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把佛道儒三家思想精髓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虎山山庄 2018-03-06

儒释道三家合一,是不争的事实。从历史看,佛教传入中国是在汉朝时期,到了三国时代,儒释道三家同源说开始萌芽。《吴主孙权论述佛道三宗》,孙权将儒释道三家相提并论。三国归晋后,玄学更兴(“老、庄、易”三玄,这是继百家争鸣之后中国的第二次文化高峰),佛教由于传入中国时间不久,尚不起眼,故就随顺众生,依附时代的主流——儒道两家来弘扬佛法。

当时的佛教高僧,不但要懂得儒家经学,更要精通三玄之学(你懂的我懂,你不懂的我也懂),不然难以契机,佛法就不好推广了。而道家老庄和佛家般若,两学本质近似,DNA天然无别,加上老庄是当世绝对的文化主流、是当时的文化主旋律。这就要求当时的佛教高僧,除了会佛法,还必须是精研老庄的第一流学者,不然,一则“高”不起来,无法取信于人;二则不精老庄就只能关起门来自嗨,那粉丝何来?所以在佛教就有了道生、僧肇、道融、僧睿等高僧,他们在出家之前就已是天下闻名的一流大才(老庄专家)…正因为这些因素,佛道两家如同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而儒家,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成了历朝历代用国家权力推行的官方正统学说。儒家推崇的群经之首《易经》,本来也是道家学说的根源。儒道同源!好了,儒道同根生+佛道一家亲,于是,儒佛道三家,就水到渠成的汇合成中国文化的长江黄河。

但是,三教合一,是指的内核合一,三教之精髓如天上的圆月,无论你在印度还是在中国,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所看到的都是同一个月亮。无二无别,不同的是,由于空气质量指数的高低,所见的清晰度和明亮度而有差别。内核固然相同,但三教的外壳却是各有所殊,在表达方式上,在侧重点上,也是各有不同的。这些不同就造成了在各自学说中那些学问不纯的信徒,相互攻击指责,发表“论文”,意图不是为了证明真理,而是证明天下唯我家学说第一。这,就给广大人民的视听带来了严重的困扰。实际上,在孔老释处,这都不是事儿。

就不同点而言:

儒家侧重社会性,道家侧重自然性,佛家侧重精神性。注意,是侧重,不是“只”。这个结论,吾师N年前反复告之反复提示,多年学修下来,深感的确如此。

就相同点而言:

儒释道三家对同一真理的不同表达,既是三家各自的精髓,却又是同一个东西——“无我”。现用一句话概括

  1. 孔子: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 庄子:吾丧我。
  3. 老子: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4. 释迦:人无我,法无我。

这就是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内核,也是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精髓。

那么,能否用一句话表达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外壳呢?用等号试试吧

内修:正心诚意(儒)=明心见性(释)=寂寞无为(道)

外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无边众生誓愿度(释)=公天下、齐物、天人合一(道)

原理: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儒)=本来无一物,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释)=无视无听,抱神以静(道)

还有内证的过程和次第也是大同小异,如儒家七证“知,止,定,静,安,虑,得”与道家七证“外天下,外物,外生,朝彻,见独,无古今,不死不生”,内证过程几乎一模一样,佛家就更不用说了,更加详细,方法也更多,精力有限,不再一一举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