说,那个孕妇和女孩肯定会活着,因为观众想让她们活着。



媳妇说我的身材像孔侑,Just身材


这种病毒灾难片你首先要接受一个超现实的大设定(有丧尸),然后剩下的就必须符合现实逻辑,否则电影会显得虚假无力。我觉得这部电影在逻辑上基本上是过关的,没有太硬的伤。我看了几篇评论,不少人说韩国人怎么看见丧尸简直是谜之淡定,该开玩笑开玩笑,该谈情谈情,这我觉得不是大问题,毕竟学校里不会教遇见丧尸该怎么办,非主角大部分也都吓傻了,主角有推进叙事的任务,有些文戏可以理解。


之所以有人质疑其逻辑合理性,我认为是因为影片的节奏简直是太快了。每几分钟就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在这种推进速度下,很多细节就算展现了,观众也可能反应不及。比如15车厢的人为什么要把更里面的车厢让给主角一伙儿,按理说越往里越安全,很多人说这里是硬伤。实际上,导演做了交代,里面那个车厢是有丧尸的,给了一个孔侑加固门的镜头,但给的时间有些短,观众来不及反应。所以他们才只能委身在那个过道里,很合理。




如果非要吹毛求疵的话,我觉得那个坏胖子活下来有些不可思议,他竟然能在没有武器的情况下,穿过重重丧尸跑到车厢另一头的卫生间躲起来(这头的卫生间在主角一伙所在的过道里门已经被堵住),他更像是导演保送活着的,为了最后的大梗。


再就是关于人性挖掘深度的探讨了。我觉得这一点上,真没必要太苛求。一部娱乐丧尸片,不需要也肯定不可能挖的太深,就算你挖了,那些电影节的各大评委也绝不会买账的,不可能给你个最佳电影奖,你什么时候见到丧尸片能得奖的?所以,娱乐至上,深度上我并不是很在意。另外,我最怕的就是这种评语——“最可怕的不是丧尸,而是人心”,这句话简直是万能的,说了等于没说。



胖叔简直是战神般的存在


另外,我刚做完密室电影的题材,这部《釜山行》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密室,都是压缩生存空间,然后讲人性故事。我现在想一下,这种类型的电影其实没有表现什么广泛的人性,它们更多的是把人的兽性给压了出来。看一遍爽一下,充分享受其娱乐性即可,细品之下就觉得没有太高的艺术价值。当然,这是另一个问题了,娱乐性和艺术性,并没有谁高谁低之分,都需要用心雕琢。


我觉得《釜山行》也给中国电影提了个醒,就算创作上不是很自由,但依然还是有发挥的空间。这部电影就算放在大陆的审查环境下,也没有太多犯忌讳的地方,有一两个点改一下(比如那一小段讽刺),完全能过的。这种纯类型片其实不太需要“才华”这种东西,更多的是“手艺”,很像是填词游戏,耐心加上用心,就不难做出来。




昨天下午在机场,旁边那个闸口有一趟飞釜山的飞机。时间快到的时候,广播里传来:“亲爱的各位乘客,您搭乘的XXXX次、飞往釜山的航班就要登机了,请旅客们按秩序排队登机”


我下意识的打了个哆嗦。


本文系作者原创,如果您要转载,给署个名可好?

电影最TOP


八最经典的电影  扯最TOP的观点


每周三全平台视频节目更新

微信ID:film_to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