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中药及中医药理学

 朱古力mtpspll9 2018-03-07

作者 / 张晓强 (供职于山西省中医院)


中药是指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中药的认识和使用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国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特点。包括汉药藏药维药蒙药苗药、侗药、傣药、彝药等民族药物及其制品。广义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及康复保健等方面的物质或者非物质。比如时间、针灸、导引、情志、祝由也可以治病。

一般地,人们常说的中药是指临床应用的汉药,与西药化学药为主相对而言绝大多数出产于中国,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中药的应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由于药物中草类占大多数,所以记载药物的书籍便称为本草”,并较完整地保存和流传下来,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及至近代,随着西方医药在我国的传播,本草遂逐渐改称为中药

现知的最早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全书共三卷,收载药物包括动、植、矿三类,共365种,每药项下载有性味、功能与主治,另有序例简要地记述了用药的基本理论,如有毒无毒、四气五味、配伍法度、服药方法及丸、散、膏、酒等剂型,可说是汉以前我国药物知识的总结。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学家陶弘景把新发现的药物又整理出365种加进去,编撰成《本草经集注》。唐、宋时期,朝廷曾组织专人整理修订中药学书籍。唐代苏敬等人编写的《新修本草》是中国由政府颁行的第一部药典。明代李时珍又著成《本草纲目》,该书52卷,共载药1892种,绘图1160幅,这一巨著对中国医药学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

中药是中医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中医理论归纳中药性质及其作用规律便形成了中医特有的用药理论,即中医药理学理论(笔者注:与现代中药药理学理论有着本质的不同)。中医药理学理论几千年来一直在指导着中医用药,她蕴含的哲理,常为人所忽视或不识


1.通过“性味”指导用药

《内经》的五入”是性味用药的最早指导,如: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素问·至真要大论》按气味合和”制定了六个配伍规则,如: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辛散之……”。根据病证属性的要求,临证组方时应注重药之味。如五味子味厚气辛,酸咸入肝而补肾,辛苦入心而补脾,甘入中宫益脾胃。另外,《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勿多食咸……”,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


2.通过“颜色”指导用药

《本草从新》在药性总论中说:凡青属木入肝,赤属火入心,黄属土入脾,白属金入肺,黑属水入肾。此五色之义也”。《本草纲目》谓:人参色黄属土,补五脏,安精神,入脾胃经;玄参,玄,黑色也,足少阴肾经君药也;丹参色赤味苦,入手少阴经,手厥阴经;郁金其根黄赤,入心及包络;三棱色白属金,破血中之气,肝经血分之要药;熟地黄光黑如漆,味甘如饴,乃通肾之药也”。《本草品汇精要》指出:陈皮色红黄,行手太阴,足太阴经”。 3通过形状及部位”指导用药

3.“以形补形”理论

运用中医类象推演思维并辅以生活经验的临床用药方法论。如以羊肝养肝明目治疗目涩等。李时珍说:“肝主藏血,故诸血病用为向导入肝。《千斤翼》……治诸眼目方多有猪肝散,皆此意也”。动物脏器与人体相应内脏在形态、生化特征、成分构成与生理功能等方面具有诸多相似性,因此对人体相应的器官组织以及所主器官具有对应性的药理作用。另如,女贞子呈肾形,提示医家其能入肾经,色黑,进一步提示医家该药属水行,肾为水脏,进而提示医家女贞子对肾的补益作用。在冬季成熟提示可以滋水生阴。类象推演思维还通过部位指导用药。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人身法象天地,则治上当用(当归)头,治中当用身,治下当用尾,通治则全用……”。


4.通过“升降浮沉以及质地”指导用药

中医根据升降浮沉与四时的关系指导用药,正如李杲所言:药有升降浮沉化,生长收藏成,以配四时……言补之以辛、甘、温、热及气味之薄者,即助春夏之升浮,便是泻秋冬收藏之药也”。中医还根据升降浮沉与人体的关系指导用药。李时珍曰:升者引之以咸寒,则沉而直达下焦”。很多花叶类药物走上焦入心肺两经,取象很简单,花叶轻浮在植株上端,心肺也在五脏上端,二者象相似,故多有相同之处。反之,根茎类的药物多走中下两焦,入脾胃甚至肝肾脏器,取质重沉降之象。如《本草品汇精要》指出石膏坚白如精金,禀阳明金土之精。质重能入里,味辛能发散,性寒能清热,其为阳明之寒凉剂者如此。很多树木的枝条都可以入药,而且药性和自身质地颇有关联。如桑枝可以活通筋骨,桂枝通行十二经,性走窜不滞留,和树木枝条达伸柔韧的特性一致。


