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注 | 中石化天津LNG码头首船靠泊的背后…

 leonduan 2018-03-05

2月6日13时50分,在海事执法船艇的全程监护下,“中能北海”轮安全靠泊天津港大港港区中国石化天津液化天然气 (LNG)码头(简称中石化天津LNG码头)。“中能北海”轮是大港港区通航后迎来的首艘LNG船舶,全长290米,宽45.6米,载有9.6万立方米LNG,气化后可提供5700万立方米天然气。

中石化天津LNG码头项目是国家实施清洁低碳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务院“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重点督办项目, 是保障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能源需求的重大民生工程。项目一期建设规模为年接转LNG300万吨,供气能力达每年40亿标准立方米,可通过槽车和配套管网向京津冀鲁地区供气。投产后接收站可实现槽车外运每天100车、管道外输每天1500万立方米。

据悉,中石化天津LNG码头项目于2014年7月7日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批复,码头及接收站工程于2017年7月1日建成,2017年11月30日交工验收。但是,该项目验收后如要正常投产还需解决碍航管线切改、航道疏浚清淤、海图测绘、航标布设、码头《港口经营许可证》及《港口设施保安符合证书》发放等诸多问题。

为尽快实现中石化天津LNG码头投产运行,保障京津冀鲁地区安全平稳供气,优化环渤海地区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天津海事局、天津市港航管理局等各部门紧密配合,以保民生为第一要务,勇担当、甘奉献,在码头交工验收后2个多月的时间内完成了首船靠泊的艰巨任务。

01

难题 审批时间紧迫

预受理预审核定制服务

为保障中石化天津LNG码头在短期内实现投产,天津海事局、天津市港航管理局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纷纷成立专项工作组,设置专人专岗对接跟踪工程手续办理,强化关键节点与施工、运营单位的沟通联系,主动对接企业需求,积极提供咨询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

“天津海事局系统梳理了29项海事工作任务清单,并开启无假日模式,及时、规范办理海事手续。” 天津海事局通航处处长杨会明介绍,“预受理、预审核”等服务举措也在该项目中得到充分运用。

据悉,按照规定水上水下活动许可审批办结时间为15个工作日,在管线切改和航道施工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天津海事局开启“预受理、预审核”模式。在所有需要提交的材料没有准备齐全的情况下,海事执法人员就开始对已有的材料进行审核,帮助企业修正、完善材料,待材料齐全,便可立即进行完整审核。通过“预受理、预审核”的创新服务形式,天津海事局仅用1天时间即完成老管线拆除以及航道疏浚水上水下活动许可证的核发和签注,做到了水上水下活动许可证“当日申请、当日办结”。这种创新的工作模式不仅提高了服务效率,为推进整体项目进度节约了时间,也使天津海事局获得了行政相对人的信赖和认可。

“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船,很多手续都没有办理经验。”中石化天津液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港务主管王嘉琪告诉记者,“海事局工作人员第一时间通过邮件将材料清单、材料样式发给我们,积极解决手续办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保供气赢得了时间。”

“航道施工与通航准备工作同时进行是快速推进项目进度的‘秘诀’。”天津市港航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确保大港港区航道按时投入使用,天津市港航管理局组织天津市交通运输工程质监总站、航道疏浚清淤参建单位成立了交工验收准备小组,并要求质量监督部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及时做好交工验收材料及报告的整理工作,争取在航道工程完工后三天内完成交工验收。

可以说,创新的政务模式和贴心的细致服务为中石化天津LNG码头项目投运及首艘LNG船舶尽早进港送气争取了宝贵时间。

02

难题 最浅水深6.5米疏浚任务重

按小时排计划合力攻坚

作为中石化天津LNG码头投产的前置条件,天津港大港港区10万吨级航道建设迫在眉睫。该航道全长44.2公里,自2013年4月开工至2014年12月已完成疏浚42.2公里,剩余2公里受原渤西管线未完成切改影响,一直无法施工,航道最浅处水深仅为6.5米,一度成为限制大港港区航道等级的“枷锁”。

经测算,全部工程量正常清淤时间约需3个月,而本次任务要求在1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完成,且疏浚施工受天气、作业面及地质条件影响严重,疏浚清淤时间非常紧张,按小时排计划是这项工程的真实写照。为按时验收,各部门抽调先进装备和精兵强将投入到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之中。

