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世民:临官莫如平

 方远图书馆 2018-03-06

     文丨《那些年》瑞格格

     孔子云:临官莫如平。

     在他老人家看来,当官为政没有比公平更好的美德。

     古人崇尚公平,尤其在为政之中。《尚书》中写道:“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意思是说,为君主做到公平无私,就能使王道广远、平坦,顺利推行。

可以说,公平既是为官者断是非的基本准则,也是为君者治天下的最高追求。

在这方面,唐太宗李世民给我们留下了一段佳话。

六二六年八月九日,李世民登基。九月二十四日,论功行赏。

李世民亲自裁定长孙无忌等人的爵位和采邑,命陈叔达在殿前公开宣布。并且表示,任何人如有异议可以自行申诉。于是,各将领争功心切,乱做一团。

     唐太宗的叔父淮安王李神通不服,说:“当年我在关西起兵,是第一个响应的。而今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不过动动笔杆子,功劳却在我之上,我心里不服!”

李世民答:“当年,叔父虽然首先起兵响应,但其中也不乏自救成分。后来,窦建德吞并山东,叔父全军覆没(六一九年,李神通被生擒);刘黑闼再集合残余灰烬,叔父又吃—次败仗。而房玄龄等在大营之中运用谋略,使政府稳固。依照功劳奖赏,本应在叔父之上。叔父虽是皇家至亲,但我也不会把亲情和功劳混为一谈!

如此一番,诸将领心悦诚服。以淮安王李神通的尊贵,陛下尚且对他不偏心,我等怎敢不安分!

不止对叔父,李世民对自己的旧部也不曾偏袒。

李世民登基了,但秦王府旧人中却没有升官的。因此不少人抱怨:“我们跟随陛下这么多年了,而今升官,反倒落在太子宫、齐王府那些人的后面!”

房玄龄提醒李世民,不少旧人颇有微词。

李世民则说:“帝王公正无私,才能使人民心服口服。我们每天的吃穿用度皆来自民间。设置官位、分派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理应选择贤才担任,怎么可以依照新旧关系,来当作拜官的考量呢!如果新人贤能,旧人愚劣,岂能弃贤才而用愚劣?而今,不问'贤’'愚’,只问'新’'旧’,怎能建立公平的体制!

一碗水要端平

“凡临政事能持平”,此话说来容易做到难。谁的身边没个亲疏?谁的心里没个远近?

唐太宗坚持原则,只论功劳大小,不论亲疏远近,力争公平。

他认为公平的赏罚应该是“赏者不德君,功之所致也;罚者不怨上,罪之所当也。” 得到奖赏的人不必对君主感恩戴德,是因为他们有功当奖;受到惩罚的人也不会怨恨皇上,是因为他们自知理当受罚。

而他自己也深知,要保持持久公正,也需要他律,需要制度。贞观五年,他曾对房玄龄等人说:“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辜。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赏罚一旦由了君王性子,便是滥赏滥杀,殃及国祚。因而,唐太宗君臣还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官员年度考核体系,以明赏罚、持公平。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

要王道平,王者之心,先要公平。

那么,如何做到公平?有人梳理了古人的说法,大致有四:

一要无私。偏在于多私,“无私,百智之宗也”;

二要无欲。“心虚(指灵明无欲念)则公平”;

三要心平。“平(平和)者,义之本也”,如果“不平其心,虽好事亦错”;

四要心正。即要公道正派,因为“邪则欹(倾斜),正则平”。

     或许正如林肯所言,“一个总统在政府里没有朋友”。作为执杖人,当留公心,而废私心。想想看,陈平分肉,心中必无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