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意根定的表现

 维摩花雨1 2018-03-07
定,就是不动,或者是少动,或者是慢动,或者是灭。动,就是身口意行的出生和运转;不动,就是身口意行的不运行,少动就是少运行,慢动就是身口意行动得慢和微弱;灭,就是身口意行的停止和消失。
这些动与不动、少动、慢动以及灭,都是由谁指挥和作主决定的呢?除了意根,无他,意识无此功能,五识更无此功能,第八识听从意根的安排,绝不无事生非,没事找事。
当意识把意根降伏下来以后,意根安稳了,攀缘性减轻了,攀缘的法逐渐减少,以至于在心行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减少了造作,灭除了一些心行和造作,不再拿着指挥棒一边指挥第八识,一边指挥前六识,忙得不知所以。
这样,身体上的行为造作减少、减慢、减轻,眼不看,耳不听,鼻不嗅,舌不尝,身不触,四肢不动,头不动,最后外在的身行全部停止,五识灭去;以至于修到四禅时,意根不想控制色身,不执身了,就不想让色身再动了,于是呼吸停止,心跳停止,脉搏停止,犹如死人一样。但是因为意根还不想灭除了知性,还想知,意识就不灭,还有了知性,只是了知性很微弱了,动得极慢极缓。
在口行上,声音越来越轻、越来越慢、越来越低沉、越来越微弱,最后就消失,无声了。再出一点声音,意根都不愿意,意识就觉得很累很累,意根决定停止出声。
在意行上,由最初的妄念纷飞,到渐渐念头减少、专一,最后减弱、消失,只有一个觉知,反观力消失,再最后觉知性反观力也消失不见,进入无想定。无想定之后,意根也不想领受和觉知境界,于是灭掉两个心所,就进入灭尽定中。
因此可见,定,最主要减少定意根的,只定六识没有用,意根想让六识怎样,六识就得怎样,想让六识了别什么,六识就得了别什么,想让六识了别多少,六识就得了别多少,想让六识了别到什么程度,六识就得了别到什么程度,哪有六识的自主权?六识想定,意根不想,六识就得要造作,意根不想睡觉,六识就得工作,绝对摆脱不了意根的指挥棒。不降伏意根,怎能定,如何定,修定只此一个门路,并无他途。定,就是意根的定!
什么是正定
须菩提宴坐时,却被维摩诘居士呵责说:你这不是正定。小乘法中说,正定是八正道之一。但是这个正定是后天打坐修出来的定,是先无后有,有后还能消失的生灭性的定,因此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究竟的正定。

须菩提宴坐,就是八正道中的正定。宴,寂静无喧,无有念想,无觉无知,这是意识心入的定。意识心入的定,正是先无后有的生灭性的定,是如来藏旁出的定,因此不是真正的正定。

那么真正的正定是指什么呢?正,就是正位,正真,不生不灭,不用出生,不是偏出和旁出,无出无入,随顺一切,却无所住,只有如来藏有此定。因此真正的正定就是指如来藏的不动性,是六祖说的那枷常在定的首楞严大定。觉知心入的定都是旁定,有生有灭,有出有入,有所住,与如来藏的楞严大定正好相反。

我们初学佛修行做不到心无所住,开始都要有所住,心住一个境界,不散乱,以此方便入禅思,起观照,起智慧,起利用。所以这种定,严格来说,应该叫作方便定,以此方便定起般若智慧,才能证得真正的正定——首楞严大定。没有证得如来藏时,不可能证得如来藏的不出不入的楞严大定。意识心的定肯定是有出有入,有生有灭的,但是这种定能引发智慧,心专注思惟时,智慧才能现前,因为识不分流,就有势力,有力量清楚分别,了知真相,从而能观照般若,出生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