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节气说文 | 惊蛰,鸟鸣花绽蛰虫启

 谦言益语 2022-01-05

一鼓轻雷惊蛰后,

细筛微雨落梅天。

俗谚道“二月二,龙抬头。”其所指,大约在节气惊蛰前后,春雷初响,惊醒各种蛰伏的生灵,鸟鸣花绽,启开春光大好的最旺生机。

在历史上,惊蛰节气的节序排定与命名是有过很大变革调整的。

汉景帝前,春季六气的节序为立春、启蛰、雨水、春分、谷雨、清明。至汉景帝登基后,避帝名讳的“启”,改启蛰为惊蛰,沿袭至今,节序也在东汉时期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即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节序: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据张培瑜等著《中国天文学史大系·中国古代历法》所载,东汉明帝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发生过一次重大漏刻制度改革,可惜具体内容未流传下来。在东汉四分历中所采用的刘洪和蔡邕于东汉灵帝熹平三年(公元174年)观测廿四节气太阳所在赤道宿度的节气排序与太初历不同,已经是先雨水后惊蛰,由此可推断出,惊蛰的节序调整变革大约在东汉明帝永元十四年前后。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释:“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今天的惊蛰节气尚在农历正月中,物候特征上肯定还看不到“桃始华”的惊蛰初候之象,这就是在物候层面上节气与时风的错位。

惊蛰二侯是“仓庚鸣”。“仓庚”就是黄莺,又名黑枕黄鹂,叫声悦耳。仓表示“清”,庚表示“新”,当黄莺清晨穿梭于林间鸣唱之时,说明小虫儿都已经钻出了土壤或树干,早起的黄莺有虫子吃了。鸣唱本身是气的抒发,就像《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所言,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其理一如。

惊蛰第三侯“鹰化为鸠”,这是惊蛰物候的灵魂所在。我看到对此候的解释中,很多版本为:“鹰每年二、三月飞返北方繁殖,已不见迹影,只有斑鸠或布谷鸟飞出来,古人以为春天的斑鸠是由秋天的老鹰变化出来的,故作此候,比喻万物从新开始。”其实,这是我们当代人对古人物候隐喻的误读,是天大的误会和笑话。古代典籍在遣词用字上是非常严谨和讲究的,像节气中常见的年、岁、变、化、转、生等等,每个字的表意是完全不同的。鹰是猛禽的代表,古人以鹰喻勇猛 、肃杀之意;鸠在此是与鹰相反的寓意。《周礼·夏官·罗氏》载:“中春,罗春鸟,献鸠以养国老,行羽物。”郑玄注“鸠与春鸟变旧为新,宜以养老助生气。”可见,鸠象征着新生。鹰化为鸠的隐喻,就如很多道家典籍中所用的隐语一样,表示的是,生理气机感应节气时风变化而产生的气质改变,这段时间里的鹰,脾性也变化成像鸠鸟那样温和了。因此,在这里的“化”不是变化的意思,而是转化脾性的寓意。

尤金·史密斯摄影作品《通往天堂之路》

惊蛰节气的表意汉字我们选用了“啓”字,它是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左边是手,右边是表示单扇门的“户”字,其字意就是用手推开门,在节气惊蛰上的表意既是开启生机,又在启发心智。

惊蛰,开启了万物生机之门,我们不妨学一学黄莺那样,晨起散步于林间,如鸠鸟般变旧为新养老助生气,自身的生机与生气亦会更加年轻而旺盛,这就是惊蛰节气“启”之真义所在。

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古人没有现代发达的科学仪器进行观测和研究,大多数秦汉以前的古籍经典往往凭借人的心智感受与思辨而得。今天,当我们任何数据的获取都依赖先进的科学仪器时,自身心智的敏锐度与感受力在很多方面明显退化了,如何提升这种心智的能力呢?看来,总是要推开都市家庭里的这扇门,走近万物才能有机会从自然中获得启发得到成长,这一步就从惊蛰节气迈开吧。


本期福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