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形意拳研习至理要义

 武谈 2021-01-21

本文作者

孙禄堂先生言:

形者,形象也。意者,心意也。人为万物之灵,能感通诸事之应。是以心在内,而理周乎物,物在外,而理具于心。意者,心之所发也。是故心意诚于中,而万物形于外,内外总是一气之流行也。

起落进退、变化无穷,是其智也。得中和、体物不遗,是其仁也。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为内三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为外三合。内外如一,成为六合,是其勇也。三者既备,动作运用,手足相顾,至大至刚,养吾浩然之气。与儒家诚中形外之理,一以贯之。

——在这里孙禄堂先生指出形意拳的特质是通过形与意的一气流行、交互作用与感应,达到形与意的协同一致,即形意合一、内外如一。其拳有仁智勇,通过此三者养浩然之气,其气至大至刚。符合儒家诚中形外之理。

孙存周先生进一步指出:研习形意拳要平心稳齐,舒展活泼,勿尚拙力,勿使怒气,勿逾规矩,以增华饰。勿趁私意,以求悦目。一伸一屈,莫不顺中用逆。

——在这里孙存周先生指出,练习形意拳需要特别注意遵循的3个要点:平心稳齐,舒展活泼,顺中用逆。同时也指出容易出现的4种错误:拙力、怒气、增华饰、趁私意。所言,言简意赅,极为精辟。

孙剑云老师说:初学形意拳,要以中和为法度,六合为矩,从容中道,动作和顺,起落整齐,内外如一,行以浑圆一气之意。不可有丝毫乖戾努力,不可于腹中运气。

——在这里孙剑云老师进一步阐释练习形意拳的法度规矩:中和、六合、中道、和顺、起落整齐、内外如一及浑圆一气之意。同时不可有丝毫努劲之意,不可以腹中运气为造诣。

上述三位前辈对形意拳的特性与练习要点的解读极为重要,乃研修形意拳的至理。

此外,刘子明先生对形意拳亦有相当高深的造诣。刘子明先生曾追随孙存周先生有年,得到过孙存周先生的指点。

刘子明先生说:初时练习形意拳,首先要使全身关节松开,要节节放开,开始行拳,最先不要求发力,要从和顺轻捷处行拳,动作规矩和顺,步子轻捷自然,在此中自然求得劲力充实圆整,功到此时,行拳出劲仍要由动作自然伸缩而出,不要心中努力去短促爆发,此时也不要练习打桩,要专练走架子,还是要全身放开,自然松顺,节奏不着意快慢,按照自己调息节律走架子。两肩要松沉放开,两胯一提一塌,即抽即开,从中要先练出长劲。长劲出来后,一个动作要演化出五种力,即冷弹脆快硬,五力合一,探臂一划,五力俱备。劈崩钻炮横任走一式,皆一圈五力。长劲出来后,可以练习打桩、打沙袋等。此时出劲仍要自然随着动作发出,不可预设发劲效果,前后两劲间求以顺畅连贯,动作节奏的间隙将逐渐变小。

刘子明先生是我见过的(包括电视、光盘、视频中)发劲威势最雄浑强悍者,其演示发力时,已80余岁。特别强调练习形意拳要动作规矩和顺,步子轻捷自然。

我以为练习形意拳,其拳式的架构、规矩尤为重要,不同的形意拳拳式架构、练习规矩,导致在练习效果上差异甚大。所以在明规矩这个基础上要动作起落整齐、和顺自然,步子轻捷,重心变化落位准确,重心在运动中变化自如、流畅、平稳是为行拳要点。除了个别动作要求震脚外,其他动作,皆不要有跺脚之意。劲走平直螺旋,重心移动要平直,肢体伸展走螺旋。迈步进退走趟擦对拔之意,落步不要跺地出夯劲。

需要强调的是,动作中劲的质量,前后两劲的连贯性,打击动作的连续性,节奏的快而不乱,首先在步子的轻捷准确、自然连贯的质量,质量高,身体在高速运动与变向中,才能做到重心平稳,打击动作连续。

