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男性心理咨询师的自白:来访者才是渡我的贵人

 昵称903511 2018-03-07


原创 2018-03-07 时敬国 潘幸知

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穿越者。通过电话或者互联网,我穿越空间,来到一个求助者的身边。那种距离很近,比他身边的人,离他还近。


我们一起,站在他脚下的那个地方,一块去面对一个情景。为了更好地面对,我们还会一起穿越到过去,或者是未来。


直到——眼前的这个问题看起来很清晰了。然后,他对我说,我知道该怎样做了。于是,我就嗖地——又回到我的世界。


每次咨询结束,挂了电话,看看窗外的阳光,摸摸身前的办公桌,唤醒自己的现实知觉,才算回到自己的世界里。


这时候,心里会涌起一种踏实的感觉。这种感觉大概是因为:我感受到了,因为某一刻我与他同在,所以他最终可以更好地生活。


那一刻,你会感觉到,自己不再那么需要去羡慕世界上的其他人。


作为一个互联网时代的心理咨询师,我的工作状态曾经引起很多朋友的好奇。他们很想知道,我在做的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工作,或者,这种工作会带给人带来什么样的体验。


很长时间里,我都没有找到恰当的方式,把自己的感觉告诉别人。直到有一次电话咨询结束后,放下电话的那一瞬间,我突然有了前面的那种感受——穿越的感受。


一个没想过要当心理咨询师的人

是如何成为幸知在线情感咨询师的


2010年,是我在北京的第八个年头。当时,我是一家出版公司的内容生产方面的中层主管。不知缘由地,体验到了对职业的倦怠。


每天早上,想起一天的工作,都提不起精神来,赖在床上不想动。几乎天天迟到,弄到自己都不好意思。然后就看到了地铁里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广告。


我在之前就听过这个职业,觉得一个心理咨询师应该是古代的高僧或智者转世,换上职业装,隐于当世。他们洞察了一些人生奥秘,宽容又懂得放下。所以我一直心怀向往。


当然,也觉得自己离那个身份会很远。毕竟,自己不是科班出身,而且也没亲眼见过身边有靠干这一行生存的人。


但是,我总可以当成一个爱好,或者一个隐藏的技能吧。武侠世界里,有一种人,在打架的时候,手里的剑突然飞出手之后,往往可以从身上又拽出一个更厉害的武器,然后轻松把对方干掉了。


我喜欢那种感觉,所以,我就报考了心理咨询师。


在那之前,我是一个曾经在大学里时常挂科的学渣。但在学心理的时候,我发现误解了自己。我惊奇地发现,原来人是可以听一天课不打瞌睡的,是可以一眼看透教材里隐藏的知识点之间的脉络的。


于是,从此以后我俨然一个学霸的样子,好像自己从来都是这样。当然,我也坦然接受了最终的结果——资格考试一次过,而且分数还看得过去。


有了证之后,才发现此门一入深似海,老师们又给了我两个坚定的信念:第一,心理学博大精深,值得继续学,继续花钱,花不少钱;第二,别指望靠这个吃饭,会饿死人的。


还有比这更讨厌的师傅吗?一方面让你好好学,一方面告诉你做这行没“钱途”。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他们的“诡计”——如此以后,剩下的都是对心理的真爱粉儿。


当然,他们说的也的确是事实。在当时的环境下,除非你有五年的余粮,可以在没收入的情况下在北京活下去,否则别想干这行。


于是,没有太多想法。继续学着玩儿,听点打折课,推广课,参加些成长小组。随着自己对自己内心的探索,终于在2013年底,这种学习让我下定了离开北京的决心。


在北京生存这件事,会占用大部分北漂族的“CPU”,以至于没有太多内存运行其他“软件”。所以,导致人生要放弃太多。


很多真正想干的事情,需要放到“以后”再说。这让人有了极大不自由。所以,这件事对我而言,便很不合算。学心理之后,我才看清了这个原本很简单的事情。


于是决定回家乡,开始双城生活。家乡离北京高铁一个多小时,所以,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到北京。这样,生存问题就变得很轻松。


