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易》故事:天下第一卦

 萍水奇峰 2018-03-09

《史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故事流传至今,影响深远。比如与齐国有关的“田横五百士”(《史记·田儋列传》)、“田忌赛马”(《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故事里的主角都是齐国王室宗亲贵族,即使对春秋战国历史并不了解的读者,看了故事也能顺理成章地推知齐国的国君是姓田的。

不过如果这位读者读过《封神演义》,知道“姜太公钓鱼”之类的故事,又恰巧是个足够细心的人,他就会产生疑问,齐国不就是姜太公的封国吗,那国君应该姓姜啊,怎么变成姓田了呢?说来话长,这事还得从春秋时期的另一个诸侯国----陈国说起。

武王伐纣建立周朝,遍封诸侯,除了宗族功臣之外,还分封了之前历代王朝的直系后裔,以延其国祚。比如夏朝后裔封国为杞,商朝后裔封国为宋,陈国应该算是最为“源远流长”的,因为它是舜后裔的封国,“至于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得妫满,封之於陈,以奉帝舜祀,是为胡公。”(《史记·陈杞世家》)

陈国虽是圣贤之后,子孙却乏善可陈,一直属于三流国家行列,政变动乱不断,经历过两次亡国和复国。能让人有点印象的似乎只有一件,那就是史上最著名的美女之一----夏姬。《列女传》云:“陈女夏姬者,陈大夫夏征舒之母,御叔之妻也,三为王后,七为夫人,公侯争之,莫不迷惑失意。”她的美色让九个男人先后为之丧命,使陈一度灭国(《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子灵之妻(即夏姬)杀三夫,一君,一子,而亡一国、两卿矣。可无惩乎?”),应该算得上是一项纪录了。

公元前707年,陈桓公妫鲍卒,其弟妫佗杀太子妫免自立,公元前705年,妫佗生下了儿子妫完(《史记》记载妫佗为陈厉公,史家证误,应为陈废公。陈厉公是杀妫佗而代之的妫跃。《左传》则明确说妫完为陈厉公之子,又是一段搅不清的公案,此且从《史记》)。妫完出生后,周朝有位精通《周易》的太史路过陈国,妫佗就让他为自己儿子筮卦,得到的结果是“遇《观》之《否》”,解卦如下:

“是谓‘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代陈有国乎。不在此,其在异国;非此其身,在其子孙。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坤》,土也。《巽》,风也。《乾》,天也。风为天于土上,山也。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于是乎居土上,故曰:‘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庭实旅百,奉之以玉帛,天地之美具焉,故曰:‘利用宾于王。’犹有观焉,故曰其在后乎。风行而著于土,故曰其在异国乎。若在异国,必姜姓也。姜,大岳之后也。山岳则配天,物莫能两大。陈衰,此其昌乎。”(《左传·庄公二十二年》)

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妫完的子孙必将成为国君,但不是陈国,而是在异国,而且,这个国家必然是姜姓的。至于推导的过程,则得先了解《观》卦。

“观”卦是《易经》第二十卦,下坤(地)上巽(风),其卦象为“风行地上”,象征“观仰”。其卦辞曰:“盥而不荐,有孚颙若”,“盥”是古代祭祀中把酒浇地以降神之礼,“荐”为祭祀中向神献飨之礼。“有孚”为诚信,“颙”为严正貌,“若”是语助词,“盥”和“荐”之前均省略了一个“观”字,卦辞取祭祀典礼为喻,意思是观盥而不观荐,可使人产生诚信肃敬之心。

为什么“观盥而不观荐”呢?因为“王道之可观者,莫盛乎宗庙;宗庙之可观者,莫盛乎‘盥’也。至‘荐’,简略不足复观,故观‘盥’而不观‘荐’也。”(《周易王注》)观仰之旨应取最庄严可观者,观其大而不观其细。孔子说:“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论语·八佾》)正是此意。更通俗些理解,就是“曾经沧海难为水”、“五岳归来不看山”,因为“叹为观止”了。

“观卦”既有“观者,有以示人,而为人所仰者”(《周易本义》)的以下观上视角,也有“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象传》)的以上观下含义;既有“观其生”(上九爻辞)的示范效应,也有“观我生”(六三、九五爻辞)的自我反省,是自觉感化与被动施教相结合的。其强调的仍是师法自然,遵从规律,“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彖传》)

“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是“观”卦六四爻辞。因为筮得之卦为“遇观之否”,也就是说本卦为“观”,第四爻由阴变阳,变卦为“否”,所以用变爻的爻辞来解,谓六四爻柔顺得正,亲比九五爻,犹如贤者观光于盛治之国,故称利于成为君王的座上宾。“观”变为“否”,下(内)卦“坤(地)”并没有变,只是上(外)卦由“巽(风)”变成了“乾(天)”,所以说“风为天于土上”,但怎么又冒出个“山”的意象呢?这得再介绍个《易》学名词:“互卦”。

