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张悦群:作文亮点的主要外延

 老刘tdrhg 2018-03-09

张悦群

标题亮丽。所谓题目,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为“额”,额,是人的面部最高的面积最大的显著部分;目,即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常言道“题好一半文”,“人靠衣装,文靠题装”。好的题目会让读者眼睛为之一亮,顿生好感。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都要拟题,拟题应遵循下列原则:精练而贴切,角度适宜,范围适度;简洁而醒目,一语中的,要言不烦;警策而新颖,不落窠臼,抓住读者。

开篇诱人。元朝时乔梦符说:“作乐府亦有法: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凤头”是说起头要美丽,有如凤凰之首,能吸引读者的目光。“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可以设置疑问,吊起人们的胃口;可以单刀直入,切入正题;可以运用修辞格,营造一种氛围;可以抒情开篇,拔动读者的心弦;可以引用名言,显得精炼又深刻。考场作文尤其要入题快,要迅速表现文章内容,“过场”不能太长。议论文要尽快进入说理,记叙文要像电影一样“早点开演”,“缩万里于尺幅,摄百态于笔端”。

结尾蕴藉。结尾是文章结构非常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写得不好,会使文章结构松弛,黯然失色;写得好,能使文章浑然天成,大添异彩,收到“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效果。这一笑,可使人驻足,令人心动。乔梦符所说的“豹尾”,就是要求结尾短小精悍,刚劲有力。明人谢榛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清人李渔说:“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笔留连,若难遽别”。所谓“媚语”,即富有文采、意蕴深刻的语言。这样的结尾不仅为文章增光添彩;而且耐人寻味,让读者读完文章难以释怀。

中心凸显。陆机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居要”,即“点据要冲”,占据文章的重要的地方;“警策”是突出题意,唤起读者、光耀全文句子,即全文的主旨。好作文不仅要有中心,而且有明确而醒目的中心。尤其是考试作文,评卷时间紧,任务大,阅卷老师不可能像平时批改作文那样细致、反复地看文章,往往是“一目十行”,抓观点,找要点,抓“警策”。这就需要考生学会凸显文章的主要观点,反映文章的要点;否则,阅卷老师在短时间内寻找不到文章的主要观点,吃亏的显然是考生自己。

思想深刻。思想深刻,在于作者能察他人之不能察,悟他人之不能悟,思他人之未所思,言他人之未能言。在于作者对问题的分析、判断、提取、立论之时,有独到的眼光,有别致而正确的认知。思想深刻,既是作者卓越才识的表现,也是作者辩证思维的表现。

大气磅礴。“文以气为主”,中国的古文大家都追求文章的大气。庄子文汪洋恣肆,孟子文雄辩滔滔,贾谊文气势磅礴,让人读后有境界开阔、痛快淋漓之感。高考作文,如能写出一点这样的大气,便易于打动阅卷老师,易于获得高分。那么,怎样才能写出这种大气之文呢?关键在于抓住一个“大”字,诸如大题材、大主题、大境界、大智慧、大意象、大精神,就能写出大气磅礴的作文来。

选材别致。材料是作文的基础,选材有必要讲究新颖别致。一下子就想到的材料,往往是别人也容易想到的,不要轻易选用;稍加思考就能想到的材料,也别急着使用;再三思考之后才想到的材料,才是独特而有效的材料。选材需要慧眼识珠的本领,不能以“捡到篮里就是菜”的态度来敷衍,否则,就不可能选出新颖别致而有用的材料来。

文化丰富。文化丰富的作文可以称为“文化作文”,类似于散文中的“文化散文”。文化作文按其内涵的文化底蕴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诗词底蕴、历史底蕴、文学底蕴、民俗底蕴、文言底蕴等等。写文化作文首先要有文化意识,要学会用文化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与审视题材。看炊烟,感觉炊烟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看黄昏,感觉千古黄昏承载了太多文化的沧桑。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物象,如柳、菊花、莲、夕阳、燕子、月亮等都是典型的文化意象,其传达出来的意义具有象征性,它们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生成的约定俗成的文化喻指。

彩线串珠。即将进入作文主体视野的描写对象,无论是人、事物还是道理,都应该有内在的客观规律存在着。线索,就是按照这样的规律把所要写的内容有机地连缀起来,组成有机整体的载体。线索当然要和所写的内容紧密相关,当然要有利于文章内容的展开,有利于文章中心意思的表达。写作文要注意正确运用线索,下笔之前要想清楚,动笔之时要写正确,修改之时要弄明白,以使文章条理清楚,线索分明。

感情真挚。“文章不是无情物”,“情动而辞发”。在高考作文中,情感连接考生与阅卷老师的桥梁,情感是碰撞出阅卷老师心灵火花的电石,考生只有用自己的真情去拨动阅卷老师的喜怒哀乐的琴弦,才能获得共鸣。若能让老师溢出眼眶中的泪水,何愁得不到高分?那么怎样才能以情动人呢?首先,作者必须对生活、对客观对象充满热情。要写好文章,必须关心时代,投身社会,热爱生活,关注自然。同时,要注意调动起多种心理功能,观察外物时,要注意体验;深入感受时,要展开联想,进入想像,把情感充分激发起来。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别人。其二,情感既要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又要高度提炼浓缩。只有生活味的情感才能打动人,但决不意味着生活原生态的情感一定能打动人。一篇只是表达肤浅的粗糙的、庸俗的情感的作文,是无法打动人的。情感生活味应是对生活的提炼,是富有表现力和艺术张力的情感。

意象传神。意象,就是作者把主观倾向与思想感情寓于客观事物或事件的形象。固然,作者的情、思、理可以直接通过议论来表达,但远不如意象表达效果好。因为“形象大于思考”,意象承载思想、感情的能力远远大于判断、推理、证明等思维方法。作者借助联想与想像,通过具体的物象的状摹,表现抽象的情、思、理。能使读者产生更为和谐的感情共鸣,能给读者更为广阔的想像空间;能使文章主旨深远,寄意深刻。进而让人深省,使人深味;从中接受启迪,得到教益。作文中意象用得好,写得传神,能创造美丽动人的画面。一则传神的意象,犹如像一盏明灯,照亮全篇;几则传神的意象,就像几盏明灯似的前后遥相呼应,辉煌全篇。

文采斐然。考生依托语言的载体,向阅卷老师展示写作才华,语言是否有亮点,是否有出彩之处,直接影响印象分的判给。江苏高考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幽默的说:“一篇作文,出现‘月亮’,最好不过;如果没有‘月亮’,‘群星璀璨’也很好;没有‘群星璀璨’,出现‘数颗星星’也就不错;千千万万不能给阅卷老师看的是‘茫茫黑夜’、‘漆黑一片’。”考生平时习作中有意识的追求,考试中熟练的“包装”一些语句,弄出几颗明亮的“星星”,会使自己的作文生色,从而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取得好的成绩。

常言说得好:“一斑可窥全豹。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滴海水可知大海的颜色。”同样的道理,看了你作文中的一句或几句话,阅卷老师也可以推测你的写作能力与文学素养。若是你的语言优美,生动,亮丽,文章就鲜活,隽永,感人。那么,阅卷老师在心里就会说:“这么好的文采,准是一个高材生!”“驾驭语言能力强,高一点给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