同时因为工作性质可以兼职,还可以赚大城市的钱。这样,人的选择就自由了。比如,琢磨多写点东西。当年,去做出版就是因为爱写作,喜欢和文字打交道。


学过了心理学之后,总觉得看世界像多了一副眼镜,看到的东西和之前不一样了。所以,很自然地试着从心理学的视角,写点和之前不一样的东西。


当然,写东西就要有地方发表。这时我看到了“潘幸知”这个公号,并开始投几篇文章。后来发现,平台也在招募咨询师,我在想,如果我是平台的咨询师,那发文章一定会受到照顾吧。


于是就心怀叵测地报名,参加测试,“混”进了革命队伍——这是2015年。


6月份,我接到了第一个邮件咨询;8月份,我接到了第一个电话咨询。记得那时,每次接咨询之前,我都需要提前半小时就一切准备好,坐在那里忐忑地等着电话响起。


当然,也会做好心理准备,如果咨询接砸了,随时准备结束生涯,安心去干老本行。


时间如梭,这一天终究没有到来。一边接咨询,一边写文章,一边更深入地学习。结果是咨询的单量越来越多,文章越来越多,偶尔还讲讲课。


后来,在一家旅行社闲置的二楼,开了自己的工作室。一间小厅做茶室,一间办公室,另外一间做了沙游室。怕清净的时候,就招一帮孩子来,看他们叽叽喳喳兴奋地摆弄。


2017年的年终总结会上,我领到了幸知平台的最佳进步奖。看来,广大女性需要这样一个男闺蜜,我不能轻言放弃。


做情感咨询师就能潇洒又自由

你想得太简单了


对于那些有心成为心理咨询师、情感咨询师的心理爱好者和初入行的同仁们,可能对于真正从事这个行业之后的生活状态,还是很好奇的。


之前和平台创始人幸知老师聊天的时候,曾经假装不经意在她心里埋下颗种子,让她以让咨询师过上“一边旅行,一边咨询”的生活为己任:早上在巴黎吃个西式的煎饼果子,做个咨询。然后下午到伦敦喂鸽子,晚上再做个咨询……现在看来,这个要求提得有些低了。


在平台做心理咨询师,的确有很多别人看起来很爽的地方。比如:


①时间方面的自由


每天可以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制定自己的咨询档期。可以睡到自然醒,也可以工作到自然困。


不需要等待什么周末、年假或者黄金周。需要学习或者出行,自己完全可以躲开人流,自由安排。


可以安排每周相对的大块时间运动或者休闲。而不必见缝插针。


总之,生活节奏可以自己掌控。


②财务方面的自由


收入方面,能够满足生活的基本需要,不至于一夜暴富但也还算体面。


有财力支持去继续学习,和偶尔享受一下生活;


重要的是,能看到更好的未来。


③被尊重的需求的满足


多元的价值观下,心理咨询师是难得的被广泛尊重的一个群体。固然是因为无论贫富贵贱,人们多少都会有些心灵的困惑。对于敢于正面人类心灵世界的人,都会怀有敬意。


另外,也和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形象有关。一个成熟的心理咨询师,不太会为外界的刺激所扰动,自身的情绪更加稳定。这是很多人内心渴望的样子。


所以,做这份工作的确没有老板、领导的苛刻,同事的倾轧,也不用担心在同学聚会上成为弱势群体,被同情的对象。


如果有人胆敢攻击你,可以送上心理咨询师的迷之微笑:“你内心哪里虚,有哪些想遮掩的事儿,自己心里没个数吗?”


……


但所有这些,都不是一个咨询师最核心的价值感所在。或者说,当你真的成为心理咨询师,这些都未必是你真正关心的了。


当你真正走进人类的内心深处,又怎会对这些相对表面的东西保持长久的兴趣呢?