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简称中交天航局)快速响应,积极调配管理骨干和技术精英,在短时间内调集国内大型耙吸船和绞吸船共7艘,总调遣里程超2200海里,累计疏浚航道近680万立方米,全面彰显央企责任感。除正在国外施工的“通途”轮、“通力”轮外,剩余分布在国内施工的其他6艘大型耙吸船已全部被调遣至该工程,并投入人力350余人。这是中交天航局历史上第一次将6艘大型耙吸船同时投入单项工程施工。

“多艘施工船同时作业对水上安全监管而言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天津海事局负责大港港区水上水下活动监管的王维印说,为加快疏浚速度,所有疏浚船舶基本都集中在2公里的范围内,且施工期在冬季易受到寒潮大风等恶劣天气影响,因此作业船舶间必须保证合适的安全距离。

“每当恶劣天气来袭前,海事部门会采用电话、微信、高频等方式及时通知我们提早安排船舶避风。”现场施工人员介绍,“当有船舶计划进场时,海事部门都会提醒我们提前上报船舶相关资料,并确认船舶信息以及进场时间,以便船舶抵达施工区域时可以顺利进场、安全施工。”

在疏浚施工加速推进的同时,天津海事测绘中心发挥探路先锋作用,争分夺秒进行通航尺度水深测量,将施工、测绘工作同时推进,哪里有回淤、哪里有浅点便一目了然。

船舶进港离不开精准专业的海图。按照将工作做在前面的指导思想,自接到任务后,天津海事测绘中心投入测量人员18人、测量船舶4艘,迅速开展前期数据准备和编制工作,争取做到“今日事今日毕”,白天获得的外业扫测数据晚上即可进行处理。正是在一线测量团队与绘图团队的高效联动、通力合作下,精准的专题海图和水深工程图才能在短时间内呈现。

通航瓶颈快速攻坚,日常通航也不能耽误。为在航道施工期保证其他船舶通行需求,天津海事局优化组织方案,规划了一条临时航路,并在每艘船舶进港前作好沟通提醒,全力将航道施工影响降到最低。

众人同心,其利断金。截至目前,航道已满足-12.38米半载通航尺度要求。据悉,后续施工将按照一次性满足10万吨级航道建设要求的方式进行,预计近期可实现第二船满载进港。

03

难题 首船进港风险点多

强素质强实训周密部署

由于LNG船舶装载的货物危险性较高,天津海事局从强化队伍素质、提升监管软实力出发,苦练内功,全力做好各项海事监管准备工作。

“一方面,我们选拔业务骨干,开展了LNG船舶海事管理知识、进出口岸审批、危险货物申报、船舶航行计划审核和交通组织培训,提高监管人员适岗适任水平;另一方面,选派执法人员赴青岛LNG码头、中海油LNG码头等开展学术交流和学习调研。”大沽口海事局局长王长青介绍。

为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险情,天津海事局于1月25日组织相关部门和船舶模拟演练了LNG船舶搁浅后的应急处置,演练检验了应急力量的实战能力。据统计,本次“中能北海”轮进、靠港期间,共有海巡船、拖轮、清障船、溢油应急船等13艘船舶,固定翼、旋翼各1架无人机参与监护、护航及辅助作业工作,可谓“阵容强大”。随着首船“中能北海”轮的到来,海事人迎来了一次庄重的检验。

在LNG船舶进入天津海域VTS报告线后,天津海事局迅速组织相关船艇按照提前制定的进出港安全保障方案,对“中能北海”轮形成移动安全区,严禁一切无关船舶驶入。

“我们共出动三艘海事执法船保障‘中能北海’轮航行安全,其中一艘负责在正前方引领并现场指挥,一艘负责在后面管理,还有一艘在周边水域与一架无人机协同配合巡航清障,同时另外5艘船舶在‘中能北海’轮前后左右按照既定方案形成移动安全区。”现场巡航的海事执法人员介绍。

据悉,“中能北海”轮在大港港区停泊作业期间,海事部门将通过电子监管的多种手段密切掌控该轮动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作出应对举措,确保该轮安全。

“中能北海”轮的靠泊作业只是一个新时期的开始,随着天津港大港港区10万吨级航道工程的进一步扩能升级和中石化天津LNG码头的稳定运行,海事人也将迎来新的挑战。“我们已经做好准备!”一位年轻的海事人自信地告诉记者。

(作者:本报记者 金校宇 特约记者 马艳玲 通讯员 任冀川 王薇 王永更)

大家都在看

国新办召开“四好农村路”建设和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闻发布会

为什么中国高铁这么稳?因为总设计师晕车!!!

聚焦 | 这条“路”,把党心和民心系在一起!

人事 | 本月,三省区交通运输厅厅长履新

你的“春运故事”有机会上报纸头条啦!

责编/吴倩      审核/连萌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