多年前,有一次万勇南先生来北京,与武术万维网的几个拳友聚会,万先生邀请我与刘树春先生参加。期间,万维网的人请我演示拳法,我对他们讲,我示范一个作为反面教材的劈拳。有趣的是后来万维网的人把他们录像的视频放在他们的网站上,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把我前面讲的“示范一个反面教材”这句话给删去了。于是针对我打劈拳的这个视频网上一些人开始批评、讽刺和攻击,这些人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由于我多年来发表文章澄清史实、拨乱反正,使得一些人对我恨之入骨,他们利用这个视频攻击我。第二类是出于门派之见,只要看到是孙门的,必然要进行歪曲、攻击。第三类是看到这个视频跟他们师傅教的不一样,因此批评、质疑。我当时看到这些状况,感到很有意思,所有针对我示范的这个反面教材的批评,没有一个能切中技术问题中的要害。说明参与对之批评的那些人,其实都不懂形意拳。

那么,当时我为什么要示范一个作为反面教材的劈拳呢?正是看到如今大多练形意拳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错误,就是总专于发出整体力,其实发的都是拙力而已。我不好指出具体的张三李四,只好自己示范一个反面教材,用以警示之。不想,额外闹出这么一些乐子。

那么,我示范的那个作为反面教材的劈拳错误出在哪儿?

步子及动作失去轻捷、连贯、自然而专求劲整,这是练形意拳之大忌。记得当时该网站还放上一个某人发力的视频,作为范式同我的那个反面教材作比较,结果我一看,那个“范式”与我展示的那个反面教材可谓是半斤八两。

不错,形意拳先要练出整体劲,正因为如此,行拳时才不能把注意力放在发力上。在拳术上,越刻意求什么,越得不到什么。整体劲要出于自然,才是真劲。乃至孙剑云老师在教拳时都避免用“发力”这个词。

话回到步子上,那么步子如何才能做到轻捷准确、自然连贯、重心平稳呢?

第一取决于三体式的结构与规矩。各家形意拳皆有三体式,但各家三体式的结构不同,规矩不同,因此效果不同。有关孙氏形意拳三体式架构、规矩与效果的超胜卓绝,过去多有论及,在《孙氏武学研究》和《中国武学之道》两书中都有专门的论述,这里从略。

第二取决于站三体式的心法,包括调息法。

第三取决于所下的功夫,孙氏三体式是一个系列,功夫进境不同,三体式的形态及要求也就不同,效果自然不同。

第四取决于五行拳的结构、规矩、心法及所下的功夫。

第五取决于认识和悟性,悟性好,由微见著,举一反三,自己能悟出行拳的关窍。比如迈步时,提步与周身如何对应。迈步过程中如何顺中用逆,迈步与重心转换、足胯协同如何对应、合一。落步时,重心的位置及如何落位准确。再比如,做不同动作时各自轨迹的要点是什么,与周身状态如何对应,以及轨迹如何由有形化无形等。

孙禄堂先生揭示出研习、体用拳术的最高法则是极还虚,致中和。如何达到?孙禄堂先生指出通过有无并立、有无不立的心法来体悟。所以,研习形意拳既要明其规矩,又要从其自然,形成虚无的气势,这是一个由规矩到气势的修为过程。规矩、架构要不断提升,不断优化,不断突破极致,同时又要不断还于虚无,是从有意到无意,无意中出真意的过程。所以,“有”不立,“无”亦不立,二者始终在不断的转化与优化的过程中。比如,你的拳式结构、规矩尚有不足,即使你达到感而遂通、不意而发的程度,你发出来的打击效能仍受到你拳式基础结构、规矩的制约而未臻极致。所以,对于“有”这个结构、规矩本身就有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随着造诣的不断深入,这个“有”逐渐趋近极致。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反复还虚,所谓三回九转是一式。而能最终登峰造极者数百年难出一人,由此可知为何《近今北方健者传》赞孙禄堂先生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三家之造诣为“集三家之大成者。”

对于孙禄堂先生揭示的“极还虚致中和”及“有无并立、有无不立”这个理论方法,历来能理解其义者甚少,故百年来得形意拳真艺者凤毛麟角。在当今健在者中更未见一人。

孙禄堂先生早在1929年江苏省政府《江苏旬刊·元旦特刊》上指出:“练习国术,当以形意拳为本也。能如是,则统一与普及问题,均迎刃而解矣。”因为形意拳改造提升的是人的基本生理素质及精神气质,通过易骨易筋洗髓,在这个基础上提升人的运动和动力的核心能力,故形意拳是百艺之基,可以作为统一各派国术的基础。故今人研习形意拳不可企图太大,能步子轻捷自如,身法变化灵敏,劲力圆整和顺,气势虚无雄浑,已属难得,于今算高手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