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嚼经典文字 养自信根本

 孟溪ProbeT连山 2018-03-04

嚼经典文字 养自信根本

——温故《大学》而知新

  陈平世

  新春佳节,闹中取静,重温儒家经典《大学》,正如歌德所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它可以指点迷津,增强自信,让人改变精神面貌,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作为炎黄子孙,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义务和责任,更是每一位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有的使命担当。《大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之一,它是“初学入德之门也”,是大人之学。《大学》在《经》一章中,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这三条纲领实际上就是人们应有的目标、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们只要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和目标、理想,才会有奋斗的动力,才会有克服困难的力量。在明确了目标任务后,《大学》在《传》十章中又对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进一步解释论证。这八个条目,实质是实现三条纲领、达到人生奋斗目标的路径,它告诉人们怎样去做。其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前不久,北京某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在一次演讲中谈到了引起广泛关注的大学生“空心病”问题,发人深省。

  如果从《大学》中去找预防“空心病”的药方,那就要让那些还没有得“空心病”的人,从小懂得做人要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所谓明明德是指弘扬孝悌、诚信、爱国、敬业、仁爱、勤劳、节俭、立志、创新、和平、法制、公平、正义等一切光明正大的人类所共同向往的美好品行道德, 明德是一个开放、包容、发展的概念。亲民是指让人们“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断革旧图新,创新进步,而非安于现状,僵化守旧,不思进取。止于至善是指要有工匠精神,做事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达到最好的境界。这样去做,孩子们长大后才不会感到内心空洞,不会像漂泊在茫茫大海上的孤岛,感觉不到生命的意义和活着的动力,才会在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后不会自满、不会迷茫,能蹄疾步稳,较快地明确下一个奋斗目标,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畅游史海,我们发现晚清重臣曾国藩身体力行《大学》三条纲领、八个条目,立志“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他学问、文章兼收并蓄,达到了儒家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境界,实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理想。

  有人说,治国平天下、明明德,这是学文科人的事,是政治家、领导干部的事,与普通百姓无关,其实不然。我们知道,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安定,社会要公平,道德要弘扬,民主要进步,科学要发展,生产要提高,人民要幸福,都需要我们去维护,这种维护是综合的、全面的、长期的,而维护的力量则来自各行各业,来自不同岗位人们直接或间接的付出。所以,这不管是学文的还是学理工的,不管是工人、农民还是知识分子,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领导干部,大家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分子。只要你从正道,努力学习,积极工作,你就在治国平天下,你就在明明德,你就在为人类向往的这些美好道德尽维护之力,起弘扬之效,你活着就有价值,你就会对自己充满自信,感到幸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