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房里的闺阁雅制

 秦岭之尖 2018-03-09


顾二娘制蕉月砚


在男性占据主导的古代,女性的光芒总是不如衮衮诸公们耀眼。虽然如此,在各项文化技艺中,也不缺少女性的风姿,连通闺阁的文房,就是其中一例。


历代能与男性相抗衡的女才子并不鲜见,她们的文房用具也同样精彩。更有不少女性是制造文房用具的行家里手。


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中记载:“南朝有姥,善作笔,笔心用胎发”。所谓“笔心”,指的是毛笔中心的一撮较劲健的毫毛。据说这种笔甚得大书法家萧子云所喜,可见颇为实用。时至今日,仍有用婴孩第一次理发时的胎发制作毛笔的风俗。


有笔就要有墨,古代制墨,需要烧烟积炭,千锤百杵,这苦活似乎不适合女子来操作。但专为女性制作的墨却有不少。明代制墨名家方于鲁就曾做过一种“双鸳鸯墨”:圆形的墨锭上用金字写出“文采双鸳鸯”,另一面会有一对鸳鸯,交颈而望。这样的墨,早已超出了实用价值。


相较普通匠人,文化名人更擅长以创意和影响力赋予普通的物事以灵魂。唐代女诗人薛涛创制诗笺的例子就是如此,这种诗笺名为“薛涛笺”。据说薛涛喜欢桃花色的笺纸,可惜纸幅太大,不适合写简短的小诗。薛涛就命人制造尺幅窄小的桃花笺,一时引起当地文人的追捧。这种红色小笺曾被薛涛用以写诗与元稹、白居易、杜牧、刘禹锡等人相唱和,因而名著于文坛。相传,薛涛笺是由“浣花溪的水,木芙蓉的皮,芙蓉花的汁”制作而成,极富诗意。


如果说薛涛笺更多地体现的是女文青的魅力创意,清代苏州的顾二娘,则是名副其实的能工巧匠了。顾二娘本姓邹,嫁到世代以治砚为业的顾家。她的公公是有名的制砚高手顾德麟,号称顾道人。因为丈夫不寿早逝,顾二娘便继承了制砚的手艺,也很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她曾说:“砚为一石琢成,必圆活而肥润,方见镌琢之妙。若呆板瘦硬,乃石之本来面目,琢磨何为?”她主张效仿明代宣德香炉的审美意趣,追求高雅凝练之美,堪称“古雅而兼华美,当时实无其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