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生集】冬天来了,肿瘤患者该怎样养生?

 文汇秋雨书馆 2018-03-06

   时令变化是一个自然规律,年过一年,年年如此。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庄稼都是这样,人也如此。人生乃小天地也,人与天时是一致的。因此人也应该适应这个自然规律。肿瘤不是传染病,发作没有季节性,但肿瘤病人和季节还是有一定关系的。



   进入冬季,气候严寒,人们最易受外感之邪侵袭而导致疾病,特别是肿瘤患者体质本身就虚弱,加之放、化疗更加损伤正气,导致抵抗力下降,所以要注重冬季养生,以顺利度过寒冷的冬天。冬季养生很重要的一点是要遵循自然界“闭藏”之规律,注重“养肾防寒”,以“敛阴护阳”为根本,要从精神、起居、饮食三方面进行调养。


1

精神调养

   中医认为,稳定的精神情绪对人体脏腑有着良好的影响,可使气血条达,脏腑机能运作正常,而情志反常,喜怒无度,思虑太多都会伤神,影响机体气血运行,从而伤及人体脏腑,导致脏腑功能失常,百病丛生,故良好的心态是保证健康的先决条件。肿瘤患者在精神调养上要力求其静,控制情志活动,保持精神情绪的安宁,含而不露,避免烦扰,使体内阳气的得以潜藏,特别是肝癌、胃癌、食管癌等消化道肿瘤患者,除了重视保持精神上的安静以外,在神藏于内时还要学会及时调摄不良情绪,当处于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状态时,应尽快恢复心理平静,可以适当参加体育运动,听音乐、练书画、静坐、打太极等使自己的情绪平稳下来,这样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也符合冬季“养藏”之性。


2

起居调养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常伤阳气”,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因扰动阳气而破坏人体阴阳转换的生理机能。要“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说,正如“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汗出,发泄阳气。”因此,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而衣着的过少过薄、室温过低即易感冒又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所以,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应以“去寒就温”为原则,如果不遵循这个原则就会导致“伤肾”的后果,从而损伤机体“阳气”。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白细胞下降,免疫功能低下,所以更要注意寒温适宜,避免感冒。


3

饮食调养

   肿瘤患者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指出:“……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也就是说,冬季要多吃热性的食物,以对抗外寒,要少食生冷、粘硬食物以免损伤脾胃阳气,但也不宜过于温躁,温燥则耗阴伤津,导致阴亏,最终“阴损及阳”,损伤阳气,故冬季以食用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如:牛肉、羊肉、狗肉、鹅肉、鸭肉、乌鸡、鲫鱼等,同时也要多吃新鲜果蔬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萝卜、核桃、苹果、栗子、白薯、青菜、木耳等。除此之外,肿瘤患者在饮食调养时宜辨证、辨病施食,因人、因时、因地而宜,冬季“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更不要轻信广告的宣传,一味迷信滋补品的作用,而应请教医生和专家,有针对性地选择食用,以避免盲目跟从。


   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创始人郑伟达教授指出,中医治疗肿瘤是一个整体观念,绝不只是仅仅喝些汤药去治疗肿瘤,如今中医也跟上了社会发展,除了中药药物治疗,还有心理治疗、饮食调养和体育锻炼等,通过这四个方面全方位的综合治疗,不光是要把病人的身体修理好,更加重视患者的内心感受,帮助患者修理内外平衡,更助于康复。


   郑教授在多年临床经验中,总结创立了伟达慈丹四位一体抗癌康复疗法,该疗法科学地将药物治疗、心理疏导、体能锻炼、饮食调养4个方面有机结合,应用于肿瘤的临床治疗。大多数坚持“四法”抗癌的患者,生命得以延长至五年以上,更有甚者长达二十余年。以“四位一体”为指导思想改变了肿瘤治疗中,只见肿瘤不见人的治疗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倡导个体化治疗,从患者心理、生理等多方面整体治疗,提高了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本文由北京伟中医肿瘤医院

媒体工作室提供

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创建于1994年,国家医保、新农合医疗定点机构。由吴孟超院士担任名誉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社会办医管理分会主任委员、农工党中央委员、农工党福建省委会副主委郑伟达教授担任院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