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算一个合格的博士生

 断剑图书馆 2018-03-08

报  名

2018年计算机类课程高校教师高级研修班正式启动


2018年3月-4月共6场培训,课程包括程序设计、大数据、软件工程、数据结构、Python等,目前已经开始报名,特邀请各高校相关院系选派教学主管领导、课程负责人和骨干教师参加相关研修班。


会议详细通知下载地址(扫描二维码也可以下载)

https://www./p/Df3pSXcQ_YCzBhjr9UI

本文来自秦伯强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945-338025.html 


我每年都会带1-2个博士生。但是,硕士生带得很少。

前后已经有十多年了。

从我自己博士生阶段学习到毕业及后来带学生的体会。


博士生的培养应该是一种独立开展科研能力的培养,因此,一名合格的博士生,既不是发表多少篇论文,也不是出多少成果,而是应该具有独立完成科研任务的能力。


这是因为博士毕业,大都会进入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都是做学术性的工作。


什么是独立开展科研能力?


就是,从选题开始,到完成实验设计,再开展实验,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完成论文撰写和发表。


如果每个博士生都能够经过这样严格的训练,相信他们进入到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就能够独立承担科研任务,譬如撰写基金申请书,独立承担委托科研项目等。


问题是现在无论学生自己,还是导师,甚至教育学位管理部门都不是很清楚,什么样的博士生才是合格的博士生。


而像现在这样工厂产品式的培养,显然是有问题的。


更何况,现在老师招学生,“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很明显。


许多老师找学生,就是帮助完成科研课题。



博士生培养阶段中,首先需要经历的阶段就是选题确定。


在了解本领域的国内外前沿动态,了解尚未解决的那些科学问题,同时也有可能通过2-3年能够解决的科学问题作为论文主要研究方向。


这是博士生培养最关键的阶段。这个阶段确定合适的选题,一般的博士生都做不到,需要导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我曾经有一段时间让自己选题目,但是,几年下来,发现问题不少。


这里需要老师帮助掌握这个“度”,选题既不能太难,这样有可能完成不了;也不能太容易,炒炒别人的冷饭。


但是,这个过程说说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即使许多导师也不一定能够把握得很好。


原因是对国内外前沿的了解,以及判断有可能获得突破的方面,这不仅仅是看文献所能解决,还需要有一定的经验、思考和判断(或者说猜测)。


因此,许多学生需要做开题报告,就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选题是否合适,能不能完成,和能够达到什么程度作出评估。


但是,最好邀请那些真正懂行的专家、老师来帮助把关。


现在的选题有点走过场,报告的学生糊里糊涂,帮助把关的老师也糊里糊涂。



实验过程中,最好从调查、采样到实验室分析,学生自己应该都会,这种基本的技能训练是非常需要的。

不能说等到博士生毕业,有的调查或者采样或者分析还不会,需要依赖于他人协助完成。


特别是现在许多学生是从其他学科领域转到本领域来,就更需要这样一下基本的技能训练。


我从来都是主张学生自己完成这一系列的工作。


实验过程中会出现某些意想不到的结果,就需要坐下来和老师一起商量。


什么原因?


是实验方法的问题,是误差问题,还是整个选题的科学问题出了问题。


导师要善于把握许多学生没有发现的问题,甚至是有一下亮点和苗头东西。


常常有些突破性的东西,淹没在这些看似平常,又有点异常的数据和现象中。


这很容易看出导师的根基或者水平如何。


当然,对某种现象或结果进行分析和推导,仍然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特别是国外的文献。


而且要“会”读文献,不是漫无目的的阅读,而是带着疑问去找文献,读文献,来帮助佐证你的假设或者帮助推翻你的假设。


当一个学生能够顺利经过上面的训练,他要完成一篇或数篇SCI论文也不是难事了。选题部分就是一篇很好的Introduction,结果分析就是一段很好的Discussion


再加上中间的Data and Method,和Result,就是一篇SCI论文。


美国有的地方是不需要学生发表多少论文什么的,但是有的欧洲国家却有这样的要求。


譬如瑞典就要求学生发表3-4SCI论文,才可以被授予学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