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静的顿河】聆听•遐想

 昵称40358603 2018-03-08

  十五岁那年,第一次读到《静静的顿河》。转眼半个世纪过去,书中主要人物的形象依然在脑海里鲜活,自己都感到吃惊。

当初被这部作品所吸引的“少年因素”也没有忘怀。哥萨克骑兵的传奇、红军与白军的较量、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甚至看到封面就会想到布琼尼士兵架着马克沁重机枪的马车飞驶射击的画面。当然,最主要还是因为《静静的顿河》是苏联最著名的文学名著之一,迟早都是要读一读的。

  半辈子都没能忘怀这部作品,有心情的时候总会读上一段,感受着文字带来的遐想画面。真是应了那句:伴随你一生的名著。

肖霍洛夫因《静静的顿河》获得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

  《静静的顿河》作者米哈依尔·肖洛霍夫出生于顿河地区的一个哥萨克家庭。妻子玛丽姬·格罗斯拉夫斯卡娅也是哥萨克。肖霍洛夫27岁加入苏共,是位坚定的布尔什维克,晚年有些左倾的固执。

从心底崇拜肖霍洛夫这样的作家。政治立场坚定,却写出了情感描写如此细腻、人性挖掘如此深刻的伟大作品。

肖霍洛夫的《被开垦的处女地》、《他们为祖国而战》为中国读者熟知。

  在那战争硝烟弥漫、社会深刻变革的年代,格里高利这样的小人物无可奈何的夹在两大政治阵营之间。随波逐流的叛变、投诚,再叛变再投诚。与妻子娜塔莉娅、情人阿克西妮娅之间的关系更是沉重痛苦不堪。

娜塔莉娅美丽端庄贤惠,是鞑靼村首富的女儿,却性格冷淡沉静。阿克西妮娅激情似火,敢恨敢爱,却摊上了一个酒鬼丈夫。而格里高利的前半辈子一直是个“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的哥萨克男子汉。
娜塔莉娅忠贞地深爱格里高利。也抗争过,与情敌阿克西妮娅“谈判”,实在不是对手,绝望自杀。虽保住了性命却失去了美丽,成了“歪脖子”女人。阿克西妮娅付出的人生代价更加惨重。与格里高利私奔,流浪漂泊,两人做马夫当佣人。终日为格里高利在红军与白军之间徘徊而担惊受怕,噩梦般的生活厄运不断。最终与格里高利所生的女儿死于猩红热,失去了唯一的精神寄托。

  读小说多半会掩卷设想编排人物的另一种结局。

假如,格里高利加入红军后没有叛变,那他后来就是个有功劳有地位的“老革命”。假如,娜塔莉娅性格再激情一点,那她就可以栓住格里高利那桀骜不驯的心。假如,阿克西妮娅不要那么水性杨花,与格里高利兴许有个安稳的下半生。假如,谁也不要抓住谁不放……。可是,真实的人生没有这么多“假如”。

格里高利当过红军的团长,也当过白军的师长,杀过红军也杀过白军。最后被苏维埃政权追击。逃亡路上,眼睁睁地看着将生命托付给自己的阿克西妮娅被打死在马背上。家中,娜塔莉娅为了报复格里高利与阿克西妮娅,流产大出血而不幸悲惨死去。

最后,失去了一切的格里高利,将枪支弹药丢进了顿河,平静而又绝望的走向了自己故土难离的村庄。

  《静静的顿河》中的人物塑造,具有一切伟大悲剧作品特征。

男一号格里高利:热情、勇敢、勤劳,只会凭着朴素的直觉和情感判断是非,对阿克西妮娅的爱真挚、动情、刻骨铭心。

女一号阿克西妮娅:勇敢、高傲、性感迷人,虽命运多舛却知道如何去吸引自己所爱的人。

悲剧一号娜塔莉娅:美丽端庄、善良质朴,性格内向、为人矜持,即使家人都站在自己一边也无力对抗情敌。最致命的弱点是不会体察理解自己的男人。

  《静静的顿河》自三十年代起,就有中译版,迄今可能有上十种了。首推金人版和力冈版。一个更俄罗斯,一个更中国,各有所长。

  《静静的顿河》1958年由谢尔盖·格拉西莫夫执导拍成了彩色电影。在这之前,1929年还曾拍过一个默片。1958年版的《静静的顿河》,剧本改编忠实原著。即便浓缩了,也仍原汁原味。该片1960年获得了美国导演公会最佳改编影片荣誉奖。这在冷战年代实属不易。

  同年的中文译制片中,阿克西妮娅的配音者是向隽殊,格里高利的配音者是张昆,娜塔莉娅的配音者是郭玲。

2006年、2015年,俄罗斯两次拍摄了同名电视剧,没看过。由于不想颠覆心中历史的烙印,也就不打算看了。

  我在《田野静悄悄》的歌声中,感受到了那《静静的顿河》的意境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