5.通过“时间”指导用药

人体的生理病理因人体气血、阴阳、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具有时序特征相应地具有时序变化规律。如旦时阳气初生,气血趋向于外,散布于四肢肌表,故外感疾病、四肢病变、皮肤病等病位在表的疾病宜在清晨用药;午后暮夜则阳气内藏,阴气隆盛,气血趋向于里,输布内脏组织,故治疗病位在里的疾病,如肝、胆、肾等脏的病变宜在午后暮夜服用。治阴阳更替失调疾病选用小柴胡汤加减,夜半子时与午时服药为宜。临床上参照月亮盈缺的相应变化可增强调治妇科疾病的疗效。《素问·八正神明论》说: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在上弦月调经,以温养补益为主;月望逐疲,以活血通络为法。或者还根据年运或其司天在泉指导年度总的用药大法。李时珍说:必先岁气,毋伐天和”,比如”厥阴司天(巳亥年)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甘苦……。


6.通过“习性”指导用药

古代医家通过一些动植物的习性指导用药,慧具匠心。如由虫类具有钻爬滚打的特性,认识到虫类药具有搜剔疏拔,追拔沉混的功效。久病入络,草木不能见效,当以虫蚁疏逐。虫蚁血中搜逐以攻通邪结,通常选用全蝎天龙蛰虫地龙等,取其飞者升,走者降,灵动迅速,追拔沉混气血之邪”之特性,其应用独辟蹊径,可师可法。又如由百合花之朝开暮合联想到它可以由开转合、由阳转阴而治疗失眠。再如茯神为茯苓菌核抱绕松根而成,相似太极阴阳相互抱绕之象,故能引阳入阴治疗失眠。

掌握了中医药理学的内涵以及方法论意义,就悟到了用药的真谛。只要我们能主动运用中医药理学的方法去指导临床用药和理论创新,将会为中医的重新崛起注入新的活力。我们来看两个经典验案。

验案一(不寐案):一女子夜不能寐,延医数人,百药不治。转请范文甫诊治,几贴药后,罔效。范氏坐卧不安,是日偶然观察到自家种的“百合花”朝开暮合,“紫苏叶”朝伸暮垂。于是得到启发,取百合30g,紫苏叶12g。仅二味药,三帖治愈不寐顽疾。

按:范氏概由百合花之朝开暮合、紫苏叶朝伸暮垂,连想到此两物可以由开转合、由阳转阴,协调人体与自然和谐而相应,夜归于静守,安而可寐。临证用之,果然应验。

验案二(不寐案):缪某 ,男 ,35岁。患者失眠近一年,自服归脾丸、天王补心丹、枣仁安神丸等,效不佳;亦不愿服用西药,恐依赖难断。近因病情有加而求治。患者愁苦面容,体型偏瘦,语声较高,自述头昏耳鸣,心烦、甚则躁而奔走,每夜辗转难眠,眠后不实,舌红绛如草莓无苔,脉弦细数。此心火炎炎,肾水不济;火炎于上,水亏于下,心肾不交,水火失济而致。施以黄连阿胶鸡子黄汤,药后效极佳,心烦、失眠大减,偶有头昏,守方加龙牡各30g、龟板15g,进退二十余剂而安。

按:(郑钦安释方)黄连阿胶汤一方,乃交阴阳之方,实养阴清热之方也。夫此方本为少阴热化症而为心烦不得卧者立法。盖心烦者,坎中之精不能上交于心;不得卧者,离中之阴不能下降于肾。方中芩、连、芍药之苦,直清其热;又得鸡子黄以补离中之气,阿胶以补坎中之精,坎、离得补,阴、阳之气自调,升、降不乖,而水、火互为其根矣。特别地,本汤剂的煎煮注意:先煎三物(黄连、黄芩、芍药),去滓,入阿胶烊尽。稍冷,再入鸡子黄,否则疗效折半不止。


【本文为原创投稿,作者:张晓强 .(供职于山西省中医院)。由“中医五运六气”微信公众号选编,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