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魅力课堂,打造语文教学的艺术之路

 行者琴心 2018-03-07


【内容摘要】语言文字,是一门博深的艺术。语文是这门艺术传承和发展的工具,所以语文课堂应该有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或潇洒的板书,或深情的朗诵,或优美的作文……无论何种形式,其目标就是让学生在感受语文课堂的魅力时,潜移默化中感悟语言文字的艺术魅力,从而爱上语文。作为语文老师,将学生带入美妙的文学殿堂,用语文课堂的魅力去感染学生,使其受到熏陶,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从而迁移到对语言文字的热爱。

【关键词】魅力课堂  语文教学  艺术  教师

【正文】

语言文字,是一门博深的艺术。语文是这门艺术传承和发展的工具,所以语文课堂应该有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或潇洒的板书,或深情的朗诵,或优美的作文……无论何种形式,其目标就是让学生在感受语文课堂的魅力时,潜移默化中感悟语言文字的艺术魅力,从而爱上语文。

引语:亲其师,信其道。

一副自然大方、亲切随和的教态;一口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普通话;一段声情并茂、慷慨激昂的朗诵……都是课堂艺术的呈现,对学生的注意力具有无形的吸引作用,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具有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作为语文老师,将学生带入美妙的文学殿堂,用语文的真正学识去感染学生,使其受到熏陶,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从而迁移到对语言文字的热爱。

一、  教师仪态的魅力。

在听课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觉:台上老师亲和有礼,台下学生如沐春风;台上老师紧张无措,台下学生东张西望。首先,端庄大方、搭配得体的衣着会让学生在潜意识中感觉到课堂的严肃性,从而减少课堂上不专注的表现,使老师上课更轻松。其次,教师肢体语言的张弛有度,能给学生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肢体语言的表现形式应该在可夸张的时候尽情夸张,在需拘谨的时候谨小慎微,目的在于让学生时刻关注到课堂,让课堂所学的内容通过具体形象的表达,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营养。再者,教师肢体语言的细节表达也很重要。比如,在一次上课中,我请一位学生回答问题时,无意中用了一根手指指着他说:“请你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时常看到这位学生跟别人说话的时候也常常用一根手指指着别人说。我当即意识到这种迁移来自于我的课堂,于是在后面的教学中,无论什么时候我都是伸出整个手掌,做一个“请”的动作。类似的还有上课双手交叉抱于胸前、背手交叉、背靠讲台等都可能给学生以反面示范,从而影响其对课堂严肃性的认识,进入一个不良的循环中。 “水无形,形成于器皿。”教师得体的仪态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也是良好的示范。

二、教师自身的艺术特长魅力。

音乐、体育、美术、书法等学科的老师总是比较受欢迎的,究其原因还在于教师自身的艺术特长魅力。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具备一些本学科应有的素养。一手端庄大方的板书,一串妙连珠的点评,一幅简明扼要的简笔画……出口成章、绘声绘色,必能让学生如饴甘泉。在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音》一课中,授课教师在讲述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吁时,出示了几张战争带给家庭、带给孩子的灾难,深情并茂地陈述着当时发生的故事,全班学生完全沉浸在老师的如诉如泣的述说中,在老师讲述完后,学生深刻地感悟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呼吁,甚至感同身受,与文中的作者一起呼吁。课堂生成的良好效果来自于教师恰到好处的语言艺术,试想一下,孩子长期受到这样的语言环境的影响,其语文素养也必然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这样的老师也必然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对其崇拜不迭啊。

三、教师课堂鼓励语言的艺术魅力。

鼓励语言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鼓励语言的正确运用会让学生更钟情于这门学科,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上,我基本不使用“你真棒!”、“你表现真好!”这样的鼓励语言。当学生回答问题很全面时,我会说“你的回答很完整。我很欣赏。”当学生说他来试一试时,我会说“你是一个勇敢的孩子。”当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的时候,我会说:“你很善于思考。”当学生运用了优美语句的时候,我会说“你的用词既优美又准确。”……鼓励语言的艺术魅力在于鼓励到点子上,一句笼统的“你真棒”概括不了孩子是哪方面的优势,找不到优势,学生便难以扬长避短。

四、教学内容的艺术创新魅力。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见仁见智,语文课堂应该鼓励多种思想并存。语文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对典范的名篇佳作记忆成诵,而且应形成自己钻研教材的真功夫, 常教常新,给学生以艺术熏陶与美的享受。在听《渔歌子》一课中,教师一开始从文章所呈现的色彩美入手,引入到环境美,再延伸到诗人的心境,最后再由《和答弟张志和渔父歌》来升华对诗人心境的理解。学生在课堂上时而如观赏五彩图画,时而如游览人间佳景,时而如与古人对话。教师的课堂艺术创新能力,激活了课堂气氛,使课堂充满朝气与生机,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与点拨下,从字里行间发现了静态美、动态美、形态美、色泽美、韵律美,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到教材横生的情趣,焕发出语文课堂的魅力。

五、教学环节中过渡语的设计魅力。

严格来说,过渡语的设计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教师的过渡语要有绘声绘色的形象性,表情达意的准确性,辞约意丰的简明性,以及严密准确的逻辑性,或描景状物,或述人说事,使得教学的各个环节一气呵成,学生在教师的表述下自然而然地向下一个环节迈进。在听二年级《邮票齿孔的故事》一课时,老师首先设计了欣赏邮票,猜字谜的游戏,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课题。在课文内容的学习上,教师的过渡语设计更是层层深入:故事中有谁?是谁发明了邮票打孔机?学生在掌握了这两个内容后,教师随即提出:邮票打孔机发明之前和之后,人们分别是怎样使用邮票的?学生感受邮票打孔机的方便后,教师为升华学生的认识,再次质疑:阿切尔为什么会想到发明邮票打孔机?过程层层深入,学生的思考也一步步得到升华。

六、朗读引导的艺术魅力。

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在朗读的引导上,教师要抓时机有效指导,否则一堂课虽读却效果甚微。

1、开篇引导,自由朗读。自由朗读给学生见仁见智的思考,为后面学习拓宽了思考的面,也让学生把自己想突出的地方用读的形式表现出来了。

2、循序渐进,带疑默读。当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大概印象后,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读课文,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默读,营造了一个相对较为安静的环境,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温床。

3、关键语段,深情品读。当对文章进行了深入分析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此时 “以读促情”,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巩固、升华的作用。

4、情感升华,凝情齐读。当学生对课文所体现的情感已经有了升华,我们则抓住时机,通过齐读的形式,力争让已经“悟中读”的学生带动还在“读中悟”的同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5、回归自我,个性阅读。通过对全文情感的理解和升华,学生需要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养分,所以,教师的引导已经没有太大的作用,唯有让学生自我感悟,通过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内化、去拓展。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不断创新的艺术,作为这门艺术的发展者,我们必须不断创新其艺术形式,提升语文课堂的艺术魅力。“问君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将课堂的艺术魅力打造成“源头活水”,语文教学的艺术之花才会更加璀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