你的来访者里,既有大把有钱的人,也不乏物质匮乏的人;既有大把忠诚不二的人,也有很多拥有很多异性伴侣的人;既有非常自恋自大的人,也有自卑自轻的人;既有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人,也有众叛亲离、人见人躲的人……


你会知道,热闹背后有孤独,富足背后有匮乏,显赫背后有苦衷,卑微之处有光芒,艰难之处有真情,执着之处有期待,高冷背后有渴望……


当你看到人性深处的曲径通幽、深沟险壑,就会意识到:在这么丰富的世界里,以前的某些追求看起来就会显得乏味,某些成功就会看起来显得荒谬。


带着这种对人生的感受,我们陪伴在来访者的身边,和他一起待在感受里,陪他看见问题,陪他重新认识自己,陪他鼓起勇气,陪他告别过去。


有些人的问题解决了,有些人却认识到,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解决。


原本,每个人只能过自己的一生。但是,上天给了心理咨询师一种特权,那就是在限定的时间里,去零距离地看见和参与他人的人生。这种看见和参与,才是心理咨询师得到的最好的恩赐。


当然,其间也会有感同身受的痛苦和迷茫,这又何妨不是恩赐的重要部分。在这个过程里,你以为自己是在“时时助人”,却又何尝不是在“处处见己”。咨询师是来访者的镜子,而来访者身上,也时时照见咨询师的内心。


所以,心理咨询师常常在“以成长他人的方式成长自己”。这才是这个职业最让人欣喜的地方。


时代在召唤,你听到了吗?


出于身体的需要,我经常在工作室一个人排成队做广播体操。新版的不会,只会做第八套。有一次,下载伴奏的时候,突然看到这套广播体操竟然是有主题名称的——“时代在召唤”。


这个来自过去某个年代的主题名称,在今天看,竟然如此恰当!


我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初期,一切都在巨变之中,其中当然也包括心理咨询师这个行业。


为什么最初我不相信自己会成为一名从业的心理咨询师,后来却莫名其妙地走上了这条路?


为什么传统的心理咨询技术根本不适合电话咨询、文字咨询,但这些形式的咨询却挡不住地蓬勃生长?


为什么一些传统的心理咨询师十年前就坐在自己的咨询室艰难维持,至今仍门可罗雀,而与此同时一帮突然冒出来的做网络咨询的年轻咨询师却轻松超车?


为什么大家学心理咨询的时候,重点都在研究神经症和精神分裂,但最终找到咨询师做咨询的,大多数却都是日常的生活、情感问题?


因为互联网在改变这一切。


传统的心理咨询,还没来得及研究出妥善的适合互联网时代的咨询方法的时候,还没打算接受这种日常层面的问题的咨询的时候,这种咨询的需求已经大量存在,并且已经有人在一边实践、一边完善,比如幸知在线。


这种互联网时代的心理咨询模式,不仅继承了一对一咨询和团体咨询,还把课堂也搬到网上,把读书搬到网上,还有了一对一、一对多的陪护模式。


所以说,如果传统的心理咨询师为有心理问题的人服务的,那么,互联网时代的心理咨询师是为被具体问题困惑的普通人服务的。显然,后者的受众更大,其存在同样意义非凡。


所以,为何幸知在线的品牌广告登上了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为何今天我能坐在电脑前写下这篇文章?


从中国时间3月4日到3月8日女王节,幸知在线首次亮相美国纽约时代广场。


因为,时代在召唤,我们听到了。


当然,只是听到召唤还不够,还要让自己适应新环境里的心理咨询行业。一对一咨询是在助人,那么写文章是不是?当然也是。讲课是不是?当然也是。


所以,互联网时代的心理咨询师不仅仅是心理咨询师,都还身负其他身份,比如讲师,比如教练,比如作者。


如果你原来就是个斜杠青年,那当然好了,直接把嫁接一下就好。如果原来不是,那就好好学,把自己变成这样的人。


最后,送给所有想走上这条路的心理爱好者们一句老话:渡人如渡己,渡己亦渡人。如是而已。




潘幸知在第十次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上发言称,幸知闺蜜们之所以一直留下来,不只是为了疗愈自我。疗愈之后,会特别希望能够去帮助到其他人,这就是“反哺”,反哺会帮助女性们得到价值感成就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