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前沿探讨】“互联网 ”时代生涯规划课程教育的创新探索

 一横就多 2018-03-07

当前每年有上百场与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教育相关的论坛、研讨会、讲座在国内高校举行。各高校开展生涯规划以及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大都通过课堂、讲座、比赛、训练营、沙龙、工作坊、团体辅导、个体咨询等形式开展教学,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互动。比如:天津大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重庆大学的“职通讲堂”、“基层就业训练营”,西南财经大学的“柳林茶座”,浙江大学和西南大学建立的“职业生涯规划基地”、“就业指导基地”等这种平台化、品牌化的宣传策略,使得更多学生了解到生涯规划课程指导、团体辅导、个体咨询等服务。

但是总体来说,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尚未完善,大多数高校的生涯规划指导工作还停留在初步发展的阶段,虽然都设置了相关机构,如就业指导中心,也开设相关课程,但大都局限在写生涯规划书、发布就业信息、简历制作、面试技巧、择业心理等层次较低的教育和服务,今后的工作应该是尽可能的为有深层次需求的学生提供支持和平台,提高学生的满意度和参与收获。


搭建沟通平台

沟通

生涯规划课程本身就和专业课程有一定区别,专业课程有必须记住的知识点,生涯规划更多的是一门体验性的课程,更关注在学习中通过理论学习、活动参与、不断体验、反思、探索未来方向,规划生活学习,注重学生个人成长。因此在课程教授上,应该设计一些活动,在传递相关知识的同时,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增强生涯规划的指导效果。目前我国各个高校的生涯规划课程多以任课教师讲授说教为主,偶尔设计一些活动和游戏,启发性和思考性不足,常常出现“课上热闹闹、课后静悄悄”、“课上很激动,课下全不动”的情况。生涯规划教育应该通过学生课后探索、实践、反思、总结来实现,如果缺少这些环节,仅仅依靠教师课堂有效的讲解,收效甚微。因此,利用“互联网+”的免费平台,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线上平台,如QQ群、微信群、论坛、公众号、公共邮箱等,给师生提供一个可课上课下交流学习的渠道,传递相关咨询,增加粘度,避免出现“课上热火朝天,课下冷悄悄”的现象出现。同时,通过这些方式,既可以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的参与度,比如教师可以把自己的教学设计、经典案例、有用的资料、链接、精彩的视频分享给学生,或者提前布置一些任务,助力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还可以实时解答学生生涯规划中的困惑,有针对性的进行生涯指导。此外,在举办讲座、团体辅导或者个体咨询时更容易通知到学生,保证生涯规划指导的效果。 


实现精细管理

管理

通过网络平台,对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进行精细化管理。各高校中负责生涯规划工作的老师们每年课程教授、开展活动、举行讲座等,每一次从策划到执行都反复沟通,费劲心力,但是最终能够覆盖的学生还达不到80%。因此,在“互联网+”思维下开展高校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工作,要以“尊重需求”为基础。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客户是学生或者求职者,只有调研清楚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增加用户的体验,吸引学生的兴趣,毕竟“强扭的瓜不甜”,硬塞肯定起不到作用。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基础上,通过对于学生需求的把握来增加学生的体验,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为了让真正有需求的学生参加生涯规划活动,每次活动可实行“预约挂号”,根据预约挂号人数决定活动的规模,并最大程度的让优质的资源给更加需要的人享用。“预约挂号”形式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来实现,如微信、QQ 等,部分高校专门开发了就业指导活动管理系统,通过系统进行“预约挂号”。以“预约挂号”为起点,对教学活动的策划、宣传、执行等进行精细化管理。


注入创新基因

创新

将创新基因注入生涯规划指导的全过程。“互联网+”已成为科技创新时代的标志性名词,不仅影响了传统行业的发展方向,更催生出很多极具个性的新行业。“互联网+ 生涯规划”,可以从形式上、内容上、方法上、制度上等方面进行创新,充分利用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服务于课堂教授,拓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领域。只要是学生认可和需求的就是合理的。形式上创新,生涯规划的指导不仅限于课堂上,可以是讲座,也可以是大赛;可以是团体辅导,也可以是个体咨询。内容上创新,可以根据专业进行统一分析,也可以针对学生求职过程中关心的某个点展开分析,比如好多学生关心如何更有效的面试;可以是就业知识,也可以是创业知识;只要和学生生涯发展相关的都可以进行交流。方法上创新,除了日常面对面上课交流外,可以通过MOOC方式,将一些活动制成视频或者微课堂,让未参与的学生能够享受这些资源,在提高生涯规划指导的覆盖率的同时,吸引更多的学生。互联网+ 生涯规划”,以互联网为依托,在生涯规划的指导中加入创新基因,建立线上与线下教育结合、教育与实践结合、系统规划与分类指导结合的教育新体系,大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会更有活力、动力。


跨越时空障碍

跨越

课堂教育与竞赛活动由于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早已不能满足新时期的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教育工作。从时间角度看,毕业生到了离校实习应聘阶段后,在校时间很难保证,在校生与毕业生之间的沟通很可能会出现阻碍;从空间的角度看,各区域高校的大学生之间很难克服跨区域、跨学校的障碍进行沟通。为使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工作顺利、有序、高效开展,就可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建立一个多渠道多方位全天候的线上沟通平台,使各届、各校大学生能够在同一个线交流平台上进行职业咨询、交流与沟通,及时监测、把握大学生的职业取向与相关动态,有利于职业生涯规划个性化指导的开展。同时,还可以与就业工作整合在一起,公布最新的就业信息,发表面试心得、就业心理调适等文章,设立讨论区,回答学生就业中碰到的难题等,为学生提供实质性、针对性的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

来源:节选自《中文信息》(2017年3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