《易经》每卦六爻之间,除初、上两爻外,中间四爻又有相连互之卦包涵其间,称为“互卦”。其中二、三、四爻合成下卦,谓之“下互”;三、四、五爻合成上卦,谓之“上互”。之前在介绍“坤”卦一文中筮者为长孙皇后解卦时提到“繇协于《归妹》”,就是指互卦为“归妹”卦。

“观”卦的三、四、五爻可合成“艮”,“否”卦的二、三、四爻也可合成“艮”。“艮”是山,“巽”还象征木(见《说卦传》),所以“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乾”有金玉象、“艮”有门阙象(俱见《说卦传》),所以又扯出“庭实旅百,奉之以玉帛,天地之美具焉”;又因为姜姓是太岳之后,“山岳则配天”……

有了这些铺垫,我们可以大致梳理周太史的推导逻辑了:先根据变爻推出“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光只能从远方照过来,卦例以本卦为我,变卦为彼,所以观卦之“坤”为陈国,否卦之“坤”为异国,而且只能应验在子孙后代身上。这位妫完的后代在姜姓异国先是作为国宾尊贵无比,之后逐渐由“乾”推导出的君父之象,而且,成事当在陈国灭亡之后……

这位周太史实在是太能忽悠了,这么东拉西扯牵强附会的,虽然勉强自圆其说,估计妫佗听了也只当是天方夜谭,给两钱打发走了事。然而吊诡的是,他的话居然毫厘不爽的一一应验了。

被妫佗杀死的太子妫免有三个弟弟:妫跃、妫林、妫杵臼,他们对妫佗的夺权自然怀恨在心,终于寻着机会用个美女将好色的妫佗诱骗出宫,联合蔡国人将其杀死,兄终弟及分别都过了一把当国君的瘾。

到了陈宣公妫杵臼时,变乱又起。陈宣公和宠姬生了个儿子妫款,想立其为太子,就杀了原太子妫御寇。妫御寇历来与妫完相好,妫完怕惹祸上身,趁乱逃到了齐国,很得齐桓公看重,被任命为工正。妫完在齐国娶妻生子,死后谥为敬仲。“敬仲之如齐,以陈字为田氏”(《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以下未注明出处者同)。

田氏在齐国渐渐站住了脚,势力也越来越大。田完第五代孙田乞时,“事齐景公为大夫,其收赋税于民以小斗受之,其予民以大斗,行阴德于民,而景公弗禁。由此田氏得齐众心,宗族益强,民思田氏。”当时齐国的晏子就预言,“齐国之政其卒归于田氏矣。”这话不久就应验了。齐景公一死,田乞随即发难,废了景公指定的接班人,拥立与自己交好的新君,是为齐悼公。“悼公既立,田乞为相,专齐政。”

田乞死后,其子田常代立,接着玩他家传的那一套把戏,“以大斗出贷,以小斗收。”在他手上又杀了一位国君齐简公,立了一位国君齐平公。“田常言于齐平公曰:‘德施人之所欲,君其行之;刑罚人之所恶,臣请行之。’行之五年,齐国之政皆归田常。田常于是尽诛鲍、晏、监止及公族之强者,而割齐自安平以东至琅邪,自为封邑。封邑大于平公之所食。”

此时的田氏已经是齐国的实际统治者了,到田常的儿子田盘接任时,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东周历史进入战国时代。田盘很受启发,“使其兄弟宗人尽为齐都邑大夫,与三晋通使,且以有齐国。”

有了三家分晋的先例,田氏代齐也就扫清了最后一道障碍。公元前386年,田盘的孙子田和报经周天子批准,“立为齐侯,列于周室,纪元年。”此时据田(妫)完出生已过了三百余年,田氏经过八代人的努力,终于成就了创国传奇。至于陈国,则早在一百年前(公元前478年)就被楚国给灭了。

我们之前已经多次说过,解卦是一个想象力的游戏,它有时可以很简单,有时则需动用一切有关联的想象,此卦就是后者的一个典型代表。据说它是最早见诸典籍的卦例,所以有人又称之为“天下第一卦”。从此卦的复杂推演过程以及精准效验结果来看,它也确实当得起这一称谓。不过,当我们啧啧赞叹于筮卦的神验之时,不免又心生疑问,当结果要过三百年才能验证,预测的对错与否真的还重要吗?

微信公众号:铁马秋风大散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